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是個好人,他與郭德綱的分歧是被人為的放大了,姜昆具有一定藝術水平如果談及改革開放以后的相聲。姜昆是無論如何也避不開的人物,八九十年代無疑就是姜昆的時代(也有馬季侯耀文等),姜昆是不會傳統相聲,但這不是他造成的,第一老師沒教,第二當時宣傳講新相聲。第三姜昆屬于半路出家。說姜昆就是老虎洞。而實際上,姜昆演繹了大量的反應時代的諷刺相聲,有的至今看來還有一定的時代意義。對姜昆的評價本著客觀以及對新中國對相聲的發展與改造,比如針對當時要彩禮,姜昆說了一個漂亮姐:
一套家具帶沙發,二老負責看娃娃,三轉一按加彩電,四季服裝毛滌卡,五雙皮鞋有人擦,六親不認只顧家。“長得像演員,身材像運動員,回到家里像保育員,買東西像采購員,政治面貌像黨員”。至今看來仍然具有諷刺的意義,當然比現在的價格高多了。再就是相聲是和環境分不開的,“包袱”也有時效性。“歡迎郭德綱來日”,今天會笑,三十年前你會覺得莫名其妙。而當時那句“你看多藍的天呀,一直往前走,不要往兩邊看”,更是歡聲雷動。其笑點是不是更“高尚”。
姜昆在八九十年代就天下聞名了,臺上表演絕塵,十大笑星可以說是毫無水分。不亞于今天郭德綱。姜昆在萬人體育場制造出了山崩地裂的笑聲。攜后輩和推薦新人方面,少有的真正心胸開闊的人。光推薦上春晚的就有陳佩斯、趙本山、武斌等等,相聲界有馬家軍,侯家軍,常家門,以姜昆的地位和身份自立門戶不是不可以,但姜昆卻始終沒有。姜昆生活上,工作上,業務上幾乎毫無黑點。個人生活極其干凈,這一點是很多相聲演員比不了的。
姜昆是相聲界最后的守土之臣,他的歷史地位會很高當然,姜昆可能不如很多人。但要說對相聲的貢獻,應該高于侯寶林那一輩人,姜昆也不是沒有錯誤,他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有一個開放的心態,當曲協主席之后,心胸過于狹窄,已經沒有早年大膽舉薦趙本山那種慧眼識珠的能力了,或者說是視而不見,屬于他的時代既然已經落幕,他就應該華麗的轉身,但姜昆依舊意圖掌控話語權就是他的錯誤了,說白了,就是看不開。當然有些人黑姜昆不是目的,貶低新中國相聲的成就,否定其發展方向,才是某些人的目的。我說的是某些,某些,某些。
相聲這門藝術誕生也不過百余年。所以所謂的“傳統”本身也是在不斷地創新“新”相聲。我們不僅需要郭德綱,也需要姜昆。藝術本來就是有壽命周期的。姜昆不可能永遠保持藝術的巔峰。郭德綱也一樣。就藝術成就而言,不能說郭德綱和姜昆誰高誰低。沒有實際意義。
我是清水阿嬌,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