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一部反腐題材的電視劇,從開播到現(xiàn)在,一直熱度不減。
這部電視劇的優(yōu)秀,從17年首播到19年還在拿獎,就可以看出,導演的功底和劇情都表現(xiàn)得非常優(yōu)秀。
但是,我想說,這部劇可能只適合看一遍,因為當你看第二遍的時候,就會慢慢地理解劇中那些不說明的隱喻。
比如“欽差”侯亮平的背景,比如壞人祁同偉的遭遇,比如易學習的20年得不到升遷,比如李達康的GDP文化,都讓人看著一陣發(fā)涼。
有的被同情,有的卻讓人恨不起來。
這部劇的隱喻,就如《夏洛特煩惱》中,“袁華以一篇《我的區(qū)長父親》獲得作文一等獎”。
有時候還被網(wǎng)友們戲稱:整部劇看下來就感覺像幾個無聊公子哥合伙整一個農(nóng)村熱血青年。
或許沒有像網(wǎng)友們說得那么嚴重,但是至少有這方面的因素在里面。
整部劇基本上跟原著差不多,但有一個細節(jié)方面我們沒有看到,這個被刪掉的部分,才讓人感嘆:真現(xiàn)實!!
在本劇結(jié)尾,大風廠的工人有了新的廠地,持股工人代表鄭西坡也即將退休,好些壞人也都被繩之以法,可算是皆大歡喜。
可在原著中,有這樣一個鏡頭,讓人看了一陣發(fā)涼。
大風廠的問題解決后,股權拿回來了,但是因為這幾年的虧空,以及蔡成功的折騰,大風廠在外面欠了很多債。
廠子破產(chǎn)清算后,還完各方欠款,還完銀行貸款,已經(jīng)剩下沒多少了,再算到上百名股東手里,杯水車薪。
好不容易拿回了股權,卻一毛不值。
其實,這個事情跟相關部門有多大關系么?其實關系不大。
最主要的原因是,工廠的生產(chǎn)及經(jīng)營模式已經(jīng)落后,不適合時代發(fā)展的需求,在蔡成功的領導下,沒有及時的調(diào)整策略,以適應當下的市場經(jīng)濟,導致企業(yè)一直虧損。
而蔡成功為了能賺到更多的錢,去跟別人合伙做生意,去拉關系找貸款,甚至是高利貸、過橋貸、以及銀行貸款都有,工廠里的錢或是工資全靠80多張私人銀行卡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就怕轉(zhuǎn)到企業(yè)賬戶一下子被債主們扣掉。
而與山水集團的質(zhì)押借貸,只是其中一筆。只不過這件事情爆雷了,成了轟動全國的916事件。
在解決了股權問題之后,相關部門又幫員工們解決了工廠土地的問題,工人們終于走上了正常生產(chǎn)的道路。
但是,雖然拿了補貼安置費,但是手里的股權不值錢了,所以工友們又開始了無休止的上訪。
而且都是60歲以上退休老人集體上訪。
在原著中,鄭勝利給老爸鄭西坡過完60歲大壽之后,就開始慫恿自己的老爸去上訪。但是鄭西坡覺得,這個事情跟政府沒關系,所以一直不想去。
這件事情也讓工友們對他瞧不起,見了面也沒給他好臉色,全然忘記當年鄭西坡當工人持股代表、幫助工人們解決問題時候了,沒有了那一點點的敬畏之心。
后來鄭西坡想去勸上訪人員回來,結(jié)果被趕鴨子上架,直接逼上梁山成了上訪的人員之一,而這個時候,工人們對他的態(tài)度又來了一個180度轉(zhuǎn)彎,覺得鄭西坡還是個好人。
而對于當年幫助他們的陳巖石,在有了新廠之后,很多人還在嚼舌根,覺得陳巖石騙了他們。
在陳巖石去世之后,也沒有一個工友前去祭奠,只有侯亮平的兩眼淚水。
對于當年帶領他們創(chuàng)造輝煌的蔡成功,也不管不問,成了涼板凳。
賺到錢的時候,他是領導、是好人、是工人們的領秀、是帶領他們脫貧致富的帶頭人,但當涉及到個人利益的時候,所有的原則都成了擺設,所有的好都成了過眼云煙。
妥妥的人走茶涼的即視感。
一部《人民的名義》,讓我們看到:
“很多人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但這些最勇敢的人,卻總是被自己拼命保護的人傷得最深。
在金錢面前,人情只是過眼云煙。似乎在很多人眼里,人情只是過客,利益才是永恒。
古人說:“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于風雪;為世界開辟道路者,不可使其困頓于荊棘。”
只是這部電視劇,看了總讓人心疼。
羅曼羅蘭說:生活中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選擇愛生活。
或許,在我們認識到生活的這些骯臟之后,還依然選擇熱愛生活,繼續(xù)前行,還依然堅信美好的事情總會發(fā)生。
或許,這就是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