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貓眼研究院發布《北美及日韓電影市場復蘇進程及啟示》,以求通過對其他市場的復工經驗和市場變化特征進行觀察,為中國電影人提供參考。
在過去不久的五一假期里,中國電影市場產出票房2.97億,在北京、上海兩大票倉缺席全國影院平均營業率近70%等綜合條件的背景下,取得這樣的成績已屬不易,也證明了在假期和新片的調動下,觀眾仍有著回歸影院觀影的需求,市場在向一個逐步回暖的方向發展。
“市場如何復蘇”并不只是中國電影行業所面對的挑戰,更是近兩年全球電影行業的頭號關鍵詞,各國電影人們都在積極努力地進行嘗試。基于此,貓眼研究院著重以北美市場,以及和中國文化、地理環境較為接近的日韓電影市場為例,通過回顧這些市場爭取復蘇的關鍵節點,以期展望國內電影市場復蘇的變化趨勢。
北美電影市場
一、恢復歷程:
經歷兩輪復工后,北美市場逐漸恢復到疫情前的六至七成:
第一輪復工:大片拉動效果不佳,疫情反復影院再次關停。第一輪以2020年8月底《信條》上映為節點。在影院關停5個月后,《信條》拉動影院數恢復至疫情前的近65%,但票房產出僅恢復至19年同期的13%。此后由于疫情再度反復,且鑒于《信條》的市場表現不佳,好萊塢各大片廠紛紛推遲旗下影片的上映時間或轉為線上發行,北美市場再度陷入低迷狀態,多地影院再度關停。
第二輪復工:影院逐漸復蘇,多部大片接力穩定市場。2021年5月,隨著紐約、洛杉磯等地影院的復工,北美的幾大重要票倉城市影院均已恢復營業,大盤影院數恢復近八成。此后伴隨著《寂靜之地2》、《速度與激情9》、《黑寡婦》等多部好萊塢大片的上映,北美電影市場逐漸穩定,并通過2021年年底《蜘蛛俠:英雄無歸》的上映達到一個新的峰值。
目前,北美市場的票房產出恢復至往年同期水平的60-70%,影院恢復超過九成。近期《奇異博士2:瘋狂的多元宇宙》上映首周末開畫高達1.85億美元,是疫情以來北美開畫第二高的成績,僅低于《蜘蛛俠:英雄無歸》的2.6億。根據美國知名市場調研和分析公司Comscore分析師的預測,在多部大片的拉動下,今年北美市場的暑期檔有望持平2019年同期水平。不過《奇異博士2》在次周末的票房跌幅高達67%,為漫威影片北美本土票房次周跌幅第三差,這也為市場恢復的穩定性增添了一些不確定性,需要進一步的觀察驗證。
2022年暑期檔北美即將上映影片概覽
二、主要特點及趨勢:
1.流媒體的探索:推測院網同步不理想,院網同步過渡回影院獨家發行策略,但窗口期受到壓縮
疫情推動了好萊塢各大片廠對線上發行模式和平臺的探索嘗試:在疫情影響期間,迪士尼、華納、派拉蒙、環球均推出了自己旗下的流媒體平臺,并階段性調整旗下影片的發行方式,以扶持旗下流媒體的發展。其中,迪士尼將《花木蘭》的北美發行直接移至線上,隨后華納也宣布2021年的旗下所有大片均采用院網同步的模式發行,即影片在北美上映的同一天也上線旗下流媒體平臺HBO Max。
《花木蘭》在Disney+流媒體平臺獨家發行,會員需另付29.99美元購買觀看
“退網”重返影院,混搭發行仍在摸索階段:伴隨著影院的復工,好萊塢各制片廠的流媒體策略再次發生調整。以2021年8月為界,上映時間相近的兩部影片《自殺小隊2》和《失控玩家》,在口碑評分和卡司陣容相近的情況下,影院獨家發行的《失控玩家》無論是票房產出還是長線走勢都遠遠好于《自殺小隊2》。
票房數據來源:boxofficemojo
《失控玩家》vs《自殺小隊2》
因此,鑒于院線市場已恢復至可觀體量,且混搭發行對影片的票房有明顯影響,包括迪士尼在內的幾大制片廠均選擇將頭部影片回歸影院發行;而堅持院網同步混搭發行的華納,在2021年結束后不再堅持該策略,《新蝙蝠俠》便是2022年華納院線獨家發行的大片,北美本土票房高達3.7億美元。
院線窗口期縮短,腰尾部影片接力試水線上發行:盡管目前好萊塢已將旗下大片的發行策略回調至院線獨家上映,“零窗口期”不復存在,但影片上線的窗口期已從疫情前常規的90天縮減至30-45天不等,以支持旗下流媒體平臺。與此同時,制片廠也將一部分制作資源投向專供流媒體的內容上,并挑選旗下“更適合”的作品進行流媒體獨家發行,如皮克斯動畫電影《青春變形記》。可預見的是,除網飛、Apple TV+等原本就有大量內容產出的流媒體平臺外,好萊塢各制片廠今后會為旗下的流媒體平臺制作更多獨家作品,以吸引更多訂閱用戶。繼頭部影片的嘗試之后,腰尾部的影片能否在流媒體平臺取得理想收益,還有待進一步的探索和驗證。
