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條消息在網上炸開了:
迪士尼CEO稱沒有中國市場也會成功。
消息一出,便遭到了很多網友的吐槽。
他們痛罵迪士尼「忘恩負義」「過河拆橋」。
不過,也有人指出,這篇新聞是在斷章取義、誤導國內網友。
結合上下文來看,他其實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傲慢之意。
恰恰相反,還表示會繼續推進電影發行工作,并不是打算放棄中國市場。
話雖如此,但網友的情緒依然很激烈。
有的破口大罵,要「迪士尼滾出中國」。
甚至有人要抵制迪士尼出品的一切電影。
只是,抵制迪士尼,真的就是最好的選擇嗎?
封殺好萊塢大片,真的能讓國產電影變得更好嗎?
魚叔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這個問題。
我們首先看看迪士尼CEO鮑勃·查佩克,到底說了什么。
魚叔為此特意去看了完整報道。
原文并非迪士尼官方發布的通文,而是出自其CEO在一場電話會議上回應財報狀況時說的一番話。
首先,他認可了迪士尼在中國市場長久的成功。
「在這個市場上,我們擁有長期的成功記錄和強大的粉絲基礎」
的確,中國一直是迪士尼電影和其主題公園,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迪士尼樂園的熱鬧,就不多說了。
單說漫威電影。
在2019年以前,幾乎所有的漫威電影都在中國內地成功上映,并且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
特別是《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在中國內地狂攬票房6.29億美元(約42.5億人民幣),占全球票房收入的22%以上。
其次,查佩克表示迪士尼在中國面臨著復雜情況。
一方面,漫威電影難登大銀幕。
從去年的《黑寡婦》起,已經接連5部漫威電影沒能在中國內地上映。
這樣的結果,顯然讓迪士尼始料未及。
盡管迪士尼還有在中國內地發行了《尼羅河上的慘案》《魔法滿屋》等電影。
但無論從體量還是受眾度,都遠遠比不上漫威電影。
兩部電影在內地票房至今都沒有破億(人民幣)。
另一方面,中國內地的票房分成低。
「我們在中國的票房收益率,相比世界其他地區要低」
一直以來,好萊塢電影在中國的票房分成只有25%,迪士尼也不例外。
而在很多海外市場,迪士尼都能拿到50%的分成。
所以,好萊塢大片在中國內地取得好票房,最受益其實是國內的電影院——大概能拿到將近一半的票房分成。
當然,迪士尼并不會因此放棄中國市場。
盡管遭遇上映難、分成低等問題,迪士尼依然會繼續送審新片。
最后,查佩克表示,《奇異博士2》在全球取得的好成績,讓迪士尼很有信心。
從數據上看,這一點是事實。
雖然全球依舊處于疫情的影響之下,但漫威的幾部新片都取得了極好的成績。
光是去年一部《蜘蛛俠3:英雄無歸》,就成功拉動北美院線復蘇。
最終以超18.9億美元(約126.5億人民幣)的全球票房問鼎年冠,躋身全球歷史票房榜前六。
今年,《奇異博士2》繼續「吸金」。
僅用了一周,就拿下5億美元全球票房。
創下了疫情時代第二好的票房成績。
而這樣的成績,還是在中國內地市場缺席的情況下獲得的。
這當然給了迪士尼十足的信心。
迪士尼CEO鮑勃·查佩克
查佩克那句受到爭議的話,恰是在這種語境下說出來的:
「所以我們非常有信心,假如我們繼續在那里遭遇發行困難,那么即使沒有中國市場,也并不會真正阻礙我們的成功……」
有了上下文,也就了解了這句話的緣由。
這句話的意思更接近于,迪士尼的成功并不「依賴」于中國市場。
查佩克的初衷,可能是在陳述事實的情況下,給自己的股東們兜個底,保住信心。
如果說,他想要激怒中國觀眾,蔑視和放棄中國市場。
那恐怕不是這個精明的米老鼠會做出來的事。
迪士尼并不是個「有錢不賺的傻子」。
而對于我們來說,一味地去抵制迪士尼,也不是一件理智的事情。
這樣的意氣用事,并不會讓國產電影變得更好。
恰恰相反,引進一定數量的國外大片佳片,其實有很多好處。
第一,可以在疫情期供養國內影院。
眼下,國內不少電影院正處在生死線邊緣。
因為疫情,大多數國產片都不敢定檔,導致院線無片可排,觀眾無片可看。
還有不少風險較高的地區,全城影院長期關停。
這一切都使得今年的票房成績已下滑到近年歷史最低位。
在過去的兩個月里,全國票房只有9.1億和5.66億。
不難發現,現在仍支撐著國內院線的幾乎都是國外電影。
《新蝙蝠俠》《壞蛋聯盟》《神奇動物:鄧布利多之謎》《神秘海域》……
就連之后的檔期,國產片也都紛紛撤檔。
只留下《唐頓莊園2》《哆啦A夢:大雄的宇宙小戰爭》這些國外電影。
