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遺愿清單》
這部音樂劇讓大家在笑淚之間找尋到了生命的真諦。
大家紛紛表示“期待已久”“看得心滿意足”“如果不是因為疫情,一定要去現(xiàn)場,把它納入看戲的‘遺愿清單’”
而這部“叫好又叫座”的音樂劇的首演版本是何念和馬達共同導演的!
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下何念導演。
1
何念:我想做話劇
何念的父親是電視劇制片人,父親本想讓他子承父業(yè),但何導最終選擇了話劇,目標是做比爸爸更厲害的導演。他曾與郭京飛、迪麗熱巴、雷佳音等明星大咖多次合作,多年以后,何念這個名字成為了上海戲劇圈的一塊“金字招牌”。
2
使用“推土機”找到主題
除了“票房蜜糖”“爆款制造機”“宇宙中投三分球最準的導演”這3個花名以外,何導還有一個花名是“推土機”。
這個用“推土機”把劇本推翻的過程,是為了尋找到劇作的主題,而在沒有找到主題之前,不管是人物還是人物關(guān)系都是表面的,是未知的可變量。而《心迷宮》的主題聚焦在人性的“惡”,它用父子情串起了村子里每一家人,展現(xiàn)了人性的復雜幽微,以及潛藏在深處的“惡”。
“我們探討的是個體和‘惡’之間的距離,個體在特定環(huán)境下是如何去抉擇。”何念表示,“我們通常會認為自己和惡的距離很遠,但如果仔細剖析,你會發(fā)現(xiàn)它就在你身邊,甚至僅僅一步之遙。”
3
挖掘技術(shù)性與懸疑性
不管是《深淵》還是《心迷宮》,何導都認為懸疑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背后還是要闡述情感,挖掘背后隱藏的人性,探討人性、探討價值和哲學問題,而不僅僅是浮于表面的懸疑,依然要通過時間確認與挖掘主題。而在懸疑性上,電影通常會使用鏡頭語言來表現(xiàn)細節(jié)、制造氣氛,所以何導希望嘗試一下能不能用電影講述懸疑故事的優(yōu)勢疊加到舞臺上,即時攝影也成為了何導的特色。
即時攝影的運用會使一部舞臺劇的工作量呈幾何難度的增加。
在《心迷宮》的創(chuàng)排過程中,何導除了繼續(xù)請到《深淵》的攝影師蔣運外,還請到了另一位攝影師尹立乾。從舞臺燈光的比例到舞臺設(shè)計,都需要增加鏡頭與電影邏輯的同步和轉(zhuǎn)換,等于是更換了一種工作方式。1:1的場景在排練廳搭建起來,每天排練、拍攝,拍攝完需要看回放,尋找每一位演員的表演尺寸。
演員們既要面對實時攝影鏡頭的“懟臉”拍攝,又要回到舞臺演繹的現(xiàn)場呈現(xiàn),需要在觀眾接收的不同媒介下“收”與“放”,對演員們在分寸感之間切換的演技帶來了極大的考驗。
「何念導演的作品或許大多有成熟的影視或者小說打底,但他并不認為這是取巧的通道。因為如果只是在影視劇的基礎(chǔ)上深度挖掘,觀眾一定不會買賬。
“他們想看的永遠是新東西,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市場。”何念導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