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伍宇娟在《龍年警官》中扮演一名女警察。
電影里的“龍年”,指1988年。電影表現的是1988年的警察生活。
伍宇娟在劇中,如果只是一個打醬油的警察的話,那么,最多只能成為警察隊伍中的一個背景墻。
但電影,還給予她安排了一個非同尋常的重責,那就是她在片中以21歲的年齡,要愛上一個警察同行——大她十五歲的刑警隊隊長。
這一點,再次讓她在片中站到了挑戰通常的價值觀的風尖浪口。
回想之前她在電影里最出格的演出,是在1988年拍攝的電影《瘋狂的代價》。這部打著維護女性權益的電影,卻用女性的胴體,來完成對女性主題的張揚,形成了一種心照不宣的娛樂策略。
《瘋狂的代價》劇照
之后,伍宇娟的形象使用,都有一點對通行規則的挑戰。
在《龍年警官》這樣的偏主旋律的娛樂片中,伍宇娟要愛上一個大她十五歲的有婦之夫,再一次讓她的形象,來得刺眼與奪目。
為什么看起來,很是良家婦女的伍宇娟,卻在電影里,總是要承擔著叛逆的角色形象,未免是一個難解之謎。
總體來說,伍宇娟看上去,沒有什么刺角與鋒芒,胖乎乎的臉蛋,帶著八十年代的非常流行的銀盤大臉的流行色,在今天的錐子臉大行其道的美女選項中,伍宇娟的那種微胖型姿容,日益像滅絕的恐龍一樣,成為稀世珍品。
但她卻屢次被影視作品,用作挑戰通行道德準則的角色演繹,不能不說,那是八十年代的流行風所致。
八十年代刻意追求先鋒、深沉、另類,從而導致女演員很容易被這種時代的審美趨勢所操縱、左右,陷入到這種偏失女性原有的容貌本色的狹斜路數中。
《龍年警官》里,伍宇娟扮演的女警察,呼天搶地地追求大她十五歲的同事,與其說是刻畫人物的需要,倒不如說是電影的情節太過簡單,必需依靠愛情來湊的緣故。
《龍年警官》的導演是曾經參與過《小花》導演的黃健中。
在《小花》里,黃健中只是副導演,后來,在介紹《小花》的時候,都說是黃健中主導了電影的風格,但是,黃健中日后的電影,都無法達到《小花》那樣的收放自如、人物生動的影像效果,直接使人懷疑,《小花》究竟與黃健中有多大的關聯度。
在《龍年警官》里,黃健中的導演功力令人懷疑。影片中融入了當時的娛樂片的一些打斗、追跑、警匪元素,但是黃健中在處理這些動作細節時,卻相當的粗糙、僵硬,不是硬接,就是直接跳過,并沒有什么酣暢淋漓的動作場面,這也是八十年代娛樂片大潮興起的時候,紛紛試水的中國導演在涉入到娛樂片拍攝之后都感到水土不服而終于棄拍娛樂片上岸、落下一個灰頭土臉的共性經歷。
《龍年警官》的劇本存有先天不足。本質的局限,是故事情節太過簡單。電影的整體故事,就是一個被警察處理過的逃犯,回來欲行報復,一路上屢屢作案,而警察在歹徒出現的地方,也布下天羅地網,靜等逃犯送貨上門。這么一個簡單的故事,是不足以撐起整個電影的。
《龍年警官》的編劇魏人,當時是《啄木鳥》雜志的編輯,有著對公安行業的熟知,所以,編寫了這樣的劇本。本來北影廠的夏鋼,曾經想拍這部電影,但是這個劇本還是因為先天不足,而被他放棄,這樣劇本便流轉到黃健中之手。
黃健中從參與《小花》拍攝后,久負盛名,《小花》的榮耀,都掛在他的身上,他儼然成了《小花》一舉成功的最大功臣,但在之后的影片拍攝中,他越來越深陷在藝術片的窠臼中,一發不可收,從《如意》到《良家婦女》、《一個死者對生者的訪問》、《貞女》,電影越拍觀眾越少,這對八十年代后期正被娛樂片大潮卷進了票房爭搶的電影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
