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的樂趣一個是看景,另一個樂趣是爬山路上遇到事情,這林子大了,啥事情都有。
話說這一天, 我再次帶著老伙伴爬灃峪里的觀音山,去年下著雨我想去看云海,沒有想到上面是大白板,別說云海,連個山景都沒看到。
車停到觀坪寺村委會(這個村可以導(dǎo)航)想著沒有人收錢,結(jié)果還是童叟無欺地被一個老太太收了10元,村委會也是她家的地盤。
山門
今天我們出發(fā)得有些晚,11點鐘從法華講堂前的小路拐上去,這一路就到了東方茅棚,還是沒有人住,看著比去年更加的荒涼了。
過了這個“明月常來,清風(fēng)自掃”的大門,蓮花洞就到了,看得出來,這里好像重新漆過,只是鵲橋兩邊牛郎織女的紅線斷了。
三圣寺
上了臺階就是三圣寺,算算時間用了半個小時,肚子都餓了,同伴看人家吃飯,問多少錢。瘦瘦的男主事的(下文用老王化名稱呼)說不要錢,隨便吃。
看我們著急上山,老王把才端上手的一碗面直接遞給老伙伴,“你先吃,我重新下!”老伙伴也不客氣,端起碗就吃。
這一問,原來我上次在這里遇到的是老王的媳婦,那段時間他媳婦兒看廟。今年他繼續(xù)整修廟里,10個大殿要重新漆一下。我到后面的大殿拜拜,果然看到搭著架子,工程量還不小。
有人說三圣寺供奉著儒、道、釋三教的圣人,儒圣孔子、道圣老子、智圣六祖惠能,還有人說供奉著西方三圣,我在里面轉(zhuǎn)了一圈也沒有看出個所以然。
我最喜歡的就是這里的觀景亭,上次什么景都看不到,現(xiàn)在四面風(fēng)光一覽無余,坐著這里吃酒煮茗,應(yīng)該是人生一大快事。
不過我們前面的路還長著呢,等面吃完就出發(fā)了。
從山下到岱頂一直有兩條路,一條是人走的道,一條是馬道;人走的是石頭路,馬走的是土道。
理論上都能走,但是土道繞遠(yuǎn),也沒有什么景色。所以一路上如果遇到岔路,就選擇走石頭路就行了。
東景池
過了這個鐵橋,1點鐘我們到達(dá)東景池,算算我們才走了6千步,基本上已經(jīng)走了三分之二的路程。
觀音山岱頂四周有東西南北四個景池,我查資料也沒有看到這四個寺廟有什么講究,唯一知道的就是這個東景池有泉水,再往上走,水源就少了。估計這個都是為朝山上香的人,中途提供休息的地方。
我上次遇到的住山人老張(化名)還在,看起來氣色沒有去年好,按他的說法是害了一場大病,差點死了。
接著前行,不長時間就走到這個分岔口,遇到了兩個小孩,他們找不到爸爸了。這就是現(xiàn)實版的“爸爸去哪兒了”。
小孩子都是八九歲的樣子,他們一路是跟著4個大人的,走著走著就找不到大人了。問我們有沒有遇到,我們倒是遇到好幾撥游客,但是好像沒有遇到他們所說的四個人。
從這里左手直接上南雅寺,坡陡路短些,都是土路;右手上岱頂,稍長一些,多是石頭路。其實上面兩條路都通著,過了南雅寺幾百米就和到岱頂?shù)穆分睾稀?/p>
我們不知道他們的爸爸是走哪一邊的,在山里行走不敢承擔(dān)他人的責(zé)任。
好在有電話(這一路很多地方電信有信號),可是他們的爸爸也說不清自己到底在哪里,過沒有過這個岔路。
我猜他們?nèi)绻谝淮蝸恚隙ㄊ亲呒^所示,直接往南雅寺方向了。但是我也不敢肯定,旁邊一起走的游客就建議孩子往南雅寺方向走,不要著急,因為他們的爸爸就下來找他們了。
這個故事有后續(xù),大家往下看就知道了。
我們右手走,這邊的景色好一些,透過蓊蓊郁郁的樹木,間或還能看到遠(yuǎn)處的山景。
水簾洞
前面有個廢棄的茅棚,這里就是水簾洞。去年看到房子旁邊的三個白碗還是依舊,不過山崖下的龍王又重新彩繪過了,都穿上了新衣服。
我們從茅棚旁邊的小路接著前行,在累得實在不行的時候,終于走到了南雅寺和岱頂?shù)牟砺房冢蠊諑装倜拙褪悄涎潘拢@是我們計劃下山的路;右拐通行岱頂。
這是通向南雅寺的山門
順著這條路到岱頂
彌勒臺
走上百十米就到了一個埡口,這是一個十字路口,直行前往西景池(前往鶴場九龍?zhí)斗较颍蠊帐枪禄昱_(祭骨灰野鬼的地方,我上次走錯了路到了這里。據(jù)三圣寺的老王說,某次有驢友上去在旁邊喝酒吃肉,驚擾了孤魂野鬼,下山就栽了若干個跟頭,其中一個還扭了腳,阿彌陀佛)。
右上就是彌勒臺,后來我才知道,這里竟然比岱頂還要高,海拔兩千多米。從這個小路上去不遠(yuǎn)就到了。
上次在這里,我什么景色都沒有看見,孤獨地聽著雨聲,這次好像是補償我,在埡口的時候就聽到轟隆隆的雷聲。看山上云霧變化莫測,風(fēng)雷激蕩,不亦快哉。
孤魂臺我知道意思,不知道這個彌勒臺是個講究。
岱頂三門寺
從彌勒臺下來,看岱頂巍然聳立,一座座廟宇沿著山脊排列,在天地間別有一番氣勢,觀音山岱頂名不虛傳。
上張照片沒有把1400年的唐松拍上,再來一張,好照片不嫌多。
第一個山門寺是長安北張村的廟,幾個人正在干活,廟會是六月初,他們在為廟會做準(zhǔn)備。
旁邊圍著幾個爬山的游客,問我們見到兩個娃沒有。老天,這就是“爸爸去哪兒啦”的爸爸們。爬個山能把娃丟了,這心可夠大的。
更麻煩的是,他們聽從這幾個干活的人建議,從這里抄小道到水簾洞去,說是這樣走快一些。我說這樣去找,不就是繞過南雅寺了嗎?
