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全網表白日。
魚叔的朋友圈也充滿了各種秀恩愛、曬幸福。
然而,在如此濃烈的氣氛中,我卻突然想到了前段時間一場失控的戀愛告白。
只因為主角是一對未成年情侶。
男方是張亮的兒子,張天天,14歲。
女方是一個普通的14歲女孩。
兩人的幾張自拍,被曝到了網上,并迅速竄上熱搜第一。
本來只是少男少女的甜蜜戀愛,卻造成了輿論的暴走。
不少網友自動腦補出「男渣男,女太妹」的戲碼,甚至對女孩進行蕩婦羞辱。
一瞬間,各種惡言惡語向這兩個14歲的孩子襲來。
同時,也讓早戀問題再度成為大眾熱議的話題。
趁著今天,魚叔也想來好好聊一聊。
很多人印象中的張天天,似乎還是《爸爸去哪兒》里那副模樣。
陽光可愛,體貼懂事。
殊不知,這已經是9年前的綜藝了。
在這次的爆照中,張天天和女友只是擁抱、牽手和親吻。
但網友已經坐不住了,開始了各種爹味十足的發言。
有人化身「教導主任」。
高高在上地指出,14歲正值努力學習的年紀,怎么能談戀愛呢?
有人養成系入魔,操起婆家心。
曾淺嗑過天天與森碟的娃娃親,對天天的女友百般不順眼。
「應該是清純些的女孩才配天天。」
更讓人痛心的一類,是對女孩的蕩婦羞辱。
因為有一張照片里,女孩畫了全包眼線,穿了吊帶低胸的衣服。
在這里,魚叔就不放女孩的照片了。
她有自己的穿衣自由,不該被人指摘。
但偏偏有人針對這一點,大加評判,給對方貼上不檢點的標簽。
「十四歲就穿露溝裝,平日沒少去夜店吧」
還有順勢罵到張天天和張亮家教的。
「女生穿這么暴露,張天天是帶壞的吧?」
「張亮的家教這么差,讓兒子跟不三不四的女孩在一起」
他們義正辭嚴地說:「如果我的女兒14歲我絕對不會讓她這樣。」
聽起來理直氣壯,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教育觀。
但言外之意,其實就是在對張天天的女友進行著羞辱。
輿論發酵后,張亮第一時間發文表態:
「早戀是正常的,請網友們不要網暴,他會好好引導」
眼尖的網友發現,他的IP地址連夜從日本變成了北京。
很快,張亮工作室便發布了律師聲明,起訴造謠媒體。
一場風波看似過去。
但,對于早戀的探討依然沒有結束。
「早戀這個詞很混蛋」
「戀愛,就是戀愛」
在一次采訪中,黃磊曾被問到是否接受多多早戀時,如是回答。
愛情永遠是美好的。
少女懷春,少年多情,懵懂的好感,純真的悸動,都是青春期的本能。
夏雨出演《陽光燦爛的日子》時,才17歲。
他飾演的馬小軍,剛剛欲望覺醒,卻羞于表達。
對大他好幾歲的米蘭屢獻殷勤,又幾番遮掩。
電影的高潮,大雨傾盆,他終于鼓足了一次勇氣,向她告白。
轉頭又用一句「我車掉溝里了」轉移話題。
靦腆,困惑,尷尬,是那個時代初戀的特征。
即便想來是有多么尷尬和滑稽,這也是值得用一生回味的美好記憶。
蘇菲·瑪索出演《初吻》時,也才14歲。
她完美演繹了一個14歲少女遇見愛情的躁動與渴望。
當心儀的男孩為她戴上耳機,隔絕了喧囂,也撫去了青春期的煩惱。
讓她在愛情的美好憧憬中,小鹿亂撞。
青少年在感受愛情的同時,也是在逐漸了解成年人的世界。
學會如何更好地與人相處,如何對家庭有更深刻的認識。
當然,十三四歲的孩子少不經事。
擁有愛的感知力,并不意味著有保護自己的能力。
所以,父母積極且正確的引導尤為重要。
為人父母,誰都不想自己的孩子吃虧。
但青春期的孩子往往非常敏感,家長的保護需要科學的方式方法。
如果家長只是簡單粗暴地呵斥制止,往往適得其反。
就像在動畫電影《青春變形記》中,美美對便利店的收銀員小哥產生了好感。
她偷偷將自己的情愫畫了下來。
不料被媽媽看到。
媽媽二話不說就跑去便利店,掏出圖畫和男生對峙。
周圍人驚異的目光,變成落在美美身上的指指點點。
這讓她陷入尷尬社死的處境。
從此對自己的情感感到羞恥,不敢再去面對。
如果在正確的引導下,早戀并不是洪水猛獸。
相反,它可以成為一種很好的情感教育。
《初吻》中,薇卡去參加同學家的派對。
散場前,薇卡的父母早早來到樓下等候,卻遲遲不見女兒的身影。
他們和其他家長一樣,坐立不安。
焦急地打著電話,生怕自家孩子出了幺蛾子。
但他們極力克制。
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貿然行動會造成女兒的尷尬。
