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大殿上,眾嬪妃開啟了魏瓔珞討伐大會。
大家開始瘋狂吐槽魏瓔珞的各種新奇又怪異的行為。
魏瓔珞自從決定為皇后報仇,便利用太后的喜愛順利成為了貴人,做了皇上的嬪妃,憑借自身魅力使得皇上日日寵她。
即便是歷經傅恒,皇帝吃醋誤會,魏瓔珞也能輕松化解,解開皇上心里的疙瘩,還使得皇上更疼自己甚至升為了令嬪。
魏瓔珞在自己可控的范圍內越來越囂張,往日純貴妃受寵,大家還能雨露均沾,但魏瓔珞受寵,別人連個尾巴都看不見。皇上準備去誰宮里她都敢半路截走。
久而久之,妃嬪們自然不滿,都鬧到了皇后這里。
有妃子抱怨魏瓔珞聽聞前朝一宮女能做青梅雕就將一整棵樹的青梅都打下來了,這就罷了,皇上眼巴巴等著她的作品,她說不雕就不雕了,轉頭送了養心殿一壇青梅酒,皇上竟還高興極了。
據史書記載,在唐朝南詔國時候就開始以青梅為原料加工制作雕梅,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古時候,洱源雕梅是專門敬獻給皇帝的貢品,或者達官貴人、文人墨客招待賓朋用的美味食品,其顯赫的身價,奠定了洱源雕梅的歷史地位。
明代詩人贊美到:“小小青梅上指尖,巧手翻作玉菊蘭,蜜糖浸漬味鮮美,疑是仙葩落人間。”這首詩形象生動,朗朗上口,世代傳吟,至今仍膾炙人口。
洱源雕梅的制作非常講究,所選的梅果要把握好采摘時機。一般都要選擇在梅果由青變黃時采摘,采下的梅果要完美無瑕,清水洗凈后再用食鹽或石灰水浸泡半個小時,撈出漂洗晾干待果肉變軟。
有一定的彈性時,用特制的專用小刀在果肉上雕刻出連續曲線的人字形花紋,再用雕刀將果肉和果核鏤空分離,從縫隙中擠出果核,壓扁成菊花狀拌以白糖或紅糖、蜂蜜分層均勻放入土陶罐或者砂罐中,密封保存兩個多月后即成上好的食品。出罐后的雕梅色澤金黃油亮,氣味清香四溢,微風中陣陣清香襲來,沁人心脾,使人迷醉。咬一口雕梅酸酸甜甜,脆嫩可口,爽滑生津,耐人尋味。
如果,將雕梅層層疊疊置于青花瓷盤中,美食、美器,錦上添花,金黃的雕梅在青花瓷盤中,猶如一朵朵怒放的菊花,栩栩如生,逗得人饞涎欲滴,雕梅既是食品又是工藝品,這就是洱源雕梅的魅力。
用青梅釀造的酒稱為青梅酒。青梅,又稱果梅、酸梅,屬于薔薇科果樹之一。
青梅酒歷史悠久、文化內涵深遠。據《三國志》記載:建安5年,劉備”學圃于許田,以為韜晦之計”,曹操以青梅煮酒相邀劉備共論天下英雄,青梅酒及其”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典故由此見于史書。
三國演義中,董承約劉備等立盟除曹。劉備恐曹操生疑,每天澆水種豆;曹操聞知后,設樽俎:盤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對坐,開懷暢飲。議論天下英雄。當曹操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劉備聞之大驚失箸。
風和日麗的天氣突然雷雨大作,劉備以膽小、怕雷掩飾而使曹操釋疑,并請征剿袁術、此時關羽張飛趕到,乃借以脫身。曹操當時是以試探的心理來設宴的,而劉備則誠惶誠恐,希望不要引起曹操的懷疑。
其實,無論是青梅雕還是青梅酒都是不錯的。
也難怪皇上樂呵樂呵地收下了。
END
本期看點:青梅
歡迎關注我,從影視入手,聊些有趣的文化。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