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以表演起家成名的楊冪,曾把“成為好演員”視為座右銘,但大環境和個人選擇又將她推到相反的方向,距離目標似乎漸行漸遠。
倒不是受“童星魔咒”影響,而是身上附著的諸多標簽使她迷失了自我。
近年,大眾關于楊冪的討論呈現出兩極化:影視作品差評居多,綜藝輸出金句卻贏得路人緣。
從扛劇女王到不再是影視劇的萬能靈藥,楊冪的演員招牌失效。
自2017年現象級仙俠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后,新作品輪番登上大小銀幕,可她再無爆款作。反而活躍在各類綜藝,發揮話題女王的優勢如魚得水。
表演道路遭遇“水逆”,或許不僅因為流量原罪那么簡單。
01做演員,花無百日紅
4歲踏入影視圈,楊冪做了12年“表演個體戶”,然后跟李少紅創辦的榮信達簽約,主攻古裝劇。
《神雕俠侶》《王昭君》《聊齋志異》《紅樓夢》《美人心計》……她幾乎把武俠、歷史、奇幻、宮斗等熱門古裝題材都演了一遍。
或許楊冪自己都沒想到,在扎堆拍攝的古裝劇里能押對寶。《仙劍奇俠傳三》令她嶄露頭角,《宮鎖心玉》使她一炮而紅。
兩部劇改變了星途,也把彼時埋頭干卻看不到希望的楊冪拉出泥潭。
與榮信達合約到期,她轉投香港美亞娛樂麾下,當起拼命三娘,創下一年接11部戲、4個月拍5部戲的記錄。
她表示軋戲是為了讓更多人看到,從而爭取到拍電影的機會。用楊冪的話說,是“我還有夢想沒實現,想做一個好演員的夢想還沒實現。”
名氣大漲幫楊冪拿到進軍電影圈的資格證,而她卻親手斷送似乎本可以更光明的前途。
由于軋戲,楊冪臨時被換、失去跟陳凱歌合作電影《搜索》的機會,甚至被傳遭京圈“封殺”。上升期暴雷,阻斷了進入主流圈的路徑。
她只好投靠港圈。在《春嬌與志明》《消失的子彈》等多部港片里,搭檔古天樂、謝霆鋒、劉青云、甄子丹、楊千嬅等香港實力派影人。
跟優秀的人合作的愿望,算是實現了。但成為好演員,還任重道遠。
傍上京圈無望,楊冪自己編織人脈網、做起資源整合,在電影、劇集兩條賽道同時發力。
兩年多她從電影的鑲邊配角變身一番女主,扛起《小時代》《分手大師》票房,口碑卻不佳。劇集雖然高產,卻沒能復制《宮鎖心玉》的收視神話。
直到在2014年掀起追劇狂潮的《古劍奇譚》的出現。
這部令楊冪咖位飛升的仙俠劇,讓她與歡瑞的緣分浮出水面。
2011年,楊冪出資30萬元參股歡瑞。2012年,楊冪成立個人工作室。次年3月,歡瑞宣布與楊冪以藝人工作室的形式簽約。《古劍奇譚》就是雙方正式聯姻的首部作品。
流量元年序幕拉開,楊冪成了第一波吃到紅利的人。
她由小透明到一線女星的進階軌跡,精準踩中了行業的兩大風口:古偶劇題材優勢和IP影視化。兩者都具有天然龐大的受眾基礎,轉化為楊冪的原始粉絲盤。
在流量鼎盛時期,她主演的每部作品,都能窺見在粉絲經濟作用下構建的“大IP+流量藝人+大制作=爆款”的畸形模式。
頭戴扛劇女王桂冠,她的表演容錯空間也隨之變小,差評和黑評紛至沓來。實際上,早在《宮鎖心玉》爆紅時,她就經歷了“全網黑”。
起初,楊冪還會在微博發聲反抗,并不時亮出要證明自己是一個有實力的演員的決心。
但個人力量難與輿論大山抗衡,她開始對外界評價脫敏,練就“百毒不侵”的體質。
殊不知,自我意識過于強烈會逐漸封閉演員的表演觸角,難激發出同理心去感受和塑造角色。每次與角色合體,都隔著一層厚重堅硬的外殼,無法打碎重塑。
如果說以前楊冪連軸轉拍戲,是出于擔心被洗牌出局。那么已躋身第一梯隊,楊冪依舊甘當“勞模”,則因為被資本剝奪了安全感。
