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朋友。
我是老云,我又和你嘮嗑了。
王心凌,出圈了。
有沒有資本在助推營銷吧,肯定是有的,但是在讓資本助推前,你首先得有“賣點”。
沒有“賣點”的人,你資本就是再怎么推,整天上熱搜,強行抬高高度,也沒有效果。
觀眾心想:這人誰啊,看著煩。
比如,陳凱歌的兒子,當時的新劇炒CP營銷,熱搜掛了快一個星期,結果王力宏離婚的消息一爆出來,直接就給屠版了。
但王心凌能火,真不是資本的助推。
在整個節目里,王心凌的鏡頭3分鐘不到。
而寧靜和那英的鏡頭起碼20分鐘往上了,再看《浪姐》開播前的營銷,王心凌是一個字都沒提到,完全是被忽視的“小角色”。
資本和團隊要真能把王心凌推到這種現象級的程度,王心凌早幾年的時候就再次爆紅了。
王心凌的爆紅,至少透出兩個信息:爆紅,也是需要一點運氣的。還有就是歷史的進程。
我們的生活太糟心了。
烏克蘭戰爭,上海疫情,春耕問題,房地產暴雷低迷,爛尾樓,維他奶,老壇酸菜,經濟不景氣,互聯網大批裁員,還有長沙的違建房倒塌,今年,這些負面新聞就沒有斷過。
而最要命的是——
這些負面新聞大多跟“民生”掛鉤,跟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人其實是個很自私的動物,這個時候,人民群眾最想要看到的不再是打倒資本的雞血,意識形態的論戰等。
人們要的是希望與一點慰藉。
在經歷過質疑,失望,憤怒,無可奈何之后,人們要的就是一點點歡快的歌舞和回憶。
王心凌的出現,剛好滿足了這所有的要求。
我看了一下,我后臺的讀者朋友們,有超過80%的朋友已經是30歲以上的中年朋友了。
把時間放到20年前,你在干什么呢?
大概是——
15歲,你喜歡上了你前桌,每天上課的時候你都會走神,撫摸著她的頭發,她也從來不介意,因為她也偷偷著喜歡上了你。
但,父母和老師告訴你,你們不應該早戀。你也知道,你不應該去早戀,因為在那個清楚男的歲月里,你對“成績”也有著執念,你也清楚,要走出縣城,你必須要考上大學。
如果你走不出這座縣城,那就只有回到家里,面朝黃土背朝天,所以你極力的壓制自己。
你總以為想著,等著畢業,你就可以把一切的喜歡和沖動都給說出來,可直到你30歲的時候你才會發現,畢業是開始也是告別。
你終于,還是在學校的那顆梧桐樹下,跟那個你在初中,高中時喜歡的女孩揮手告別,又或許,其實你們連告別也沒有,連一張合影都沒有,可那又如何呢?你忘記不了回憶。
她曾在你宿舍午休的時候,偷偷給你整理課桌,給你放上一瓶你最愛喝的可樂,她曾說過她冷,你把衣服給她披上,她很感動,你以為這是一件衣服,但對她來說,這是“信物”。
她一邊唱著歌,一邊洗著那件衣服。
只是,年少的時候,我們終究還是不懂愛,我們終于還是在那個畢業的夏天,跟她道別。
又或許,這一切都只是自我想象。
我們的青春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也沒有思念如月的暗戀,在那個年少的瘋狂的歲月里。
我們愛的女孩,跟我們有了情感偏差。
我們總是通過一種近乎自我感動來制造出一種癡情的假象,讓我們站在一個道德的制高點獲得一種滿足的安全感,就像高中時——
你給她跑了很遠的路帶的一份早餐,你熬夜給你喜歡的人編了一條圍巾,又或者是對一份的感情的堅持,讓自己想起來如同關羽千里的單騎,回憶起來,又激情又壯烈。
但,對對方來說,那就是一個普通的早餐,一個普通的圍裙,它無法承擔起我們寄托在上面的對人的山崩地裂的思念與情感,也無法把我們對女孩的思念傳遞到位。
年少的我們,總是竭盡全力地把滿腔愛意表達出來,結果卻總是陷入自我表演卻不自知。
可是,當我們學會了成長的標志是懂得克制,克制自己的欲望,克制自己情緒,克制自己思念的時候,我們又失去了那份勇敢。
對很多事情不再感性,對很多的關系也開始麻木了起來,不知道從什么時候,我們從會許多事情而煩惱的少年,曾經在田野里追逐,奔跑,偷偷愛著的那個女孩的少年,慢慢也有了自己煩惱,我們都太年輕了,不懂愛,也不明白怎么愛,等到我們學會愛的時候——
我們已經老了。
30歲,忙在了事業上,顧不著老婆和孩子,也漸漸地跟老婆有了矛盾和沖突,40歲,事業開始有了起色,但你奔波各大飯局,你不喜歡酒桌文化,但為了生活你還是忍了。
你這么努力,你只是需要你未來的孩子,不會遭你現在的苦,能擁有更多的自由與選擇。
50歲,你什么都有了,可事業正處于上升期的黃金階段,你停不下來,似乎好像你這輩子就是為了錢為了生活而努力著拼搏著。
60歲,你終于要退休了,可發現你要做爺爺了,你哪里都去不了,還是在家里玩著手機,看看新聞,看看視頻,去看別人的生活,回憶著青春,質問自己,當初為什么不更勇敢一點,我們愛的那個夏天的故事,愛那個夏天的人,也更愛那個夏天里,年輕的自己。
為什么喜歡王心凌?
