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希希
作為國內新聞節目的代表,央視《新聞聯播》欄目自開播以來憑借專業、準確、迅速的內容播報得到觀眾喜愛,而這么多年的制作,也讓這檔節目陪伴幾代人的成長,甚至可以說是見證了國內電視圈的興衰發展。
一檔電視節目的制作需要主持團隊以及幕后團隊的合作才能夠呈現,而相較于幕后團隊,出現在鏡頭前的主持人自然能被更多觀眾所了解。
從這個角度出發,《新聞聯播》的成長也是一批又一批年輕主持人的成長,而在這檔被稱為門面的新聞節目中,迎來送往了30位新聞主播。
這30位主播中,有觀眾熟悉的康輝、李梓萌等人,也有一些觀眾不太熟悉的名字,比如盧靜、李娟等,但無論是在觀眾心目中留存怎樣的記憶,這些能夠出現在《新聞聯播》直播間的新聞主播,就是代表著某個時間段主流媒體的最高水準。
拋開市場知名度不談,從入職時間開始,觀眾不妨來重新認識下那些在《新聞聯播》留下痕跡的優秀主播。
這些主播的更替調整,也代表著央視主持人的一種更迭。
《新聞聯播》于1978年開播,考慮到電視機的覆蓋率以及觀眾對于電視節目的需求,當市場開始真正討論這一檔新聞節目的時候,該直播間所出現的主持面孔是趙忠祥和李娟。
對于前者的名字相信每一位觀眾都不會陌生,這位參與過春晚以及其他門面節目主持工作的優秀主持人,是一代觀眾對于央視主持人的記憶。
而李娟的名字對于大多數年輕觀眾來講比較陌生,作為《新聞聯播》的第一批主播,能夠被制作方邀請參與該節目的播報,足以證明其業務能力上的突出。
作為選調入職央視的主播,同時受限于節目制作的匱乏,李娟除了《新聞聯播》之外,并未參與到其他央視節目的主持工作,這也是導致她逐漸淡出觀眾視線的原因。
和李娟相同,劉佳、杜憲、盧靜、徐笑梅、薛飛等主播的名字對于觀眾來講同樣陌生,而導致他們的存在感不夠突出的根本原因,就是在央視所參與主持的節目不夠多。
處在電視媒體發展的初期,這些年輕主播們確實很難獲得更多的工作機會。
在這種情況下,有人選擇從央視離職,而有人則逐漸淡出觀眾視線,但在《新聞聯播》這檔節目的發展史上,他們的名字不可能被忽視。
隨著第一批新聞主播淡出舞臺,隨著電視媒體的發展越發蓬勃,《新聞聯播》的市占率、收視率得到進一步提升,而在這個階段入職該欄目的新聞主播們,在觀眾熟悉度方面也得到顯著提高。
邢質斌、羅京、張宏民、李瑞英、李修平、王寧是曾經的央視門面主播,他們為觀眾帶來穩定的內容輸出,《新聞聯播》因為這些優秀主播的出現,在節目質量方面得以保證。
這些優秀主播們也見證了一位又一位年輕主播的成長,而當初那些年輕的新聞主播門,如今已經成為央視《新聞聯播》的門面擔當。
海霞、李梓萌、康輝、郭志堅相繼入職,為《新聞聯播》欄目組帶來新鮮血液。
時光荏苒,康輝臉上的稚嫩已經消失不見,現在的他成長為央視的門面擔當,無論是業務能力還是市場口碑都能夠得到觀眾認可。
再之后,郎永淳、歐陽夏丹、剛強相繼入職,《新聞聯播》主播陣容逐漸發展到觀眾熟悉的模樣。
不過目前郎永淳已經從央視離職,而歐陽夏丹也淡出《新聞聯播》的直播間,將注意力放在第一批主播的話,有人已經永遠離開觀眾。
正是這樣一批批不同的優秀主播,用相同的努力共同撐起《新聞聯播》這檔節目的門面。
老面孔的離開自然代表著新面孔的出現,潘濤、鄭麗、寶曉峰、嚴於信四人以《新聞聯播》主播身份出現在觀眾面前,代表著該節目的主播陣容再一次發生調整。
不可否認的是,未來有一天康輝、李梓萌等人同樣會告別《新聞聯播》的舞臺,也會有更“新”的面孔出現在觀眾面前。
一批又一批優秀的新聞主播將自己的汗水與熱愛奉獻給節目和觀眾,觀眾又怎么可能會忘記他們在舞臺上的表現呢?
校對丨王希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