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我國,自古就有春節假期。但是關于假期的具體規定,由于每個時期面臨的社會背景不一樣,所以每個朝代幾乎都有自己的特點。那么古代春節假期有哪些變化呢?
一、春節假期的出現
古代的春節假期自唐朝就出現了,唐朝官方規定春節放假七天。根據唐朝頒布的《假寧令》記載,春節和東至,一律放假七天。在當時,人們一年當中只有這兩個黃金周。到了唐朝后期,寒食節的假期從三天調整到了七天,自此以后,寒食節就變成了第三個黃金周。
到了宋朝,根據史書,宋朝時期的歷年春節在前期也放假七天,其它節日例如中秋節端午節等,北宋官方則規定最多只能放假三天。如果遇到公務繁忙的時候,北宋官方則規定假期只有一天。但是由于宋朝時期,社會發展較快,所以這個時期幾乎所有行業,都沒有比較清閑的時候。所以宋朝的節假日常常會遇到調整。
二、古代春節假期的調整變化
到了宋仁宗時期,為了適應社會逐漸加快的補發,統治者決定縮減春節假期的時間,下令規定宋朝自此以后的過年假期從七天變為五天。這對當時的工作狂來說是十分滿意的,但是宋朝畢竟是一個文恬武嬉的年代,不是每個人都是工作狂,也有部分人喜歡假期。所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部分官員為了享受假期,會拖延上班的時間。在過年的喜慶氣氛之下,朝廷也不好強加管制。由于官員過年延長假期時間的現象越來越多,所以到了宋哲宗時期,統治者下令規定演唱春節假期。至此以后春節假期從五天又變成了七天。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了北宋滅亡。
等到南宋穩定之后,春節假期才有了新的規定,朝廷規定春節假期期間,官員需要輪流值守,直到七天假期結束。之所以出現輪流值守的現象,是由于南宋初期,江山未穩,為了防止突發事件,所以設置了這個新規定。在如此苛刻的條件之下,官員很少能夠回家探親。離家近點的官員還好一點,但是離家遠一點的官員經常是幾年都不能回家鄉。其實朝廷也考慮到了離家遠的官員,但是由于當時交通條件有限,所以即使放完整的七天假,這些離家遠的官員也未必能夠返回。在當時,離家較遠的官員回家探親時,花在路上的時間少則幾十天,多則兩三個月。明朝時期,春節休假改成了五天。清朝時期,官員的黃金月又回來了,春節假期有延長到了七天。
結語
春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自唐朝開始出現了正式的假期制度。這一制度延續到了今天,成為我國自始至終的春節傳統。假期的存在,有利于人們重視春節,傳播歷史文化,對我國古代社會風氣產生了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