劉亦菲、陳曉主演的《夢華錄》未播先火,每一次釋出相關物料,都能引發網友熱議,古裝顏值TOP的組合,天生擁有路人緣。
外形條件真正耐打的演員,穿麻袋也難掩天生麗質,美人入泥濘,爛葉砸頭、粗衣裹身,仍舊是人群里最靚的崽,完勝濃妝艷抹網紅臉。
但劇方兩支預告片,都陷入了“濾鏡爭議”。
首發預告或許是想追求電影質感,使用了偏黃的色調,整體畫面看起來頗有意境,但人物膚色也受到光線影響,幾乎都冒著黃光。
這讓很多網友覺得不自然,呼吁劇方及時更改濾鏡。
第二版預告片的確放棄了黃色濾鏡,卻又出現“磨皮”現象,演員肌膚似蒙上了一層霧,不僅沒了紋理感,有些鏡頭下的五官也顯得扁平起來。
如此呈現,委實是畫蛇添足,被指還不如第一版濾鏡。
有質感的光線選擇不盡如人意,光線好的又受限于“磨皮”,被寄以厚望的《夢華錄》,似乎總是達不到網友的要求,僅濾鏡一項,便引發兩場掰頭。
有人因為《夢華錄》濾鏡遲遲達不到完美標準而失望,也有人積極CUE劇方進行調整,吐槽與建議并存,這種情況,其實并不是壞事。
畢竟,濾鏡是可以實時調整的一個元素,預告片兩次試水皆被指出問題,反而能促使劇方更加謹慎、用心地處理相關問題,降低正片的試錯率。
與濾鏡最終效果如何相比,七話對《夢華錄》正片劇情更加期待,這是一部難得融合“古今”藝術而創作的女性立意作品,是不落俗套的大女主劇。
“現代感”極強的古代女性故事
在眾多吐槽濾鏡的聲音中,也有觀眾指出《夢華錄》的表演很“現代”,但這種觀感并不是演員古裝儀態沒到位,而是人物行為、觀念很“現代”。
女主趙盼兒是賣茶商女,從預告片來看,她敢闖敢做,勇于打破東京酒坊不允許女人當掌柜的現狀,帶著好友孫三娘、宋引章闖出一片風云。
預告片中女性角色零星的臺詞皆是與自立、自強、不向命運世俗妥協的有關,直白到不像“古人”,在沒有詳細劇情填充的情況下,看著的確很“現代”。
編劇將如何呈現完整的故事與之相匹配,還需要播出后才能解答,但客觀來說,《夢華錄》原著中的女主人設,也相當地“現代”。
這部劇改編自關漢卿元曲《趙盼兒風月救風塵》,以風塵女趙盼兒與好姐妹宋引章為核心展開,宋引章被富家子弟周舍欺騙,婚后頻繁被家暴凌辱。
為了擺脫困境,她向好姐妹趙盼兒求助,后者巧施妙計吸引周舍,慫恿他休了宋引章娶自己,等休書一拿到手,兩姐妹攜手涮了渣男周舍。
整個故事幾乎都脫離了古代傳統觀念束縛,趙盼兒獨立有擔當,不僅敢于與世俗抗爭,還跨時空完成了當代人呼吁的“女性幫助女性”命題。
即使想要依靠男人過富足生活的宋引章,在遭到丈夫欺辱時,也不是沉浸于隱忍求全或恪守夫為天,而是向好友求助努力擺脫泥潭,不缺抗爭意識。
最難得的是女主趙盼兒對依靠婚姻改變命運的傳統觀念很不信任,在得知好友宋引章為過安穩生活嫁給富家子周舍時,便已經預見了她將被人掌控的命運。
客觀來說,當下很多現代編劇創作的女性角色,其獨立與抗爭意識,都未必比得上這部封建社會下的文藝作品,甚至,很多現代人,未必有古人觀念先進。
畢竟,《娘道》、“爹道”仍舊還是占據著主流意識的“王道”。
影視方以《救風塵》為藍本改編新劇,是很聰明的選擇,原著女主人設即使完全延續下來,也不會與現代人審美產生沖突,內核同樣站得住腳。
若編劇與導演能在保持原著精髓的同時進行現代審美的升華,有很大底牌能給觀眾帶來一部新穎有厚度的大女主劇,而這,恰好又是當下市場非常欠缺的。
市場大精品少的大女主題材
大女主劇曾經稱霸影視劇多年,從宮斗到仙俠、言情皆曾有爆款面世,承包了很多觀眾的童年、青春時代,擁有龐大的市場基數。
但近幾年,大女主劇陷入瓶頸。
它的市場潛力仍舊很強大。
這一題材能天然吸引對影視劇影響頗大的女性觀眾群體,很多想要打造大男主劇制作方,甚至都會傾向于選擇購買大女主IP魔改,以保障作品基礎人氣。
但它的回饋卻是走低的。
大女主題材新劇的市場反響越來越差,幾位曾經擁有大女主爆款的85花以及口碑大花,幾乎都在大女主題材上出現過滑鐵盧,爆款越來越少。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出在套路化創作問題太過嚴重。
一方面,IP翻拍速度超過了網文大女主創作晉階的演變速度。
在跟風翻拍盛行的大環境下,很多大女主IP幾乎都存在風格相似的出圈作品,在這方面,仙俠大女主題材表現的最為明顯。
近幾年的S+仙俠劇,幾乎都在延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多世”情緣概念,這并不是刻意撞梗或抄襲,而是一個時代文學流行元素的遺留痕跡。
十多年前網文仙俠經典IP熱衷多世情緣梗,10多年后批量翻拍這一時代的IP時,越多越少都會存在一點流行共性,觀眾看得多,便會缺失新鮮感。
另一方面,大女主題材創作視角長期停留在言情領域難以突破。
爆款大女主劇多集中在以言情為基礎的大女主成長視角,但一味沉浸于愛情故事創作,熱鬧一陣后便會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
影視行業也一度嘗試讓大女主們去搞事業,呈現當代人青睞的獨立女性立意,但又經常擺脫不了思維定式,缺乏真正的大女主內核支撐。
《那年花開月正圓》便是一個典型代表,說好了是女富商的成長史,實則還是瑪麗蘇內核,這還是同類型中里質量拔尖的作品。
這種情況下,大女主劇便處于有龐大的觀眾群想看卻又遲遲看不到驚喜的狀況中,要么雷聲大雨點小,要么成為大男主題材的嫁衣。
市場急需能夠擺脫俗套定式、能呈現扎實女性成長魅力的大女主作品打破困局,迎來大女主題材的“變革”,否則,這一題材會越來越難滿足觀眾訴求。
被寄希望能承擔這份責任的作品很多,《夢華錄》便是其中期待指數靠前一個,這部作品原著IP有深厚的底蘊且創作視角不同質化,擁有很好的創作籌碼。
導演楊陽審美一直在線,編劇張巍也是一位專注于大女主劇、職業女性題材的創作人,雖然歷史作品良莠不齊,卻也可以保障故事的女性視角不被動搖。
當然,這并不代表《夢華錄》一定可以突破大女主作品的束縛。
拿了一手好牌卻被打得稀爛的國產電視劇,實在太多,我們的影視圈,什么奇奇怪怪的撲街原因都能出現,沒有一部劇在播出之前能保障萬無一失。
但仍舊希望這部劇能把握住自己擁有的絕佳籌碼,不負觀眾的期待,能讓急需佳作滋養的大女主題材,迎來新一輪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