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有點尷尬了。
網友義憤填膺
忘恩負義。
從此不會為漫威電影再貢獻一張電影票。
沒有迪士尼中國會更美好。
是我們中國市場成就了你,我們并非缺你不可,你缺我們中國就不一定能行了。
辱華了?
仔細一看,原來“辱”的是消費能力。
起因是迪士尼CEO鮑勃·查佩克的一番話:
“我們很有信心,即使沒有中國,也不會妨礙我們的成功。”
不需要我們?那你趕緊走吧。
不少人會沒好氣地這樣說。
其實,迪士尼的本意不是什么“撤出中國”,中國影迷和迪士尼也遠沒有到各奔東西的地步。
對于現實一味以憤怒進行否認,是一種巨嬰心態的表現。
所以一番話的價值,不取決于愛不愛聽。
更該關心的是
迪士尼究竟說出了多少現實。
01
誰給的迪士尼勇氣?數據
新聞最忌諱的是沒頭沒尾。
要了解這番一石激起千層浪的言論,首先要搞清楚它的情境
這是迪士尼CEO在財報會上對股東做的報告。
迪士尼最新一季度財報怎么樣?
不管迪士尼(或者我們)愿不愿意,都必須接受一點
行業在洗牌。
在我們過去的習慣中,中國市場對好萊塢電影公司很重要,而且越來越重要。
2019年,中國的年度票房為641.48億元,據當時預測,未來幾年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結果2020年就迅速超過)
海外電影在中國的最高紀錄,也是迪士尼的《復聯4》,狂攬42.5億人民幣,占該片全球票房的22.49%,份額僅次于北美。
轉眼到今年呢?
迪士尼(包括旗下的漫威、皮克斯等)只有兩部電影登陸了中國內地院線,《魔法滿屋》(7668.21萬元)和《尼羅河上的慘案》(6849.78萬元)。
而第一季度,迪士尼電影在全球的營收為24.33億美元。
不是迪士尼在主動離開中國,而是它也在被動接受一場“隔離”。
電影院,處于軟封狀態。
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3月底,全國影院營業率跌至47%,最重要票倉上海的電影院關閉,至今未重啟。
5月,北京全部電影院停業,其他城市的影院也受疫情影響關關開開。
截至5月3日,五一檔總票房2.45億,與去年同檔期的16億不可同日而語。
最近連續幾天,日票房只有不到一千萬。
要知道在疫情前,工作日的票房少則也有五千萬。
△ 數據來源:貓眼電影專業版
在這樣的情況下,迪士尼如果還寄希望于在中國取得過去的票房數字,根本是異想天開。
熱門新作,接連受阻。
漫威和索尼影業打造的《蜘蛛俠:英雄無歸》,至今沒有登陸內地院線。
但已斬獲18.92億美元全球票房,遠超過上一部《英雄遠征》,一舉躍升至史上最賣座影片前6(不考慮通脹影響)。
2016年,《奇異博士》被引進過。
今年它的續集在海外上映不到兩周,收獲6.89億美元,已然超過了第一部6.77億的總值。
“沒有中國也能成功”,倒不是在奚落中國觀眾。
而是迪士尼的CEO要在新形勢的挑戰下,穩定投資者的信心,用數字證明公司有能力繼續盈利。
尤其是今年,觀眾逐漸回到電影院,甚至開始報復性觀影。
根據全美影院業主協會在4月的調查顯示,今年暑期檔,北美市場有望回歸到疫情前正常水平。
當然,中國市場仍然很重要。
迪士尼CEO表示,“我們會繼續安排新片送審”。
只是收成能有多少。
照目前的狀況看,已經不是迪士尼可以說了算。
02
被高估的“重要”
還有一句話值得留意,“相對其他地方,我們在中國拿到的票房分成較低”。
這是我們看到海外大片大賣特賣時,容易忽略的地方。
這里Sir簡單科普一下。
我國進口片分為兩種,批片和分賬片。
前者用固定價格買斷外片放映權,國外公司不參與大陸的票房分成。
文藝片、小國家影片等預計票房不會特別高的電影,大多采用這種方式。
△ 2019年共有89部批片
分賬片,也就是國外制片方不賣斷發行權,而是委托我國中介代理發行。
迪士尼電影等好萊塢商業大片多是分賬片。
按照國際慣例,一般外國制片方從凈票房中拿35%,本國發行方拿17%,放映方拿48%。
但實際上,在中國,外國制片方有時只能占到25%。
因此,即使是最賣座的《復聯4》,迪士尼從中國6.29億美元票房中真正賺到的錢,或許只有1億多。
當迪士尼說中國電影市場沒那么重要的時候。
更深一層的邏輯是
電影票房對迪士尼也沒那么重要。
新出爐的財報顯示,迪士尼實現總營收192.4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3%。
但影視娛樂業務營收,比重是下滑的,跌至9.7%。
影視娛樂項目,是迪士尼現階段最不賺錢的業務。
迪士尼的營收還有另外三個板塊:流媒體,有線網絡,和公園及消費品。
表現最好的是有線網絡業務,二季度總營收71.16億美元。
流媒體Disney+也相當亮眼,營收51.65億的業務,增速好過Netflix。
而這些業務本來和中國也沒什么關系……
不是迪士尼要放棄中國。
是它(的主營業務)從來就沒有真正進入過中國。
哪怕是迪士尼主題樂園。
今年收入大幅增長,達到48.98億美元,但海外樂園的收入僅占11.72%,主要還是靠北美在拉動。
想想也不奇怪,上海的迪士尼樂園自從3月21日關閉后,至今也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園。
所以,中國觀眾不用有太大心理落差,覺得迪士尼拋棄了我們。
真的沒到那個份上,不至于。
03
讓迪士尼“滾”,不是什么快意恩仇
一個簡單的道理
迪士尼離開,損失的只是迪士尼嗎?
