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和我的父輩》的評分7.0分,回顧第一部《我和我的祖國》7.6分,第二部《我和我的家鄉》7.1分,第三部《我和我的父輩》換成了四位年輕的導演,演員陣容也缺失了不少熟悉的面孔,因此不可控因素更多,最后的結果和觀眾預料的大抵相近。
其實第三部的成績也在預料之中,新事物剛出現時觀眾會報以熱情和期待,但是當同類型作品更多時,我們難免將他們進行比較,因此孰優孰劣更是明顯。
影響口碑的第一個原因就是導演陣容的改換。回顧當初,2019年第一次得知國慶將上映一部由數位名導聯袂導演的作品,大家都表示萬分期待。
第一部的導演都有誰?《霸王別姬》《孩子王》《趙氏孤兒》《無極》的導演,斬獲多項電影節大獎的名導陳凱歌;留下了《將愛情進行到底》《沂蒙》《廚子戲子痞子》《無人區》等多部優秀的電視劇電影作品的第六代導演中的張一白、管虎、寧浩;《北京遇上西雅圖》的導演薛曉路、“囧”系列的主演及導演徐崢、《我不是藥神》的導演文牧野。
這些導演無論哪個拎出來都是響當當的人物,若是某個檔期突然以上幾位大拿都推出了新作品,那可真是“神仙打架”,觀眾都不知道如何取舍了。
如今,直接給一個“all in”的選項,試問誰不心動,大家得知他們將會共同推出一個作品時,所有人都表示出千倍萬倍的興趣,能一睹所有名導的能力,簡直稱得上視覺盛宴。
到了第二部《我和我的家鄉》,由張藝謀擔任總監制,總導演從陳凱歌變成了寧浩,張一白、管虎和文牧野換成了陳思誠、閆非和彭大魔、鄧超和俞白眉。
陳思誠聯手黃渤帶來了《天上掉下個UFO》,一個發生在鄉村的荒誕故事;鄧超帶著好友俞白眉共同打造《回鄉之路》,孫儷的出鏡更是讓觀眾感嘆夫妻感情;《夏洛特煩惱》《西虹市首富》的兩位導演閆飛和彭大魔帶著“開心麻花”加入,為該系列加入了觀眾熟悉的喜劇內容。
對于《我和我的家鄉》的幾個部分,影迷們更偏愛徐崢帶來的《最后一課》,故事飽滿,感情真摯;開心麻花的《神筆馬良》和寧浩導演的《北京好人》次之,而對新加入的鄧超和陳思誠的部分反響一般。
如今,接力棒終于到了第三棒,張藝謀將重擔傳給四位年輕導演,吳京、章子怡、徐崢和沈騰成為第三部的導演,他作為彩蛋人物,在徐崢的小片段里客串一個小角色。
這四位新人導演中除了徐崢和吳京,剩下的章子怡和沈騰都是第一次當導演,徐崢是唯一一位在前兩部便執導的導演。幾個“新人導演”湊到一起,連面孔都看起來年輕許多。更前衛,但也代表著他們或許更青澀,在傳遞故事時難免造成內容的單薄。
眼看著導演的面孔越來越新,演員的陣容也默默發生變化,第一部《我和我的祖國》中還能看到張譯口罩下流淚,偶遇戀人相望不能相認時傷感;第二部《我和我的家鄉》他飾演的角色就變成了《最后一課》中眾多學生的一員,到現在第三部,導演變成了好兄弟吳京,張譯則轉頭去了張藝謀的《最冷的槍》。
第一、二部出現的黃渤、劉昊然、葛優也沒有出演在第三部中,換成了黃軒、吳磊及一群小演員。導演陣容更新,演員的面貌也更加年輕化,雖然更有爆發力,但是比起黃渤、葛優這樣耳熟能詳的名字,還是缺少觀眾緣。
其實最關鍵的問題在于觀眾已經對拼盤電影失去了新鮮感,第一部還覺得驚喜,到了第二部、第三部,當觀眾已經熟悉了這個模式,需要的就是內容的更加高質量,才能抵消失去新鮮感的缺口。
我們想看到的是內容,而不是陣容,幾個導演能力不平均,效果參差不齊,連評分都無從下手。當越來越多的觀眾審美疲勞后,“我和我的”系列內容再不提高就真的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