出走歡瑞、自立門戶,楊冪的明星效應無疑是嘉行的王牌,吸引各路資本玩家遞來橄欖枝。
2015年,嘉行借殼西安同大、以估值2500萬登陸新三板,僅用了兩年就創下估值暴漲200倍、飆升至50億的資本神話。尚世影業、芒果影視、完美世界、迪士尼等業內頭部玩家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當年10月,尚世影業以3億人民幣購入嘉行20%的股權,同時要求嘉行在2015-2017 年的凈利潤不低于0.75億、1.05億、1.47億。若這三年累計凈利潤低于3.1億元,尚世影業有權授讓嘉行股份。
這份對賭協議,“鞭策”著楊冪加速拍戲,唯有完成KPI才能保住公司商譽。
三年間,她接連主演了《親愛的翻譯官》《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談判官》《扶搖》四部劇,加上帶領“冪家軍”賣力打拼,總算超額完成對賭承諾。
可高強度拍戲的弊端,再度暴露。
《談判官》《扶搖》無論在網絡數據、收視率還是口碑,都遠不如讓楊冪攀上事業高峰的那些代表作。
古偶劇、言情劇失手,加之這一時期上映的電影《我是證人》《逆時營救》和后來被寄予厚望的《寶貝兒》轉型無效,她放下了用演技證明自己的執念、流露出“擺爛”心態。
繼續回到熟悉賽道,演同質化角色以期保住地位——盡管《筑夢情緣》《暴風眼》《斛珠夫人》等劇作題材看似多變,但角色的“女強”內核千篇一律。
消耗了作為演員的口碑,且演技原地踏步、表演差評洶涌襲來。吐槽重災區,不止是楊冪模式化的演技,還有強行裝嫩的少女狀態。
被問到是否仍在享受少女標簽時,她說,演員心里一定有一塊地方是長不大的,這塊真空留白的地方,叫相信。少女永遠在她心里有一塊地方,是留給她相信角色用的。
表面上在聊表演信念感,實則忽略了年齡的硬件限制。
34歲出演《斛珠夫人》,閱盡千帆的楊冪很難找回少女天真爛漫的感覺,多少有些違和。
導致她表演困局的原因之一,正是專注自身形成的演員跟角色不相融的屏障。因此,她的表演痕跡愈發明顯,讓觀眾難入戲共情。
當演員停滯不前和所處行業環境發生改變,楊冪的“爆劇體質”失靈了。
歸根結底,她最為擅長的大女主、仙俠、懸浮職場劇等題材紅利流逝,主演的又多為流水線生產的快消品、受到懸疑劇和正劇等黑馬題材沖擊瓜分市場。
以及演的一些作品補拍、拉長面世周期和部分劇作積壓導致“空窗期”,角色同質化與戲路重復引發大眾審美疲勞,和平臺方數據脫水等內外因素,使其露出真容。
如今回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竟成了楊冪目前在表演領域最后的“高光”時刻。
她的演員之路似乎走向平庸——一味吃老本,作品堆砌的圍城困住了演技精進的步伐。
網友說楊冪的演技巔峰是在十一年前的《宮》不無道理,該劇讓她入圍白玉蘭獎最佳女演員,斬獲“最具人氣女演員”殊榮。
可惜,靈性的表演曇花一現,日復一日為完成任務滋生的機械化表演疲態,成為楊冪的熒屏常態。
在她的觀念里,閱歷沉淀和保持單純是好演技的兩大支點。但這套方法論更像是萬能公式,對沒有真正扎根生活汲取養料的楊冪,不太奏效。
從“狼性”變為“佛系”,她現在對表演的追求是順其自然,隨人生不同階段來接戲,有合適的角色和戲,就去拍。
而“合適”的標準,在她本人和旁人眼中,或許存在云泥之別,不免為輿論戰埋下導火索。但,卻是被狙時的擋箭牌。
眼下適合楊冪的優質影視資源確實有限,首先大勢所趨的真現實主義題材、主旋律正劇等新主流劇就將她拒之門外。
以她現階段的演技想要開辟表演新戰場,難度不小。
02話題or演技,何以安身立命?
