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們小區封閉管理的第七十二天。
昨天是個平凡的日子,但卻充滿了不一樣的煙火氣。
羅大佑和孫燕姿同時開演唱會,一個在視頻號,一個在抖音,不知道你選擇了哪個平臺,反正我是選擇了教父級別的羅大佑。
其實因為連續兩晚都看的是吳曉波視頻號直播,對話重量級嘉賓,所以我本來是熱情地選擇吳曉波的,可進入直播室才感覺“上當”了,因為吳老師直接來了個保險廣告直播,搞錢錢的勢頭太明顯了,迫于無奈,十分鐘我就退出來了。
直到看到視頻號推薦過來的羅大佑,一下拯救了我的靈魂。
音樂是最普世的語言,《童年》是最美好的時光,羅大佑是幾代人的記憶,因為他一直在訴說《光陰的故事》。
羅大佑的歌詞并不是最美的,歌喉也不是最動聽的,但卻是耐人尋味的,因為他是用身體的每一個毛孔在唱歌,你看他唱歌的眼神,他的每一個動作,他所唱出的每一個音符,那種投入,有種無法言說的張力以及吸力,讓聽者觀者跟著他的情緒起起伏伏,這就是音樂的魅力。
會寫詞,又會唱歌,自己寫的自己唱,一定是最完美,也是最統一的表達。
連續追了兩場吳曉波頻道的吳聊夜話,聆聽了兩位大咖(何帆、賈康)關于經濟方面的想法以及看法,這兩場我分別都看了直播,又看了回放,這種理性的思維,是周密嚴謹而且富有美感的,讓人獲得的是一種理性精神上的享受。
而從羅大佑的演唱會中,獲得的是一種直覺上的感性精神的享受,得到的是本能的情緒的釋放。
吳曉波視頻號直播兩場,目前最高的一場包括回放,觀看人數是18.5萬人,而羅大佑的演唱會,在我昨天晚上退出的時候是將近40000萬人,直播完后還有回放,估計后面人數還在增加,具體放到幾點,我就不知道了。
其實,本來今天早晨起床去運動的時候,還想再回放一下羅大佑演唱會的直播,可惜已經不能回放了。
演唱會更在于一剎那的感動,而那一剎那的感動往往是最難以忘懷的,古人形容“余音繞梁,三日不絕”,就是這個道理,那種感覺只能在那時那刻,過了那一刻,可能就很難再尋覓,她只存在于記憶里,或許這就是大家為什么這么喜歡《童年》、《光陰的故事》的原因吧。
想起上海在四月份最艱難的時候,視頻號里被傳播最廣的就是歌曲,各種可以表達情緒的歌曲。在那時那刻,說什么都是無力的,唯有音樂可解每個人內心深深的絕望。
最后聽到羅大佑唱《明天會更好》的時候,突然潸然淚下,或許正是因為當下我們太艱難,所以才期望明天會更好。
其實感性過后,總是需要理性,因為時間可以沖刷一切,那時那刻總會成為記憶,當下真實的每一天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于是,那時那刻便成了刻進靈魂的記憶。
今天我們小區又要發出門證,可以第二次出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