前面提到,引進國外電影受惠最多的其實是國內院線。
尤其在疫情下,用引進國外大片來供養國內院線,不失為一個辦法。
第二,可以為國產電影帶來一定的競爭壓力。
即便在沒有疫情的情況,引進一定量的國外優秀電影,也會對國內電影市場有著積極的影響。
有個概念叫「鯰魚效應」。
指的是向小魚的生存空間中放入鯰魚,從而激活小魚的求生能力。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在引進特斯拉之前,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猶如一盤死水,多數都是以騙國家補貼為生,長期沒有技術提升。
直到引進特斯拉之后,整個行業才發生巨大變革。
如今,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走在世界前列。
我們過去也常常抱怨國產片爛。
劇本差、演員不敬業、特效技術落后、制片商流量至上等問題,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而好萊塢電影的引進歷史,某種程度上也與國內電影市場崛起和國產大片發展的歷程相互映襯。
1994年的《亡命天涯》,是第一部在內地院線公映的好萊塢大片。
以2580萬人民幣的票房成績,成為當年的票房冠軍。
從1994年到2014年期間,共有10部好萊塢電影先后問鼎年度票房冠軍。
但近些年來,好萊塢電影稱霸票房冠軍的現象已經有很大改觀。
2014年的《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成了中國內地市場最后一部拿過票房年冠的外語片。
在那之后,票房年冠又回到了國產片手中。
從2015年的《捉妖記》,到2021年的《長津湖》。
即便是面對漫威大片的沖擊,國產電影也已經不再畏懼。
如今,中國影史票房前十中,只剩排第七的《復仇者聯盟4》一部外語片。
這恰恰是說明,國產電影已經不同以往。
當然,真正優秀的國產片依然是少數。
其中還混雜著不少大制作的爛片,被全國群嘲。
比如2018年的《阿修羅》。
總投資高達7.5億,上映三天不到5000萬票房就被噴到下映。
豆瓣至今只有3.0分。
再比如2019年的《上海堡壘》。
改編自知名科幻小說,上映前標榜自己是「國產科幻元年引領者」。
結果呢?
特效粗制濫造,劇情邏輯混亂,演員毫無章法……
豆瓣2.9的戰績,將他釘在了中國科幻電影的恥辱柱上。
所以,對于國內電影市場來說,我們依然需要一些國外的「鯰魚」。
讓它們繼續對國產電影產生一定的壓力。
有了壓力,才會有進步的動力。
誰都知道,要全面比肩好萊塢商業大片或國外高質量文藝片,國產電影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迪士尼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公司之一,傲慢是必然的。
但不管怎樣,傲慢也是有傲慢的實力。
抵制強者,更像是一種鴕鳥埋頭的行為,只會顯得我們自己的可笑。
正所謂「師夷長技以制夷」,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應該是它的成功秘訣。
多向這個強大的對手學習,提升國產片的實力,才是最優解。
回頭看近年來的那些成功的國產片,大都有著好萊塢的影子。
比如拉開中國科幻片序幕的《流浪地球》。
影片的特效團隊大部分都是以國內特效公司為主,只有少部分交由國外團隊。
打破了好萊塢科幻大片的壟斷,還取得了驚人的票房成果。
觀眾們也沒法再一昧地說國產片都是「五毛特效」了。
再比如之后的《刺殺小說家》也是相似。
主打中國奇幻元素,創造了中國電影史上最復雜的CG反派「赤發鬼」。
這之中就用到了好萊塢特效制作主流工具之一——虛幻引擎4。
還有《大圣歸來》。
它的成功,佷大程度上都歸因于導演田曉鵬師從好萊塢的背景。
這才有了一部故事、角色、制作水準全方面讓人驚喜的國漫大作。
不過,這些好片終究是鳳毛麟角。
國產片想要有更十足的進步,更長遠的發展,還應該繼續向國外優秀的電影學習。
當然,對于國外電影的侵入感到擔憂,也不算是新鮮事。
早在多年前,就連張藝謀也有過類似的想法。
但他也早早找到了其中的機遇:
「雖然有擔心,但我們也將順水推舟,再繼續努力保持自身獨特性的同時,承認這樣的文化交流所帶來的益處。」
魚叔也希望看到,我們的電影可以打敗漫威,打敗迪士尼,打敗好萊塢。
但打敗好萊塢的辦法,不是靠抵制它。
而是要激發出我們的本土創作,提升我們的工業體系,用我們的精品去贏得觀眾的心,去贏得市場。
只有這樣,內地電影市場,才會煥發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