因為在那個夏天,王心凌溫暖了我的青春,那個我喜歡的前桌女孩,拿著插著耳機的MP3放著那首《愛你》,我們表面上不屑一顧的說自己更愛“周杰倫,王菲,孫燕姿”,
可,在那個深夜,因為那個女孩。
我們也曾把那首《愛你》聽了上百遍。
可這個世界比較操蛋的一點就在于,它不真實,也不真誠,夾藏了太多不存在的意義和虛偽人,總有些說著自己都不曾相信的話,卻總在全說別人要真誠,不要擺爛,要找工作。
他們不會告訴你,工作的本質是什么,又或者,其實大家都門清,工作就是為了錢而已。
可是大家都是道德的圣人,我們還是得參加一場又一場工作聚會,去說自己如何熱愛工作,去用主動加班去跟老板換取加薪,這都是違心的話,違心的事情,但還是我們還是裝作很享受很樂在其中的樣子。
王心凌,又何嘗不落寞嗎?年輕的時候,其實她是娛樂圈公認的“花瓶”,39歲的時候,還要上綜藝懷舊,節目組壓根沒給她安排鏡頭,她的爆紅剛好踩在了歷史進程的時機上,
在當年,王心凌跟周杰倫,蔡依林,孫燕姿比起來,她是公認的“花瓶”,但誰也沒想到的是,內地娛樂太垃圾了,是給人機會,這么多年選秀節目,內娛連個“花瓶”都選不出來。
十多年了,選秀選了那么多屆,除了李宇春那代的超級女神,你還記得幾個人?內地娛樂辦過那么多場選秀節目,各個藝人都是人均百萬粉絲的微博,結果觀眾連名字都記不住。
這很尷尬。當然尷尬的是不僅僅是內地娛樂,全球的娛樂行業都是這樣的,我們不妨回憶一下,二三十年前,好萊塢電影是怎樣的?是《辛德勒的名單》《肖申克的救贖》《勇敢的心》《泰坦尼克號》《美麗人生》…可自從2014年以后,好萊塢就開始極速下滑了。
導演們都跑去拍超級英雄了,還把“超級英雄”拍成了一種模式,就連犯罪片,推理片,家庭片都拍成了“超級英雄”的模式,因為簡單,可復制性,能賺錢,結果就是,爛。
好萊塢十幾年都沒拍出一部像樣的電影,每年的奧斯卡都是“政治正確”電影,后來還把最佳電影給了韓國的《寄生蟲》,難怪建國同志發聲,這可是好萊塢,拍出過《亂世佳人》的好萊塢,把獎給韓國電影,這算啥?所以,不僅僅是內地娛樂圈爛,好萊塢的娛樂圈也爛,這是娛樂快餐化的必然結果。
王心凌爆紅了,這是她應得的。
可是,王心凌的翻紅又能持續多久呢?其實也就只有一段時間,也許就幾個月的時間。
玩過傳奇的人都知道,那一刻的興奮只是一時的,因為你知道那是可以被操縱的游戲,一個掏空你錢袋子的游戲,你愿意花錢不是真的這個游戲有多好玩有么讓你上癮,
你只是在為你的青春買單,
在現實的沉寂,沉默中,給你那已經逝去的青春,再沖動一次,即便你知道麻醉的精神幻劑會過期,可是你還是忍不住那份沖動。
也許,我們懷念的不是王心凌。
而是那個音樂聲里,那些離開和未離開我們身邊的人,我們悲傷的也并非王心凌或者自己的老去,而是有些人我們不能再愛了,有些人我們終究還是錯過了,但這就怎樣了,
房貸還要還,還要繼續努力工作賺錢養家,聚光燈終會關閉,音樂聲終會停止,青春必然散場,18歲是回不來的,縱使你可以穿越蟲洞,你也只能穿越到未來,回不到過去。
而這個社會又給了疲憊中年的我們最沉重的一擊,高速向上發展的時代暫時舒緩了,計會少了,內卷越來越嚴重了,快樂越來越珍惜,而那些前幾輩人吃盡了時代的紅利。
留給年輕人的是那些殘羹冷炙和可能永遠難于實現的虛幻夢想,可他們現在卻要求后人的去竭盡全力,這很扭曲,但又很無奈,懷舊的人不會過的很好,活在過去的人也難以坐上新世界的船,可你要真停在那過去就停在過去把。
你要真想努力就努力吧。去追尋自己最內心的聲音,這便是我們對待生命最真摯的態度。
人生不過幾十年,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