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誠與阿智在大學時代既是室友、又是麻吉,某次社團表演,阿誠對吉他社的漂亮女生小雅一見傾心,阿智基于好友情誼發誓要幫阿誠追到小雅,但當阿誠如愿與小雅在一起之后,阿智卻消失了。
大學畢業后,阿誠順理成章與小雅結婚,展開創業的日子。幾年后阿誠的公司缺乏資金面臨倒閉危機,他四處籌錢、甚至想賣掉小雅努力經營的蛋糕店,兩人吵到不可開交,關系瀕臨冰點。沒想到這時候阿智出現在兩人面前,他愿意提供阿誠需要的資金一千萬,代價是:小雅單獨陪他去旅行!這荒謬的要求讓阿誠竟然動了心!
小雅見阿誠如此不在乎她,心灰意冷地跟著阿智出國旅行。阿智是否真的對小雅別有用心?阿誠要如何追回小雅?三人間的感情糾葛到底是怎么回事?
先單純來說說看完《跟你老婆去旅行》的想法。導演林孝謙或許是想要復制《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的成功模式,基本上《跟你老婆去旅行》和《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是同樣的路數,前半段是微酸微甜的愛情故事,后半段來個很戲劇化的真相揭曉沖擊,兩部作品的差別在于后者是從所揭曉的真相中發現到對方的心意、察覺到自己真正的感情;前者則在得到真相前的旅途中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修正并彌補做過的錯事。
用我自己的感覺形容的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施的是必殺技,追求的是一擊必殺;而《跟你老婆去旅行》則像輔助技,求的是讓被揭曉的真相能夠效果加乘,意即就算最后小雅與阿智沒有告訴阿誠,關于這趟公路冒險原來是兩人為他安排、設計的也無所謂,重要的是他在這躺旅程中的收獲,最后的真相不過是額外附贈的小驚喜罷了,然在已有的結果上再套加一層效果并不會多此一舉,反而增加劇情豐富度。
從那首用來告白的定情曲《愛情的模樣》到旅程中結識的萊恩問著阿誠的問題,《跟你老婆去旅行》想問的、想說的其實很簡單,也是電影的核心、關于愛的課題。兩個人因為愛而在一起,因為愛成為情侶又因為愛結為夫妻,不管是從一個人變成兩個人,還是關系上的轉變都是因為有愛的緣故,阿誠對小雅一見鐘情,小雅對阿誠是日久生情,快也好、慢也好都是愛上了,兩個人都在彼此身上看見了愛情的模樣,對他們來說愛情的輪廓就是對方的模樣。
假使哪天不愛了,簡單點就是分手、就是離婚,哪怕外人無法理解、無法認同為什么他們要做這樣的決定,但只要身為當事人的他們都很清楚知道原因,是因為當初讓兩個人走在一起的愛沒有了就行了,只是如果兩個人明明都還對對方有愛,又為什么要在愛之前說放棄?能不能夠在要放棄之前,問著自己還愛他嗎?、還記得對她的愛嗎?,要是肯定地點了點頭、說了聲還愛他,那么是不是就有了想繼續牽手面對任何挑戰與困境的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