正如前面所說,迪士尼大約只能拿到票房分成的25%,剩下的票房貢獻,都是留在中國的。
被部分網友順帶掃射的上海迪士尼公園,這是中外共同投資的項目,上海申迪集團持有業主公司57%的股份,迪士尼持有剩余的43%股份。
大頭還在我們。
迪士尼能在中國賺錢不假。
但這也是雙贏的買賣,貢獻GDP,貢獻就業,豐富大眾娛樂生活。
甚至從更長的時間跨度來看。
引進片早已不是外來客。
也是國內電影市場的共建人。
1994年,為了一掃電影市場的冷清局面,電影局出臺每年可以引進10部分賬片的政策。
史上第一部進口大片《亡命天涯》來了,中國大陸觀眾得以在大銀幕前欣賞哈里森·福特的風采,電影首周票房就突破千萬,最終取得2580萬元。
次年,施瓦辛格《真實的謊言》票房直接破億,打破中國影史票房紀錄。
Sir小時候就在央六看過好多遍這部電影。
1998年,《泰坦尼克號》席卷全國,票房3.6億,把我國影史票房紀錄提高近四倍。
特效逼真,類型完備的大片讓觀眾們大開眼界。
與此同時,為了迎接觀影熱潮,影院經營者們開始大刀闊斧地改革。
僅有一個影廳的傳統電影院過時,多廳影院興起。
這樣一來,影院可以同時放映的影片數量增加,放映間隔縮短,大家有了更多選擇。
2001年,中國加入WTO,分賬片的配額增至20部。
2002年,北京UME華星國際影城等五星級影院拔地而起。
同年,萬達、廣州金逸珠江、大地等院線公司在全國范圍內鋪開數字化放映影院,以更好地與進口大片全球同步放映接軌。
還是2002年,國產“大片”出現,曾在三大電影節聲名鵲起的張藝謀,擔綱起執導《英雄》的重任。
電影至目前收獲5371萬美元的北美票房,這是后來的國產片遙不可及的成績。
2010年到來的3D大片《阿凡達》再次引燃熱情,也激發了我國電影制作和影院視聽技術的改革。
影片以13.83億票房的票房紀錄成為我國首部破十億大片,3D、IMAX從那時起變得時髦起來。
疫情前,進口片的數量基本逐年增長。
從2010年到2019年,引進片的市場份額大致占四成多,略低于國產片。
2019年,進口片總數122部,票房230億,《復聯4》一騎絕塵,《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蜘蛛俠:英雄遠征》《大黃蜂》《驚奇隊長》均破10億。
《綠皮書》《何以為家》等沒有酷炫特效加持的劇情片也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
這十年間,中國的銀幕數量也從6200增加到75581。
但疫情后,情況急轉直下。
2020年,進口片57部,跌幅53%,國產片市場占有率高達83.72%。
從2013年開始,國產電影的票房占比超過引進片。
去年,《你好,李煥英》《唐人街探案3》《長津湖》等春節檔影片延續了疫情前國產片大賣的盛況,國產電影確實更受歡迎了。
每一部都創造了數十億的票房。
但換一個角度想,這些國產片能達到這個票房量級,和內地影院、銀幕數量的增加是分不開關系的。
沒有多年來引進大片將大批觀眾吸引到影院,市場也不會達到今天的體量。
國產片高歌猛進,Sir很高興。
可捋捋影史,站在行業角度,引進片帶來競爭,也從內容、制作等各個方面推動了國產片的進步。
再站在普通觀眾的角度,Sir也希望,可選擇的電影越豐富,越多元,越好。
Sir期待一部能再次帶來視聽盛宴的漫威大作,也期待下一部《綠皮書》。
然而,眼下,以迪士尼為首的好萊塢口風似乎已經有所轉變。
對于迪士尼來說,影視娛樂雖不及其他賺錢,可仍是核心業務,負責傳播迪士尼的文化和價值觀。
只是對于直接票房的依賴度,降低了。
在中國和海外其實都是。
迪士尼可以輕松地轉型和調整業務。
相比起來,內地院線才更需要能提振人氣的大片。
5月中旬,北美票房總額已悄然超過了我國,看著一部部新片接連上映。
我們在意的,何止一個迪士尼?
一邊,不關心迪士尼,也許從來就不看迪士尼的人,在憤怒喊著“快滾”。
另一邊,真正愛看的電影的人,也許早已在心力交瘁中沉默了。
看看關閉的影院地圖,再看看國產電影缺席的戛納電影節前線報道,只能說,熱鬧是他們的,我們什么都沒有。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