這也是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信任。
還有頑皮的曾祖母。
她與薇卡的相處,都是以尊重為前提,從不用過來人告誡的口吻。
傾聽薇卡的傾訴,代入少女的情感,為她出謀劃策。
這其中,最重要的,是性教育。
在張亮的微博下,有一條評論。
友情提醒他,做好性教育。
但,樓中評論大多卻是玩味看戲的態度。
似乎,性只有到需要的時候才應該被提及。
實則大錯特錯。
東亞家庭的教育中,總籠罩著性壓抑。
這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一書中,有很好的體現。
在飯桌上,思琪曾這么對媽媽說:
「我們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
媽媽卻詫異地回答:
「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
思琪一時間明白了,在這個故事中父母將永遠缺席。
他們曠課了,卻自以為是還沒開學。
電影《春潮》
如果對性絕口不提,沒有引導只有壓抑,孩子的天性便不能自由地生長。
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孩子無法直面自己的欲望。
面對性,也難以啟齒。
不敢言說,才更容易受到傷害。
13歲時,房思琪遭到了老師的性侵。
老師告訴她,這是愛她的方式。
思琪誤以為真,對惡魔言聽計從,隱忍不發。
長期的PUA,最終使她崩潰。
對孩子最好的保護,是讓孩子懂得保護自己。
一味回避、扼殺,是為人父母的逃避。
甚至是偷懶、失責。
在這場事中,最讓人心寒的,是網友對女孩的蕩婦羞辱。
一件低胸吊帶,竟成了她洗不掉的罪證。
有人認為那不是14歲孩子應該穿的衣服。
另一面,卻緊盯著她的胸脯。
「這個胸圍,屬實厲害了」
甚至誹謗,說這女孩就是故意露的。
目的就為了勾引張天天。
他們對著兩個未成年人的合照,開始令人作嘔的腦補。
「說不定已經上床了」
「不滿14,就算自愿也算強奸。」
在無數骯臟黑暗的凝視下,再純潔的情感也被說成了污穢。
一個14歲的女孩被迫置身放大鏡下,被肆無忌憚地評論著裝、身材、作風問題。
為什么僅僅因為穿了吊帶,她就成了壞女孩?
照片分明是男孩和女孩一起拍的,為什么遭譴責最多的是女孩呢?
還是說,女孩就是原罪嗎?
因為我們的性文化里,只把生育當作性的目的,把無知當純潔,把愚昧當德行,把偏見當原則。
拿著一張照片惡意揣測,其背后是對整個女性群體的滿不在乎。
也難怪很多男孩家長都有這樣的想法。
「反正我們家不虧」
一個普通的14歲女孩,隱私卻被大眾不斷挖掘。
鋪天蓋地的網暴,已經完全超出她能承受的范圍。
她的閨蜜隨后也發微博幫忙發聲。
女生因為發育自卑,長期含胸駝背。
如今從自卑蛻變到自信,非常不容易。
照片里也只是在披薩店,而且學習也很好,并沒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
打壓一個女孩本該有的自信,是這個時代不該有的悲劇。
那些網暴者,一味地將罪惡感強加在這個女孩身上。
剝奪其自信,以證明自己虛偽的高尚。
骨子里,其實只是跟風造勢,恃強凌弱。
同樣是一件吊帶。
如果是谷愛凌穿,他們只能啞口無言。
谷愛凌身上,有著陽光、自信的氣場。
更重要的是,她在各領域取得了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她是網友眼中社會意義的強者。
而張天天的女友穿,他們便歡欣鼓舞地攻擊、中傷。
仿佛女性只能依附男性的力量,實現自我價值。
因為她是網絡世界的弱勢者。
但。
強大,不該由社會定義,那來自于內心。
美麗,不該是諂媚的道具,那是獨屬于自己的優點。
女性,不該用來奉獻,那是天賜,而非交換的條件。
每一個女孩都有讓自己變美的自由。
每一個少年都有權在最好的年紀遇上心動的對象。
既然,520是告白日。
那么,魚叔想坦承,世上每一份純真、美好的愛,都是值得祝福的。
而那些道貌岸然的評判與羞辱,才是應當是我們需要拒絕的。
「最要緊的是,我們首先應該善良,其次要誠實」
對待年輕的朋友,只有善意、坦誠的建議,才值得聆聽。
而善良,是不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