這幾個人一聽就慌了神,我說你們下去了兩個人,這不是還有兩個人,你倆從南雅寺下去,這不就兩條路都走到了。
這兩人一聽轉(zhuǎn)身就往下走。
山門寺是長安北張村的村廟,這幾天上面干活的人不少。他們的村子已經(jīng)拆遷了,閑人多。
岱頂中佛寺
過了山門寺就是這個長長的臺階,中間就是六柱六面六角六鈴六脊十二獸的風(fēng)鈴?fù)ぁMぶ幸曇昂芎茫褪秋L(fēng)太大,剛灑了一些雨滴,冷颼颼的。
記得我上次來中佛寺的時候,這里施工的人下去了,一個小伙子孤獨地在這里待了一個禮拜,這次干脆一個人都沒有,大門緊閉。
不過,他們村子拆遷留下的佛像,應(yīng)該在這里安頓好了。
岱頂老母殿
從旁邊的小道繞過去,就到了送子寶殿和老母殿,這里分屬兩個村子。
送子寶殿是西高橋旁邊的一個村子的,幾個男女正在干活,女的洗蒸籠,男的清水窖,忙得不亦樂乎,過段時間他們村廟會要上來不少人。
看看時間是2:30,手機上顯示的步數(shù)是一萬步多一些,算算我們走了三個半小時。
這里看的景色和下面看得差不多,不過和老母殿的老孫打個招呼,后面的平臺上看景色就不一樣了,九鼎萬花山一覽無余,遠(yuǎn)方的山脊我懷疑就是鹿角梁。
就是下面的鶴場也看得清清楚楚,我說我們從鶴場下去吧,結(jié)果同行的人不同意,他們怕時間不夠:鶴場下去從九龍?zhí)冻鰜恚?公里路,路要長一些。
“魚湯烹茶”
事實證明他們的決定沒有錯,以我們爬山這懶散的性情,在山頂一待就是一個多小時,燒水吃飯,汲水烹茶,逍遙自在得就忘記了時間的飛逝。
我們帶的水不夠,干活的幾個人說你們用這個窖水吧。這個窖水雖然是雨水,但是以前也稱為“無根水”,在古代算是烹茶的好水了。
同行的小朋友貪嘴,我一路騙她說上面有魚,咱們上去喝“魚湯”,真是沒有騙她,這個水窖里面真是有幾尾紅鯉,算起來我們真是喝“魚湯”。
觀著云霧繚繞的山色,品著無根水烹的香茶,待幾個小時都不算長。
一直到四點鐘,我們才起身下山。
沿途羊奶奶味道不錯
南雅寺
一路返回到上來時候的岔路口,一二百米就到南雅寺,只是山門空鎖,只許清風(fēng)出入。我們就不打擾他人的清修了。
南雅寺的出名是因為比爾·波特,他在《空谷幽蘭》中對這里記敘得很詳細(xì)。
觀音山從唐代開始就為佛教中心,兩棵唐松就是證明。據(jù)說這里是觀音菩薩母親的道場,這也是老母殿的來源。不過這里的寺廟大多是明萬歷年間重新修建過的。
觀音老母?
網(wǎng)上有這樣一張照片,我一直沒有找到拍攝的角度,我懷疑是從孤魂臺的方位拍攝的,哪位朋友知道?
從南雅寺下就是這種土路,坡度比較陡,上次下雨我從這里下去,滑了好幾跤,弄了一屁股泥。
不過路確實短一些。
娃找到了
我們爬觀音山的故事還有一個尾聲,等我六點下到三圣寺的時候,老王他們正在吃飯,旁邊有兩個蹦蹦跳跳的小朋友。我定睛一看,這不就是“爸爸去哪啦”的主人公嗎?
果然,旁邊的四個游客說他們費了好大的波折才找到的:先下去的兩個人在一直走到岔路口沒有找到,從南雅寺后下去的兩個人也沒有找到,最后在東景池的下面才找到的。
一問,原來路上的游客給孩子們說:到山下停車處等大人,肯定能等到。
這個游客說得沒毛病,可是嚇?biāo)懒藥讉€爸爸,誰償命?
作者:云水終南
信步荒野,訪路探幽,鄉(xiāng)俗俚語,負(fù)暄問道。走向山林鄉(xiāng)野,探索身邊美景,感受民情風(fēng)俗。歡迎關(guān)注,歡迎轉(zhuǎn)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