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梯之間》(The Staircase)這部劇已經播出了4集到現在竟然沒多少熱度,著實讓我很意外,可能跟這部劇屬于現實題材有一定關系吧。其實美叔本人對于偏現實的題材也并不是太感興趣,但這部美劇的敘事方法以及影像中所展現出來的細節的確很有意思。
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階梯之間》這部美劇里的細節以及對后續劇情的猜測,希望對懸疑推理類型影視作品感興趣的朋友不要因為偏現實的題材而錯過了這部精彩的劇集。
喜歡懸疑推理題材的朋友應該對“本格推理”這個詞比較熟悉,這是一種非常迷人的懸疑作品表現形式:將所有線索都呈現在觀眾(讀者)面前,挑戰觀眾(讀者)的智商,看他們能否在作者給出答案之前就自己揭曉真相。比如大家都比較熟悉的動畫《名偵探柯南》里面就有很多集是采用的本格推理形式。
《階梯之間》就采用的類似“本格推理”式的敘事方法,將所有線索都給到觀眾,看看觀眾能否在本劇結束之前就推理出最后的結局。
以下內容包含劇透及對劇情走向的猜測,介意者請謹慎閱讀。
小說家殺妻案
劇集(左)與現實中的彼得森夫婦
在解析細節之前先給大家簡略介紹一下這樁跟“辛普森殺妻案”齊名的“小說家殺妻案”。小說家殺妻案是本世紀美國最著名的懸案之一,從2001年案發,這起案件一直到2017年才以嫌疑人邁克·彼得森(Michael Peterson)認罰不認罪告終。
這起案件有幾處相當重要的謎團,首先是死者凱瑟琳(Kathleen)的尸檢報告,報告中指出她后腦有7處傷痕,面部有抓傷,頸部的甲狀軟骨骨折。但是顱骨沒有骨折跡象,腦部也沒有出血或者水腫,死者死于失血過多。
這份傷情報告是整個案情的第一個轉折點,因為這個結果一方面顯示死者的傷痕并不僅僅是跌落造成的,另一方面又不足以證明死者生前遭受嚴重的毆打。最終法醫在上級授意下在報告中寫上了謀殺的結論。
劇集(左)與現實中的血跡專家
第二是SBI(州調查局)的血跡專家給出的血跡分析結論。在該血跡分析報告中重建了兇案現場,并通過“窮舉法”重現了行兇者殺人的完整過程。這份報告是這起案件中最關鍵的因素,不僅影響到了陪審團,也對后面“翻案”埋下了伏筆。
為了讓被告認罪,檢方無所不用其極,使用了包括攻訐被告人私生活、重提20年前舊案、虛構兇器等各種手段。其中最有意思的是那起20年前的舊案:被告20年前在德國居住時的女鄰居也是死在樓下之下的,最后跟她接觸的人正是被告。
現實庭審中辯方律師拿出了“兇器”
但這些手段的結果其實并不理想,尤其是虛構的兇器,警察搜了這么多遍都沒找到,最后邁克·彼得森自己在家中找到了……雖然看起來像是他自己提供的虛假證物,但事實上這確實是檢方一直說的兇器,而且最終證明這個“兇器”并不是兇器。
獄中的彼得森
經過控辯雙方一系列的交鋒,邁克·彼得森最終在2003年以“一級謀殺罪”被判處永久監禁。后來根據陪審團成員的講述,當時起到至關作用的就是血液分析報告。但事情并沒有完,2011年,也就是邁克·彼得森入獄8年之后,他迎來了轉機。
當年曾為他的案件提供血液分析報告的那位“血跡專家”被人揭發“為幫助檢方立案提供虛假證據”,后經查明,由他經手的案件中出現了很多起冤案。注意,跟“辛普森殺妻案”不同的是,“辛普森殺妻案”是由于警方采集證據不規范導致證據失效無法呈堂,而這里是直接提供偽證。
劇集中展示的“窮舉”過程
而有意思的是,當年為了證明邁克·彼得森行兇過程所采用的“窮舉法”,在所有專家看來都是不科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證明嫌疑人有罪。案件到了這里就徹底撲朔迷離了起來:
