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辰好景知幾何》即將收官。整體而言,它并不算是一部有新意的民國劇,但依然實現了小范圍出圈——上線后,在播放時段衛視頻道電視劇排名第一,優酷站內熱度也名列前茅,微博話題閱讀量達到10.5億。
其實,男女主演竇驍、陳都靈都不算是流量藝人,而劇集出圈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主角的形象與小說設定十分貼合。
對IP改編劇來說,演員與角色“是否貼臉”,已經成了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劇目被罵演員被夸
《良辰好景知幾何》講述了民國霸總蕭北辰(竇驍飾)與落魄千金林杭景(陳都靈飾)的愛恨糾葛。在戰爭背景下,這對情侶經歷了多角戀、先婚后愛等復雜的情感關系,男主角以為女主角懷上了別人的孩子,而其實孩子是他的,但女主角面對他的刁難,心碎出逃、在火災中失蹤……
兩位主角的關系,總是陷在“你聽我解釋”和“我不聽”的循環中,狗血論斤灑,要多老套有多老套。這部劇的原著小說出版于2010年,距今已有十二年,本身就是一個比較陳舊的IP。而劇集完整還原了小說的陳舊與狗血,甚至還有43集的體量,和當下短而精的風向比,這部劇的確過時得有點過分了。
而如此老舊的劇集,卻因為演員的顏值被大家注意到了。陳都靈被原著作者盛贊,說這個角色由她來演,是“我最歡喜的事情”。不過,非科班出身的陳都靈,在海量的狗血情節中表現得有點發木,很多地方都只是比較機械地做表情,沒有跟著劇情達到大開大合的程度。然而,從這部戲中得到最多人關注的,不是竇驍,也不是出現在配角席的胡軍、董璇,而是陳都靈。國產劇中,我們已經很少能看到這么典型、這么貼合原著的苦情清純女形象了。
僅僅因為顏值高、貼合原著設定,就直接拉高了大眾的好感度。可見,外型是否貼合觀眾預期,在IP改編劇中所占比重十分重要。
“第一批觀眾”的重要性
主演并非流量藝人,但劇集依然吃到外型紅利的例子有很多。例如,《司藤》播出時,紅出圈的要素是景甜的旗袍——這是一個肩負復仇使命的角色,性格比較突出,而景甜的造型和氣質,不僅貼合小說中的設定,還使“民國旗袍”成為了一個鮮明的標簽,為《司藤》吸引了大批流量,甚至一度帶貨成功。如今再提起這部劇,大家第一時間想起的不是題材,不是情節,而是“旗袍”。
這方面的反例,則是《第一爐香》。由于角色與演員形象不貼合,這部電影從預告開始就被罵成《第一爐鋼》——馬思純和彭于晏的造型,更像是富戶丫頭與煉鋼工人,而不是弱勢女學生與陰郁紈绔子弟。
其實整體來看,二人的演技,都是可以勝任這個角色的。但因為他們氣質都比較健康,即使演技跟得上,五官和細微的神態無法和原著人物扯上關系,也大大降低了可看度。張愛玲的小說本就難改,一流的小說往往被改成二流的電影,角色造型、氣質是否符合觀眾的想象,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很多人看到選角名單,就直接打消了走進電影院的想法。
《第一爐香》選角公布前,有人說蔣夢婕是最適合的——想必大家記得,她也曾因為形象與原著不貼合而被痛罵。作為新版《紅樓夢》中的黛玉,蔣夢婕身上并沒有林黛玉弱柳扶風的憂郁氣質,一張稚嫩的圓臉上只有天真,沒有寄人籬下的忐忑。當初甚至有人說:“哪怕賈府的人全都餓死,她也能活得好好的”。差評比劇目本身流傳得更廣,耽誤了她以后的發展。
對小說改編戲來說,角色能不能貼臉,能直接決定作品能不能吸引第一批觀眾;而第一批觀眾是否買賬,或許直接決定這部戲的口碑和最終人氣。
演員接戲需要找準自己的氣質
對演員來說,找準自己擅長的定位,在一個特定階段里塑造一種比較明確、單一的形象,可能會是比較有利的。演技再好,也不能不顧形象因素——不是長相優劣高低,而是氣質能否與角色貼合。
馬思純雖因《第一爐香》遭遇群嘲,但近期的幾部劇,都比之前的作品好很多。《城池營壘》中的醫生有一股正氣,《江照黎明》中的底層市民有強烈的生活氣,都比《第一爐香》中,生活在浮華幻夢中的菟絲花形象更加適合她。
經常與馬思純一同被提起的周冬雨,也被角色定位困擾了很久。作為年輕的謀女郎,周冬雨在《山楂樹之戀》后并未成功走上清純少女路線。踩了很多坑之后,她身上古靈精怪、倔強的特質得到了放大,《七月與安生》中的安生、《春風十里不如你》中的小紅、《少年的你》里的陳念,都是性格比較不服輸、能扛事的少女形象。
風格比較明確的演員,能被拿出來列舉的作品也比較多,競爭力自然也強。現在的新人女演員中,趙露思、虞書欣多演甜寵劇,因此一提到此類劇目,她們的名字就會被提起。趙露思因《傳聞中的陳芊芊》走紅后,在后續作品中維持住了甜美機靈的少女形象,并沒有急著轉型。
黃渤曾對虞書欣說過,一個演員只有把一個類型的角色立住了,才能考慮轉型的事情。的確,紅的人才有資格轉型。找準定位,其實比硬湊自己不適合的角色,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總比一直摸爬滾打、遲遲不紅要強。
總之,一部戲最終能不能紅,是不可控的。再好的平臺、再大的IP,都不能決定一部劇的最終走向。在IP改編劇領域,無論對劇目還是對演員而言,角色能否貼臉,都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屬性,不是誰演都可以。若演員氣質突出,且能與角色高度貼合,不論演員自身人氣如何,小項目也能達到更高層級的效果;宣傳上或許不必主動發力,就自然能吸引大量話題——說到底,一部劇能否被關注,還得看人物形象是否抓住了觀眾,并且能夠與之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