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文牧野執導、易烊千璽等人主演的電影《奇跡·笨小孩》在大年初一上映,目前該電影的總票房位居春節檔電影票房前三,并以豆瓣評分7.4位列第二,口碑與票房俱佳。
《奇跡·笨小孩》是導演文牧野繼《我不是藥神》后的又一現實主義題材力作,以一個為了治好妹妹的病到處尋找賺錢機會的二十歲少年景浩(易烊千璽飾)的視角展開,講述了一個普通人的奮斗成長故事。
許多觀眾在觀看后都被電影中的一群人創造奇跡的故事所打動,引發強烈共情。而除了故事本身打動人心外,電影中的一些細節的設置也別有深意,耐人尋味。
首先我們來說說電影中故事所發生的地點—2013年的深圳。深圳是一座怎樣的城市?其本身就充滿了奇跡。從一個破舊落后的小漁村發展成為一個對外開放的窗口,只用了短短的二三十年的時間,各種大型公司在這里安家落戶,大量的打工人口的涌入,使這里充滿了制造和發展,也使得各種各樣的事情的發生在這里都充滿了可能,為電影故事的展開提供了條件。
除此之外,該電影也做到了”物盡其用”,選取了深圳這個城市的許多代表性的事物,使之與電影做到有機結合,從宏觀的視角下凸顯出主人公的微觀的命運。
深圳是全國的一大制造業中心,每天在這里上演著成千上萬的車間操作和零件組裝。該電影將主人公景浩設置成一個會修手機和電子產品的人,使這個小人物與時代背景產生了結合,電影中的”華強北”也讓觀眾覺得很熟悉。
而電影是如何將主人公景浩與這座城市產生聯系的呢?將他設置成了一個做高空作業的工人。將深圳這座城市具體化就是一棟棟聳立的高樓大廈,這是主人公感知這座城市的一種方式,也是證明他是這座城市的一員的方式。而在展現這一聯系的時候,有一個鏡頭其實暗示了景浩未來的命運,那就是透過寫字樓內正在討論的工作人員拍在寫字樓外打掃的景浩的正反打鏡頭,從一個普普通通的工人到一個公司的CEO其實就是一層之隔,預示著未來奇跡的發生。
深圳作為如今打工人口的大量遷入地,每個人都操著不同地區的方言和語言特色。電影中對于人物語言的呈現也顧及到了這一點。例如當中的許多角色都是北方口音,但是他們都多多少少會幾句粵語,這是一個外來者和異鄉人為了融入這個城市而做出的努力,他們需要以此來適應在這個城市的生活,被這個城市所接納。
就像今年春晚賈玲在春晚上表演的小品《喜上加喜》中的一句臺詞所說”你聽到的是他語言上的變化,你看不到的,是為了融入這個城市起早貪黑的打工,這是多么勵志的故事!”
《奇跡·笨小孩》中對于”螞蟻”這一意象的運用成為了電影中人物命運的一個對照和隱喻。在經歷了大雨的沖刷后,螞蟻依舊在雨過天晴的坑洼中存活著,在工作間被臺風吹塌后,依舊有螞蟻在上面頑強的爬行著。這預示著”盡管人生如螻蟻般渺小,但依舊能創造出偉大的奇跡”。
最后要說的是電影中出現的孫爺爺和包工頭這兩個角色,這兩個角色雖出現的時間很短,但在整部電影中起到了點睛之筆的作用。孫爺爺和景浩一樣,都是這個城市中的獨身之人,所以他能體會到景浩在接送妹妹和為妹妹籌錢治病的兩難,給妹妹雞蛋吃,讓妹妹短暫留宿。
而包工頭雖然脾氣暴躁,但也會為了讓景浩兼職供養工廠讓他繼續干起高空作業的工作;當景浩在手指受傷的情況下還在工作時,他雖嚴厲地訓斥了他,但也付給了他應得的工錢,沒有強人所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