皮克斯動畫《青春變形記》在Disney+流媒體平臺獨家發行
2.票房兩極分化加劇,腰部影片消失,非強商業影片市場變小
頭部效應更加凸顯:盡管在《蜘蛛俠:英雄無歸》等大片的帶動下,北美本土市場有了可觀的恢復,但疫情后北美市場的頭部效應也更加嚴重,票房產出主要依靠頭部大片。2021年北美本土票房top10貢獻了全年票房的47%,這一數字高于2019年的39%和2018年的33%,其中僅《蜘蛛俠:英雄無歸》一部影片就貢獻了年票房的13%。
票房數據來源:boxofficemojo
中腰部影片數量減少: 2021年北美無3-5億美元票房表現的影片,而總票房1億以下的影片占年票房的50%;相比之下,2019年有7部北美3-5億票房的影片,占全年票房的24%,1億以下影片的總票房僅占年度票房的38%;2018年有2部北美3-5億票房的影片,占全年票房的6%,但1億以下影片的總票房占比也穩定在37%。參考以上數據,中腰部影片的缺席使得整個市場結構更加兩極分化。
非商業片市場衰落嚴重:商業大片的恢復進度較快,與之對應的中小體量文藝片則表現較差。近半年北美院線批量出現叫好不叫座的案例,與疫情之前相似題材/類型及口碑評分的影片相比,票房有著很大的降幅。
例如2021年頒獎季的票房慘案,名導雷德利·斯科特執導的古裝影片《最后的決斗》,在口碑較好(爛番茄新鮮度85%)的情況下北美票房僅1085萬;而2018年上映的,同為頒獎季影片的古裝電影《寵兒》(爛番茄新鮮度93%)則收獲了3437萬的本土票房。另一位名導吉爾莫·德·托羅的新作《玉面情魔》也同樣遇冷(1134萬),遠不及該導演此前兩部同類作品《水形物語》(6386萬)和《猩紅山莊》(3109萬)的本土票房表現。
票房數據來源:boxofficemojo
2021年北美部分頒獎季影片口碑及票房表現
該現象背后的原因,首先是影片觀影動機的缺乏。疫情增加了影院觀影的門檻,在缺乏視效、IP系列吸引力或社交屬性加持的情況下,偏文藝而缺乏商業賣點的影片更難吸引到觀眾入場。
其次是在疫情后50歲以上的偏年長觀眾占比有所下降。根據美國電影協會的年度報告數據顯示,和2019年相比,2021年的購票人群分布結構中,50歲以上的人群占比從43%下降到32%,對應的25歲以下觀眾占比則提高了10%。推測年長觀眾人群占比下降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年長觀眾更擔心受到疫情的影響,因此回歸影院的意愿相對不強;同時流媒體在疫情期間供應的充足內容也足以滿足年長觀眾的需求,例如2021年Netflix出品的《犬之力》、《不要抬頭》等等,從藝術片到商業片全面覆蓋。
3.《瞬息全宇宙》小體量黑馬破局:瞄準18-34歲人群,宣發精細化策略保駕護航
雖然在疫情后中小體量影片的票房空間收縮,但仍然有振奮人心的“黑馬”影片破局案例。《瞬息全宇宙》這部由楊紫瓊主演的講述多元宇宙冒險故事的影片盡管體量適中,但口碑上佳且票房表現喜人:截至5月15日北美票房已突破4700萬美元,且保持著非常健康的走勢。影片將在不久后突破5000萬大關,超過《原鉆》(北美票房5002萬)成為發行公司A24新晉的票房冠軍,這無疑讓影片成為了今年北美市場中現象級的黑馬案例,北美媒體Deadline評價其“有的放矢地滿足了18-34歲觀眾群體的觀影需求”。
《瞬息全宇宙》爛番茄截圖,媒體好評96%觀眾好評90%
改變傳統廣告宣傳模式,更多借助新媒體渠道:相比好萊塢常規的地面廣告和電視廣告,《瞬息全宇宙》在宣傳方面則更加“另辟蹊徑”,影片將大部分預算放在數字平臺和社交媒體上,而這些媒介所面向的年輕人群又恰恰也是目前市場的票房主力。因此,從票房結果和市場反饋看,《瞬息全宇宙》的傾向新媒體的宣傳策略是有效的——根據PostTrak的調研,在影片獲知渠道方面,27%的觀眾因為影院貼片廣告而關注本片,26%的觀眾由于視頻網站YouTube的相關視頻,22%的觀眾在網上觀看了預告,只有11%是注意到了電視廣告。
