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茫人海中,能遇見是一種緣分,若是喜歡請關注花煜寒哦!)
花煜寒|文
不知從何時開始,于正和他的“歡娛影視”便成為了國產劇吐槽與贊美的重要焦點。
也正因為“于媽媽”對于劇集“硬件”上的苛刻要求,幾乎讓歡娛出品的每部電視劇,都能看到一個時代的風采與真實性。
這部由秦嵐、韓庚、吳謹言、聶遠等人主演的《傳家》,自然也是不能免俗的。
除了劇中那些制作精良的旗袍與各種大小道具之外,《傳家》這部原創劇集對那個年代中的歷史人物與故事可信度,都有著讓人驚艷的把控。
首先便是劇中由易氏家族掌門人易興華,一手創辦的“星華百貨”。
這家在1928年舉辦了他創立十周年慶典的百貨公司,在舊上海灘確實是有其歷史原型存在的。
他就是當時號稱“上海灘四大百貨公司”之首的“永安百貨”。
之所以認定“永安百貨”就是劇中“星華百貨”的歷史原型,除了那外觀極為相似的外觀之外,也與“永安百貨”和“星華百貨”的時間軸相同有關。
《傳家》中的“星華百貨”,在1928年舉辦了他的十周年慶典,易興華在慶典中也提到了“民國七年臘月十三‘星華百貨’開幕”。
如此算來,“星華百貨”的開業時間應該是公元1918年。
這與現實中1918年9月5日正式開業的“永安百貨”,在時間可謂是有著驚人的“巧合”。
另外,“永安百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郭標,雖然與劇中的易興華有著不太相同的人生經歷,但他卻與易興華有著類似的家族性經營模式。
在《傳家》中,易興華與自己的兄弟易書業一起打理著“星華百貨”的相關事宜。
而現實中的“永安百貨”,也是由郭氏一族共同創建與管理的。
值得一提的是,現實中的郭標在創立“永安百貨”之前便是一名成功的商人。
他早年便與孫中山先生相識,并在1917年受到孫中山的邀請,才舉家移居上海的。
不過現實中的郭標,膝下子女可要比易興華多得多了。
他一生共有過兩房太太在,前后共育有五子六女。
其實中那位最被人津津樂道的四小姐郭婉瑩,從她年輕時的人生經歷來看,與《傳家》中的易家三小姐易鐘秀非常相似。
易家三小姐與郭家四小姐除了都畢業于著名的“中西女中”之外,還有著一項共同的愛好——時裝設計。
在《傳家》中,易鐘秀不止一次地展示了她的設計才華,以及對時裝設計的喜愛。
而現實中的郭婉瑩,同樣也在“上海國際飯店”開設了當時第一家現代女子時裝設計沙龍。
當然,最能將“星華百貨”與“永安百貨”二者聯系在一起的,還是易鐘玉手里的那張股東名單。
在這張名單中,除了股東周萬里與董事易興華、易書業之外,還有兩位姓郭的董事郭禮安、郭琳爽。
這樣的一種設計,或許是《傳家》出于對歷史人物原型的尊重吧。
除了易氏家族這幾位主要人物之外,另一位從歷史中走出來的人物,便是由韓庚所飾演的唐鳳梧了。
在《傳家》中,經由易興華的嘴這樣說道:唐鳳梧的父親唐仲明,在年輕時曾經大力資助過孫中山先生。
這遠在美國的唐仲明,從真實的歷史中來看,很可能就是孫中山先生的同窗唐雄。
當年的唐雄與孫中山一同遠赴檀香山求學,而年僅19歲的唐雄為了支持自己同窗好友的革命事業,向當時的“檀香山華美銀行”欠下了大筆的債務。
可以說,易興華要極力“巴結”的唐鳳梧家族,在當時可謂是有著極大的后臺與勢力。
再說一說由聶遠所飾演的席維安,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他是一個徹徹底底虛構出來的人物。
但從郭氏家族的族譜與現實來看,席維安很有可能是多個人物的混合體。
首先,郭氏家族確實與陳濟棠這個軍人家族有過聯姻(郭惠珍與陳樹楷有過一段姻親),而陳樹楷的父親名叫陳維周(是不是有些熟悉的感覺)。
另外,席維安雖然只是“淞滬警備副司令”,但從他在《傳家》中的表現來看,他可以說是“殺人不眨眼的‘魔頭’”了。
而現實中的“淞滬警備司令部”也有一個類似于席維安的司令,這個人名叫楊虎。
在楊虎任“淞滬警備司令”期間,由于他與陳群負責了“清黨”的工作,所以被人評價為“殺人如麻、人恐如虎”。
這樣一個總司令,是不是與《傳家》中的副司令有些神似呢?
最讓人咋舌的是,《傳家》在各種時間、年齡與人物上的計算,簡直到了令人“發指”的程度。
比如說易鐘玉那位一直沒有露面的“英國駐華使館夫人”,就足以讓人感受到《傳家》對歷史的考究與尊重。
雖然這位“英國駐華使館夫人”,很可能有些過早地成為了一名“駐華使館夫人”。
從各種史料來看,1929年前后的“英國駐華公使”,應該是這位名叫藍浦生爵士(Sir Miles Wedderburn Lampson)的人。
他一生中共有過兩任妻子,第一任妻子名叫雷切爾·瑪麗·希爾·菲普斯,第二任妻子名叫杰奎琳·卡斯特萊納。
從年齡上來看,藍浦生爵士的第二任妻子年紀與易鐘玉相仿,當時的她年芳19歲。
只不過當時已經49歲的藍浦生爵士,其第一任妻子雷切爾·瑪麗·希爾·菲普斯并沒有東南亞的旅行經歷,所以也不可能在新加坡出現,并與易鐘玉相遇、相識。
而19歲的杰奎琳·卡斯特萊納卻是出生于當年的錫蘭(如今的斯里蘭卡)。
所以從地理上來看,杰奎琳·卡斯特萊納才是那個有機會與易鐘玉在新加坡相遇的人。
只不過她是在1934年才與這位“英國駐華公使”結為連理的。
從這些“細如法絲”的細節來看,如今的“歡娛影視”幾乎可以說國產劇“精致”的代名詞了。
且不說故事的可看性有多高,但從“歡娛”對待歷史的認真態度,就足以給人繼續看下去的動力與意愿。
畢竟影視作品是一種視覺化為主的表現形式,如果只追求故事性,那么直接讀書豈不是更好?
所以,你對“歡娛”這種在非故事內容上的精細做法,是否認同呢?
你是否會因此改變對“歡娛出品”的一些固有印象呢?
當然,在《傳家》中除了這些有憑有據的人物背景之外,還有許多其他方面的細節展示。
像是在文物方面的、人物方面的、企業公司方面的、書籍方面的等等。
如果你對這些內容有興趣,希望大家點個贊以示鼓勵,讓我有更多的動力寫下去!
(看完記得關注“花煜寒”哦!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