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真快,2022年轉瞬將過半。
這半年,疫情讓很多人的日子變得封閉、艱難、充滿無常。
不管怎樣,我們還能與至親相伴,等來新的黎明,還有閱讀、音樂這些美好的事物作為心靈的避難所。
繼崔健、周杰倫舉辦線上演唱會后,華語樂壇頂級音樂教父羅大佑,也在這個初夏,與大家共享盛宴。他在社交平臺上預告:
在這段見面不易的日子,大佑哥決定舉辦一場線上演唱會,帶著大家一起展開,用自己這些年最經典的音樂,將時光展開,讓我們一起閱讀和聆聽。
光陰有限,青春無敵。
一首歌,珍藏著一段時光。
一位大師,代表了一個時代。
在流行內卷的年代,我們不妨放慢步伐,將時光徐徐展開,在讀書與音樂中觀照自我。
棄醫從藝的世家子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操場邊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你的童年是這樣的嗎?
這首《童年》,唱出多少人的純真回憶,大概也唱出羅大佑心中的美麗遐想。
因為他的童年,似乎沒有池塘、知了、秋千架。
羅大佑出生在臺北的一個醫學世家,父親母親、哥哥姐姐都是醫生,整個家族總共有十來位醫生。
羅父喜歡音樂,平時在家愛聽唱片。他深知音樂對一個人性情的重要,于是從小培養兒女們的音樂特長。
五六歲,羅大佑開始學鋼琴,父親還為他請了一位家教。
夏日炎炎,窗外知了聲聲,當小伙伴們在樹蔭下追逐玩耍時,大佑同學卻端坐在鋼琴前面,一坐就得個把小時。
為了控制手形,父親會將一枚硬幣放在他手背上。每天都是如此,日復一日。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羅大佑十來歲就已懂得和弦,還考到鋼琴8級證書。
當時覺得辛苦,多年后回望那段歲月,他明白,人生沒有白走的路。
彈琴只是為了怡情養性,羅父希望兒子長大后也當醫生,體面,穩定,而且一家子都是醫生。
家人聚在一起時,聊天話題常常圍繞著醫院和病人。
十七八歲,父親就教羅大佑做闌尾炎手術,十九歲跟在父親身后觀摩手術。
他也聽從父母建議,考取了中山醫學院。
學醫七年,對音樂的追求從未放下。
后來去醫院實習期間,有時開著醫務會議,也會不自覺地哼出聲來,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天生注定是追求藝術的人。
大學時期,因為機緣巧合,羅大佑為電影《閃亮的日子》創作出同名歌曲,同時還給這部電影創作的片尾曲《歌》,成為他音樂生涯中的開山之作。
他喜歡詩人余光中的詩歌,為《鄉愁四韻》譜了曲,彈唱出來。
后來媒體采訪余光中,提及此事時,余光中這樣評價:
中國有樂壇上有兩位像列儂一樣的偉大詩人,一位是崔健,另一位就是羅大佑。
父親尊重羅大佑的愛好,也看出來自己兒子有音樂天分,但還是建議他當醫生,畢竟,前者不是穩定的飯碗。
做醫生,子承父業,順理成章,而且是一份受人尊敬的工作。
做音樂,單槍匹馬,前路茫茫,不知道將來能否闖出點名堂。
怎么選擇?
在羅大佑看來,做醫生,是用無情的方式挽救有情生命;做音樂,其實是在描述無情的世界,撫慰著有情眾生。
面對這兩條看似相左卻有相通處的道路,羅大佑最終棄醫從藝,聽從內心聲音,選擇了做自己喜歡的事。
輕飄飄的舊時光
愛情是什么東西我明白,但永遠是什么?
1980年,羅大佑從醫學院畢業。
再見的季節,心生留戀,于是有了這首《戀曲1980》,以此告別青春,然后帶著困惑,再次出發。
畢業前,為電影作曲的因緣,羅大佑已結識張艾嘉,兩人志趣相投,都將音樂視為最重要的事。
畢業后,兩人再度合作,一起組建唱片公司,推出羅大佑的首張專輯《之乎者也》。
輕快的雷鬼節奏,幽默的詼諧語調,諷刺社會不良現象的深刻思想,使得唱片一經面世就被很多樂迷視為天神下凡,成為最具歷史感的音樂先鋒。
這兩人,郎才女貌,在藝術之路上互相成就,很快走到了一起,哪怕當時的張艾嘉已經為人妻。
誰叫才華的魅力能夠勝過輿論的壓力呢?