《貞女》劇照
在這一情況下,黃健中不得不告別了藝術片的孤芳自賞,轉而在娛樂片大潮中翔涌搏擊,事實證明,《龍年警官》市場反響不錯。據當時的一個數據,《龍年警官》賣了260個拷貝,凈賺100萬元。這在1990年的中國電影圈來說,是一個亮眼的收益。
劇本里的沖突線過分簡單,是由于只有在歹徒最后一刻,才與警察發生碰撞,產生激烈沖突,而中間的情節,靠什么填補?《龍年警官》不得不采用愛情沖突來填白電影里的大量時空,而且,這里的愛情,是一男三女的愛情模式,確實有一點超乎了電影里的多角戀愛的通常比例。
《龍年警官》中,張豐毅扮演的警官與呂麗萍扮演的妻子之間,因為工作原因,產生了嚴重隔閡,妻子出軌與別的男人曖昧,對警官丈夫也下了“愛的美敦書”,如果丈夫再不回歸家庭,她就抽身離去。這種妻子不理解丈夫的情節,可以說是一寫到警察時,都喜歡采用的大路式設計。
與此同時,警官卻在工作過程中,獲得了一位女模特的青睞,她大膽地向警官發出了愛的信號。這是劇中的第二角愛情。
而伍宇娟在片中扮演了第三角愛情,她對鐘情的男警官的愛情嫉妒,已經不是瞄準了警官的妻子,而是那個半路出現的女模特兒。
尤其令人大跌眼鏡的是,伍宇娟扮演的角色,在片中,竟然柔情繾綣地伏在警官的懷中,表達她的如火如荼的愛意,警官以兩人年齡相差十五歲相拒絕,但仍然無法阻止她的一意孤行的熾烈愛火。
顯然,電影里最終成功地把歹徒制服,沒有任何的可供指責的地方,而伍宇娟扮演的女警察的烈焰狂情,卻有一點過分刺激當時社會的公序良俗。
所以,電影不得不拍了兩個結尾。最初的結尾里,并沒有妻子回到警官的身邊,兩個人相擁在一起。伍宇娟是單人來到醫院,看護男警官。這個結尾意味著伍宇娟的角色,成功上位,小三勝了,送審電影局時,認為不夠光明,于是改成了目前的這個結尾,就是伍宇娟扮演的女警察,來到醫院,看望大她十五歲的警官,推門進去,看到的是,警察的前妻與警官幸福地依偎在一起,這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但是包括編劇都認為目前的這個結尾,“和整個作品不協調”。因為在電影的暗示里,伍宇娟的角色,理所當然地獲得了她一直默默相戀著的警官上司的愛情。但是,電影扼止了伍宇娟承擔的突破通常的觀眾情感底線的情節線,而讓電影結尾終止在她默默離開幸福的醫院團圓戲的黯然神傷終點。
伍宇娟外表看上去的柔弱與柔軟,當被用于先鋒意味的角色形象的時候,能夠產生一種強烈的反差,這或許是伍宇娟在八十年代娛樂片中屢屢用著旁門歪道理念的一個承載角色的原因。
這類角色,對觀眾來說,很是扎心,對演員來說,也并不一定是他們樂于演繹的角色。日后,伍宇娟被觀眾記起的形象,反而是她在1991年參加拍攝的電視劇《雪山飛狐》中扮演仙韻飄飄的袁紫衣一角,沒有欲望與欲情的挑戰性呈現,伍宇娟在片中的角色,留給了觀眾一片美好的記憶。
八十年代的中國影視,留下了那個時代的激烈震蕩的鋒面痕跡,也讓演員不得不順從著這種碰撞的需要,而展現出他們的偏離本色的怪誕影跡。伍宇娟的身上,可以說是奇怪地交織著這種特定年代的文化撞擊遺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