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根結底是出現在了一個尷尬的時間點上。
先不說戲外的客觀因素,就說漫威整個“無限傳奇”三大階段的規劃。
《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下稱《復聯2》)處在一個中間的位置,這就注定奧創所帶來的破壞是有限的。
作為爆米花商業片,超級英雄電影,反派的強弱程度,往往決定了劇情的精彩程度。
典型的有《蝙蝠俠:黑暗騎士》;
于是漫威在《復聯3》和《復聯4》炮制出有野心又有實力的滅霸,一個響指消除宇宙一半人口,就算這不是“無限傳奇”大結局,那也是足夠精彩的。
粉絲對反派奧創那是十分期待的,因為在漫畫中,奧創也能像滅霸那樣整出全球性的危機來。
副標題“奧創紀元”,在漫畫里就是奧創征服了地球,也就是和扎克·斯奈德設想的《正義聯盟2》達克賽德征服了地球差不多。
你別管扎導到底有沒有實力,他這個想法要能拍出來,以A級制作的規模,口碑就算有爭議,保底也能有蝙超大戰的口碑。
但是在《復聯2》,奧創卻注定不能掀起什么波瀾。
因為漫威早已確認真正制造出大麻煩的人是滅霸,如果在滅霸之前地球就被奧創給占領了,這就需要更多的篇幅去講述故事。那第三階段就是完全不同的樣子。
給到奧創的,就只有一部電影的時間。
所以在動畫《假如》里出現的那個秒殺滅霸的終極奧創,也只能在這部動畫里出現。
《復聯2》里的奧創只能功虧一簣,奧創紀元只不過是一個給觀眾畫的大餅,實際上在故事中根本沒有實現。
慘遭削弱的奧創實際上也就只能和美隊五五開,這樣被復仇者各種吊打的大反派,就不免讓觀眾有一種落差感。
故事的矛盾沖突也大打折扣。
而為了給第三階段作鋪墊,《復聯2》還承擔了介紹新角色的功能。
這就令到電影的篇幅加長,加上這時的漫威還沒確立邊打邊搞笑的合家歡風格,整體上的風格偏向陰沉抑郁,節奏沒有《復仇者聯盟》那么簡單明快,那么整部電影對于路人觀眾就不是那么友好了。
也正因為有著一部劃時代的《復仇者聯盟》在前,《復聯2》首先就沒有了不同電影主角一起集結的新鮮感。
其實對比高潮戲就可以高下立判,打洛基率領的齊塔瑞大軍是激動人心的,每一個英雄都發揮出各自的特色,光一個綠巨人就能夠讓觀眾歡呼雀躍;
但打奧創的機器大軍,卻感覺像是為了大場面而大場面,英雄們只是走一個過場,說白了就是套了個模板,也幾乎就只有快銀之死能給觀眾留下一點印象。
所以在沒有了新鮮感,又必須為了第三階段而有所保留的情況下,《復聯2》就成了四部《復聯》系列中的最差作品。
再說戲外的因素。
2015年是整個漫威內部最為撕裂的時候。
漫威影業總裁凱文·費奇不滿來自總部漫威娛樂“漫威創意委員會”在創作上的指指點點,向漫威東家迪士尼施加壓力,想要獲取對電影的絕對掌控權。
結果在2015年8月,迪士尼宣布漫威影業“獨立”,凱文·費奇只需和迪士尼總部對接,于是在7月的《蟻人2》之后,10月的《奇異博士》開始,漫威的片頭LOGO終于正式變成“漫威影業”。
所以有陰謀論就認為,《復聯2》是凱文·費奇故意拍不好的,他就想用這一部電影的失敗,來說明“漫威創意委員會”的干涉影響很大。
無論這個假設是否是真的,漫威內部并不團結的話,那電影的品質受到影響是難免的。
《復聯2》出現在這么一個尷尬的時間點,也就成為了一部不折不扣的“倒霉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