楊冪說自己是ENFP人格(競選者型),這幫她發散出多重身份。除了演員本職,還當制片人、參加綜藝、做投資人,副業增多分散了她的表演精力。
換句話說,即便表演成績平平,她也有其他退路。只要掌握名利場生存法則,江湖上就永遠有她的傳說。
憑借“黑紅”站穩腳跟的楊冪,顯然深諳制造話題來維持曝光度。
相比演技不思進取,楊冪更注重鍛煉“綜合能力”。
成名不久,她就表露出挑戰幕后的野心,準備走自制自演路線。
2012年,楊冪首次試水影視劇制片人,以個人工作室名義參與出品偶像劇《中國女孩》,表示做制片人跟當演員的心情完全不同,要從宏觀角度看問題,責任更重大。
誰知該項目無疾而終。
制片人旅程開局不順,沒有澆滅楊冪的熱情。2013年1月,她聯手歡瑞制作都市愛情劇《微時代之戀》,一圓制片人夢。
洞察到“影視制作+藝人經紀”巨大的掘金潛力,楊冪開始擴張嘉行劇的市占率——以主控版權劇或聯合出品形式給影視作品打上嘉行烙印,同時解鎖投資人的新身份,賺得盆滿缽滿。
這個在當時為完成對賭協議不得不采取的戰略,不僅帶來可觀收入,還開啟了“老帶新”的選角模式,并為楊冪與平臺之間搭建了合作橋梁,更讓前者累積了議價權。
但粉絲對嘉行大禮包式的自制劇相當反感,抵制偶像參演從線上蔓延到線下。原定楊冪主演的《曾少年》,就是被粉絲撕掉的“毒餅”。
除了因流量藝人出演帶來的輿情風險,嘉行劇還面臨投資回報率日漸下滑的問題。
2017年,尚世影業退出、接盤俠完美世界入股,即便沒有新的對賭壓力,嘉行的資本神話還是走向了破碎。
憑借《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經歷短暫風光后,接連播出的多部劇效果未達預期,拖累了嘉行的商譽,估值大幅縮水。
加之影視寒冬,楊冪主演、嘉行主控做劇這套組合拳,發揮的效應打折。于是轉向做平臺定制劇,嘉行參投并承制。
楊冪則是決定項目能否成型的關鍵一環——盡管作品成績不如輝煌期,至少85流量花的根基牢固。
在頭部視頻平臺中,楊冪跟騰訊關系緊密,主演了《斛珠夫人》《愛的二八定律》并客串了《三生三世枕上書》。這三部劇的出品方名單里都有騰訊系企鵝影視、嘉行傳媒,并由后者承制。
某種程度上,出演平臺定制劇限制了楊冪戲路的更多可能性。
因為平臺買單看中的,是楊冪的古偶、言情安全牌。網傳新劇《狐妖小紅娘月紅篇》、早已官宣卻無下文的《嬌藏》,亦為佐證。
隨著今年騰訊率先提出降本增效口號,就連做平臺定制劇的路也不太好走了。是為生存留在舒適區,還是勇敢破局,取決于楊冪與平臺的博弈。
充當話題制造機,是她混戰娛樂圈的另一個武器。
在楊冪的事業版圖里,近年來表演權重減少,綜藝權重增加。
2019年常駐2檔綜藝,2020年常駐3檔綜藝,還不乏輾轉各類綜藝做飛行嘉賓。今年更是當上熱門綜藝《花兒與少年》的團長。
比起容易被人忽略和遺忘在角落的傾聽者,楊冪更愿意做表達者,以“意見領袖”姿態在綜藝里輸出金句狂刷存在感、吃女性與泛眾紅利提升路人緣。
《親愛的請放松》里,那句“你憑什么要別人了解你的辛苦,因為每個人都辛苦”,戳中社會人痛點。
《奇葩說》里,她的草船借箭、我才是人脈、極度的坦誠就是無堅不摧等言論,因散發人生哲理成為新的雞湯文學。
《毛雪汪》里,她用吸引力法則闡述女生在戀愛中應先愛自己、拒絕內耗的觀點,幫女性建構理想化的自己。
平日里象征獨立女性的行事作風,為楊冪的人間清醒式女王金句賦予說服力,擺脫了女明星硬凹人設的嫌疑。
楊冪玩轉話題的厲害之處在于,被群嘲時,沒有站在主流對立面,而是用自黑消解了外界攻擊;又利用“真性情”慰藉大眾的時代癥候,令人對其改觀。
好打抱不平的成長經歷,能看出她從小身體里埋下了女權主義的種子。從這個角度而言,楊冪用影視劇造“女強”夢,不止讓戲外女同胞代入,還滿足了自己。
由借助影視劇轉為借助綜藝來吃女性紅利,某種程度上體現了楊冪的投機心態——
跟隨外界變化,適時切換不同賽道、以不同身份出現在公眾視野,但收割紅利卻用同一套殺手锏。
今年是楊冪的本命年。紅了十幾年,作為流量時代的見證者和行業秩序改變的推動者,她正經歷后流量時代的陣痛期。
85花里第一個微博粉絲數破億的人,她與同輩相比更龐大的受眾盤,在行業里更有遠見的眼光,和沒有年齡焦慮的“心大”,都是優勢。
但演技短板,是楊冪事業再攀高峰的最大阻礙。畢竟自詡為演員,副業再好,主業才是安身立命之本。
存貨里,出現在愛奇藝和江蘇衛視2022年片單的《謝謝你醫生》對深陷瓶頸的楊冪至關重要,能否跳出懸浮怪圈和表現出驚喜演技,使其扳回一局,有待觀望。
一路走來,楊冪選擇用自己的方式在成長。取舍間,得失皆有。
成為一顆耀眼明星,就該有與之匹配的價值。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回歸純粹的表演,多錘煉演技,才是楊冪續命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