關于作案動機,控辯雙方各執一詞,但都沒有壓倒性的直接證據;
關于兇器,控方從始至終都沒有找到真正的兇器,辯方也無法證明跌落一定能造成這種傷痕;
關于作案手法,控方采信了偽證,但辯方也沒有拿出能夠讓人信服,排除死者面部以及頸部傷痕懷疑的證據。
說白了,當這起案件進行到這一步的時候,控辯雙方誰都沒有信心確定自己一定能夠贏下案子了。
所以,這起案件從2011年確定重審,一直拖到2017年,以嫌疑人邁克·彼得森接受奧爾福德式認罪協議(Alford Plea)告終。在這種認罪協議中嫌疑人接受審判結果,但不承認自己的罪行,也就是前文說的“認罰不認罪”。
在該認罪協議中,法庭以“故意殺人罪”定罪,并判處邁克·彼得森有期徒刑,但由于邁克·彼得森在押時間已經遠超該刑罰的上限,所以當庭釋放。
當然,這里只是給大家簡略地說了一下案件的過程,實際案件進程比美叔敘述的要跌宕起伏地多,下面就跟大家聊一聊劇集中展現出來的各種屬于類似“本格推理”的細節。
屬于劇集的案發現場解釋
如果你已經看過《階梯之間》的前4集,就會發現本劇主創已經在劇中展現了凱瑟琳的“兩種死法”:
第一種是踩空了樓梯,意外跌落導致死亡。這種“死法”是基于嫌疑人邁克·彼得森的敘述以及其辯護團隊給出的結論所拍攝的。不過就像美叔在上面說的,這個結論無法解釋凱瑟琳面部和頸部的傷痕。
第二種是由于凱瑟琳發現邁克·彼得森是雙性戀,兩人爭吵之中邁克·彼得森一怒之下將其推下樓梯并用手掐著她的脖子連續撞擊樓梯導致其死亡。同樣,這一結論雖然解釋了她面部和頸部的傷痕,但卻無法解釋凱瑟琳沒有顱骨骨折以及腦水腫的問題。
所以,本劇主創在劇集中加入了他們對于凱瑟琳死亡的第三種猜測。
線索就隱藏在看似跟主線劇情無關的劇情之中,比如從第1集開始,凱瑟琳就發現家里出現了蝙蝠窩。在第3集中她請來的清理工人跟她說:“你拖得越久,情況會變得越糟糕”。試想一下,在一部懸疑劇里面反復出現看起來跟主線無關的內容本身就是一件反常的事情,所以美叔有理由認為這是劇集主創給出猜測的一部分。
另一部分則是比較容易看出來的:在凱瑟琳遇害之前不久,她因為醉酒,一個猛子扎到泳池里面導致脖子受傷,以至于要帶上護頸。而她死亡的時候,她脖子上的傷還沒有痊愈。所以,綜合這兩部分,美叔認為本劇主創給出的第三種猜測是這樣的:
凱瑟琳跟邁克告別之后獨自一人來到屋中,在上樓的過程中遭遇到了蝙蝠的襲擊,這不僅導致了她臉上的傷痕,也讓她失去平衡從樓梯上跌落下來,連續幾次撞擊不僅讓她頭部受傷,還導致脖子上的舊傷復發。這樣就能解釋凱瑟琳的尸檢報告里讓人迷惑的傷情了。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不管是凱瑟琳的脖子受傷還是家里出現蝙蝠,這兩件事在之前關于該案的相關資料中都沒有出現過,所以不清楚這個是主創編的還是真實發生的。
除了這種“隱藏劇情”之外,劇中還有很多類似“本格推理”的場景。
之前的文章中美叔曾經講過一個例子:在劇情中尚未確定兇器的時候,劇集中就曾出現過凱瑟琳妹妹家壁爐以及凱瑟琳家壁爐的對比,以此來暗示兇器可能是吹火棍。
另外在第4集中發現“消失的兇器”的車庫,也曾經在第3集開頭警察搜查證據的鏡頭里面出現過。這無疑是在說明警察搜查證據的過程并不嚴謹。類似的鏡頭還有很多,這里就不一一指出了,全說出來的話就太影響觀劇體驗了。
不過嚴格來說,《階梯之間》不能完全算是“本格推理”,原因是這起案件的大多數細節早就已經被披露出來,如果是之前就已經了解這起案件的觀眾,那么很容易就能夠在觀劇過程中發現這些細節。當然,對于不了解案件的觀眾來說,這就是一場完美的“本格推理”之旅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