正如哲人所言,要么庸俗,要么孤獨。
很快,跟在張艾嘉身后的,接踵而來的關注與喧鬧,讓羅大佑覺得自己掉進一個麥芽糖做的池子,被打撈上來后想把頭發梳理整齊,也是一件非常費力的事情。
這種感覺,他是抗拒的,害怕的。
愛情可以為音樂才子帶來創作靈感,但終究不能成為生活的全部,因為創作需要專注,更需要孤獨。
紅顏知己,當然是愛的,但他到底更愛音樂。
兩個人的故事,也許就像他為她寫的《小妹》:我們有溫暖的過去,我們有迷惑的現在,與未知的將來。
人生來來往往,離開的人終究會離開,相逢的人會再度相逢。
十年之前,羅大佑在香港認識了演員李烈,且有合作。
十年之后,在陌生的城市,羅大佑再次遇見李烈,他鄉故友,同樣是郎才女貌的組合,愛情之火很快點燃,很快踏進婚姻的圍城。
婚姻就像鞋子,擺在架子上時,看著總是光鮮,有穿上腳才知道舒坦還是塞腳。
有才華的人,總會比較自我。
他有時壞脾氣,她忍了。
他喜歡把唱片聲音開到山響,她也忍了……
說起來,都是日常中細小的齟齬。
搭伙過日子,遷就一天沒問題,遷就一年也可以,但是沒有多少人愿意也做不到遷就一輩子。
這段婚姻只維持了一年,兩人最終還是分道揚鑣。
有時候,有些人,也許真的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江湖。
輕飄飄的舊時光,就這么溜走。
轉頭回去看看時,已匆匆數年。
人生難得再次尋覓相知的伴侶,生命終究難舍藍藍的白云天……
過去的愛戀,就像他寫下的這幾句。
紅男綠女,總是相遇容易相知難,相愛容易相守難。
知道了愛情對創作的影響,也體驗到婚姻的自己的束縛,以音樂為重的羅大佑做出一個決定:
以后不結婚了。
“生命里開始的一個清晨”
世事難料,羅大佑自己也沒想到,后來又結婚了。
因為有了女兒。
現任妻子是一個素人,也是崇拜他的一枚歌迷。
這一次,沒有明星光環,一家三口過著踏實且平凡的生活。
六十歲,老來得女,人生進入全新的,與以往截然不同的征程。
大概無論是誰,有了家庭和孩子,就會對人生產生很不一樣的領悟。
青春年少時,為音樂夢離開家鄉,漂洋過海,南來北往一直走在路上。
花甲之年,羅大佑結束漂泊歲月,重新回到臺灣,因為想給女兒一個安穩的家。
他為女兒寫了一首歌,《戀曲2100·家》。
這是寫給女兒,也是寫給自己的歌:
給我個溫暖的、滿懷著溫暖的 、彼此關照的家庭,讓兄弟姐妹懷抱父母慈祥的愛,依然成長在心靈……
山長水闊,兜兜轉轉,他回到闊別三十多年的地方,真是少小離家老大回,這里的綠原、海風、噶瑪蘭民俗亦如從前。
依然搖滾,依然熱愛音樂,依然到哪里都舍不下一把吉他,只是熱愛里比以往多了平和,多了妥協,多了女兒帶來的笑容。
如今,羅大佑愿意放下一些工作和機會,將時間用來陪伴女兒。
因為他明白,孩子的成長就那么短短幾年,錯過就沒法補上。
他開始接受自己做一個平凡的人,和很多稱職的父親一樣,每天和女兒一起起床,一起吃早飯,然后送她去學校,再回來處理自己的事情。
周末會帶著孩子去朋友家參加聚會,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明白,人與人的連結與互助是重要的一件事。
就像2020年的春天,疫情爆發的時候,羅大佑創作了一首《伴侶》,他唱出很多人的心聲:
每一個生命將被珍惜,如今的歲月將被記取,守望堅持與患難的伴侶……
年輕時,反正是孤家寡人,可以為理想不顧一切,選擇難走的路去闖蕩,也甘愿放棄一些情感。
有了下一代,就不再剪刀等待之,清湯掛面乎,眼睛睜一只,嘴巴呼一呼……
以前,他一意孤行,在音樂里為自己找尋生命的解藥。
如今,他開始思考,怎樣為年輕人找一條比較好走的路,因為他們是“未來的主人翁”。
掐指算算,簡直不能相信,羅大佑今年都68歲了,已經是趨向夕陽的暮年。
68歲的老文青,在演唱會中的狀態一如年輕人。
才子的人生,像一場旅行,上半場四海為家,下半場回歸家的港灣。
生命也像一場輪回,曾經從父母那里獲得的愛與珍惜,終有一天傳給自己的孩子。
他說:有了女兒后,我的人生像清晨。
每一個清晨,都充滿新的希望和憧憬。
人生如歌,歌如人生。
對音樂人羅大佑來說更是如此,一首歌,亦是一段人生路。
《童年》、《鹿港小鎮》、《追夢人》、《明天會更好》、《戀曲1990》、《東方之珠》、《滾滾紅塵》、《野百合也有春天》、《滄海一聲笑》……
這一首首耳熟能詳的歌曲,既有他個人的心路歷程,也記取著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另一位華語樂壇的音樂教父李宗盛,這樣評價:
羅大佑是一個時代的標志,他的音樂創造才能是無與倫比的,可以說他創造了臺灣音樂的一個歷史階段。
他的創作內容都是對整個社會的一種描述,他是時代造就的英雄。
每個人,都能從他的歌里聽見自己的心語。
每一個人,也都可以成為自己平凡歲月里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