長線發行逐步擴映,幫助黑馬實現口碑發酵傳播:在發行策略上,影片沿用了常用于文藝片發行的逐步擴大放映規模策略。《瞬息全宇宙》首先在3月的西南偏南電影節進行放映,取得了優異的口碑評價;之后從上映日期3月25日開始,影片先在10家影院開畫,之后每周逐步擴大到38家、1250家,最后到2000家以上的放映規模,逐步進入大眾視野。這樣的發行策略有效擴散了影片的口碑,影片在新鮮度高達96%,同時根據調研公司PostTrak的調研結果,46%的觀眾因為聽說影片很好而去觀看。
除此之外,足夠的院線發行時間也為影片創造了更多票房空間。在疫情后由于流媒體平臺的影響力逐步擴大,北美市場大多數影片選擇大規模開畫以抬高發行覆蓋面,進而達成縮短窗口期盡快上線的目標。例如同期上映且口碑評分同樣較高的《北歐人》,就選擇了大規模開畫的發行模式,并在上映三周后上線。但《瞬息全宇宙》則選擇維持著較長的窗口期,甚至推遲了原定于5月17日上線點播的線上發行計劃。影片較強的票房后勁,證明了在流媒體時代長線發行仍然是可行的,縮短窗口期的決策并不適用與所有電影。
票房數據來源:boxofficemojo
韓國、日本電影市場
一、韓國市場:同樣經歷兩輪復工,影院已恢復但票房產出不穩定,較為依賴好萊塢大片
韓國市場整體體量不大,且本國影片主要以動作、劇情為主的中腰部影片構成,因此在復工后盡管影院數量已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但票房產出仍處于不穩定的狀態,更加依賴好萊塢大片的表現。近期《奇異博士2》在韓國上映大獲成功,開畫表現已超過《蜘蛛俠:英雄無歸》同期的水平,可預見的是影片將引領韓國5月大盤迎來又一個新峰值。
二、日本市場:大盤恢復至疫情前的60%左右,動畫劇場版仍然是市場主力且發揮穩定
日本電影市場主要依賴各類動畫IP,包括現象級爆款《鬼滅之刃》、《咒術回戰》,以及穩定產出的《哆啦A夢》、《蠟筆小新》、《名偵探柯南》等劇場版。以《名偵探柯南劇場版》為例,2021年的劇場版《名偵探柯南:緋色的子彈》開畫成績1478萬美元,甚至超過2019年劇場版《名偵探柯南:紺藍之拳》的1307萬。但除動畫劇場版和動畫改編真人版影片之外,其他本土真人影片和好萊塢大片的表現則無亮眼成績,相較疫情前有較大差距。
總結
觀察北美和日韓市場的復工歷程,以下主要結論和經驗可供我們參考借鑒:
1.頭部效應加劇市場兩極分化,調動觀影動機成為中腰部影片主要目標:
疫情或許加速了觀眾觀影習慣及觀影口味的變化,但歸根結底,能讓觀眾覺得值回票價的還是具備強觀影動機及口碑保障的影片:有IP基礎、有品牌、具備強商業元素的頭部大片依舊可以吸引觀眾走進電影院,而更多缺乏觀影動機的影片則會被觀眾忽視或放棄。
因此,中腰部影片如何定位,如何調動更多觀眾的觀影動機完成破局,將成為今后一段時間內電影行業的主要目標。這個課題也對電影制作宣發方向的決策和市場認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產能受限導致供應不足的情況值得關注,國內受放映端分流影響小于海外市場:
北美市場的影院數(90%+)和市場票房(60%-70%)的恢復速度快于上映影片數量的恢復情況(30%-40%)。背后的原因包括疫情影響影片制作,以及流媒體分流了部分影片。以目前5月份為例,北美市場除了月初上映的《奇異博士2》和月底即將上映的《壯志凌云:獨行俠》之外,再無其他大體量影片定檔。相比2019年同期每周都有一部大體量影片上映,目前的市場仍然處于較空的狀態。供應不足的情況仍需要更多時間來逐步恢復。
對于中國電影市場來說,由于影片受到流媒體分流的影響相對較小,窗口期受到政策保護,因此不必過度擔心內容放映端分流導致的供應不足情況發生,國內市場恢復進度預期好于海外市場。但市場復蘇后的穩定,同樣也要求電影人們對內容的生產有著合理而長久的規劃。
3.復工主力仍需本土影片承擔:
從日韓市場近兩年的復蘇進程看,盡管在復蘇初期可以依靠好萊塢影片的持續帶動,但峰值均依靠本國影片產生,其中日本市場更是誕生出《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這樣創造影史記錄的影片。
對于中國電影來說,未來的復蘇同樣可以借力好萊塢大片,但真正的市場主力仍然還是國產影片。我們也期待在不久后看到更多的國產佳片嶄露頭角,扛起市場復蘇的大旗,讓電影市場順利回到一個良性穩定的正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