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的港影,多彩的港星
此前撰文探討過港樂巨星的“極”與“度”,除個別稱謂有些許爭議外,基本上都能對號入座。
今天,走進比傳統港樂歷史還要悠久港影,來探討港影明星的“極”與“度”。
從張徹、胡金銓、李翰祥、楚原到吳宇森、林嶺東、麥當雄、關錦鵬,再到莊文強、林超賢、翁子光、曾國祥,以及一直堅持著的徐克、許鞍華、王晶、爾冬升,每一位導演旗下,都有自己的“得意門生”,這許多個得意門生交相輝映,港影的光輝閃耀幾十載。
王羽、狄龍、姜大衛、洪金寶、成龍、李修賢、萬梓良、周潤發、張國榮、劉德華、周星馳、梁家輝、任達華、李連杰、吳鎮宇、黃秋生、鄭伊健、郭富城、劉青云、古天樂、張家輝、謝霆鋒。。。
馮寶寶、蕭芳芳、葉德嫻、張艾嘉、趙雅芝、惠英紅、葉童、鄭裕玲、梅艷芳、張曼玉、林青霞、鐘楚紅、關之琳、李嘉欣、劉嘉玲、吳君如、袁詠儀、梁詠琪、鄭秀文、張柏芝。。。
港影之姿,五光十色,每一個名字背后,都是一段難忘的光影,都是一系列讓人回味無窮的時光記憶。
下面,來探討代表港影“極”與“度”的巨星們。
港影的“寬度”——梁家輝
從文藝片到喜劇片,從動作片到驚悚片,從“咸豐皇帝”到“李文斌”,從“周朝先”到“座山雕”,從“鐘楚雄”到“段皇爺”,從“東尼”到“黃火土”,四金像、一金馬影帝和一金像、一金馬最佳男配角的榮譽不足以代表梁家輝在電影上的全部成就,“千面影帝”才是對梁家輝演技和全面性的最好注解,什么都能演、演什么像什么、演什么是什么才是對梁家輝最中肯的評價。
港影的“寬度”,只能是梁家輝。
港影的“長度”——劉德華
港影的“長度”影星的考量,既要求該影星有超長的電影生涯,又要求該影星有眾多的電影作品做支撐,在文章開頭列舉的眾星中,兩項指標比較突出者,只有任達華與劉德華。
任達華從影44年,拍攝電影200多部,是一位高產且續航能力超長的資深演員,從“路人甲”到“男一號”再到現在的男三、男四號,年紀越大演技卻越精湛,而且片約不斷,很受市場追捧。
劉德華從影40年,已拍攝電影有158部,正在拍攝和計劃中的電影有十余部,據說拍片計劃已經安排到了2030年,其市場號召力和票房穩定性均是港星中的前三甲,雖然前期被詬病“只會耍帥”、“演什么都是劉德華”,但經過后天努力,集三金像、二金馬、一華表影帝和一座金像獎最佳男配角,三金影帝榮譽上與周潤發、梁家輝并列,只遜色于梁朝偉。
比較任達華與劉德華,連互相“不對付”的王家衛都說:像劉德華這樣的人,香港要20年才出一個。綜合各方面因素,港影“長度”的代表,給到劉德華。
港影的“深度”——梁朝偉
何謂港影的“深度”,即演員對某一類角色、某一領域鉆研很深,一說到此領域此類型就會立馬聯系到該演員。
比如黃秋生飾演的“BT”角色,張耀揚飾演的“狠角色”,成奎安飾演的“憨角色”,周星馳、吳孟達的“搞笑角色”,秦沛飾演的“奸詐角色”。。。
選擇港影的“深度”,個人給到梁朝偉和他帶來的文藝片,從《重慶森林》到《2046》,從《春光乍泄》到《花樣年華》,從《色戒》到《一代宗師》,如王家衛定義了晦澀的文藝片,梁朝偉則定義了王家衛。出道至今,在梁朝偉所獲的9個國際A類影帝中,文藝片的貢獻達到了7個,所以,有人稱呼他為“文藝片之神”。
如果港影“深度”這一塊可以給到兩個名額,那另一個名額個人一定會給到榮譽上比梁朝偉還要亮眼的“文藝片女神”——張曼玉。
其實,周星馳和他的喜劇片也有一戰之力的,為了均衡,個人會為星爺安排另一個“度”。
港影的“高度”——成龍
港影的高度,是指港星以港影為基為港影所取得的最高成就,簡言之,即根植于香港電影的某一位巨星以此為跳板,在世界范圍內獲得的最大認同。
首先這位明星得是港影中的招牌人物,其次他/她在國際上都有很大影響力,合此要求者,或許只能是勇闖好萊塢的成龍、周潤發、李連杰與柏林、戛納雙影后張曼玉。
綜合種種,港影“高度”的代言人,給到成龍,因為他是四位中國際影響力最大的那一個,一個奧斯卡終身成就獎亞洲范圍內也就他與黑澤明、雷伊、宮崎駿四位。
不同于周潤發與李連杰的是,即使是在好萊塢發展期間,成龍所堅持的,依舊是他在港影中招牌式的功夫喜劇,所以可以這么講:港影是能在好萊塢中立足發展的。
港影的“純度”——周潤發
有人說,從好萊塢回歸之后,那個港影的“演技之神”周潤發卻“丟”了。
不管是《滿城盡帶黃金甲》、《孔子》還是《銅雀臺》、《華麗上班族》,以及備受質疑的《澳門風云》系列,熟悉的發哥卻再也品不到熟悉的味道,只有后面的電影《無雙》才讓影迷依稀領略到發哥巔峰期的些許風采。
有多少人是在喜歡上《英雄本色》、《監獄風云》、《阿郎的故事》、《秋天的童話》后喜歡上港影的呢,誰說《喋血雙雄》、《縱橫四海》、《賭神》、《辣手神探》不能與港影等同呢!
在港影最迷人的年華里,周潤發就是那個神一樣的男人,就是那個讓無數男性雄性荷爾蒙無限迸發的“真男人”。
對很多人來說,1985-1995年間的周潤發,就是港片的最好代言人。港片的“純度”,也許只能是周潤發。
張敏回眸、青霞飲酒、淑貞叼牌、祖賢更衣、朱茵眨眼、嘉欣流淚、之琳落水,這些都是港影的名場面,港影的“美”度,霞玉芳紅等眾星皆有一戰之力,在此不單獨定義誰,以免爭議。
香港有一個稱呼叫“周星馳年”,是因為在1992年港片年度前十票房中,周星馳一人的電影就占了五部,而且是前五名都被他給“包圓”了。此后,周星馳成為無數港影迷的情懷,一句“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馳”成為流行語,他也成為港影巨星中唯一的一位“爺”,周星馳的喜劇電影放了一遍又一遍,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港影的“娛樂 ”度,當選周星馳。
從“十二少”到“阿占”,從“程蝶衣”到“郁忠良”,從“寧采臣”到“李兆榮”,如同港樂中優雅高貴的天王巨星形象一樣,港影中的張國榮也極盡優雅,風度翩翩,瀟灑從容,如果港影有“優雅”度,這一“度”舍張國榮其誰!
吳鎮宇的“邪”、劉青云的“穩”、張家輝的“執著”、郭富城的“精益求精”,港影巨星,各有各風采,都是名家風范,此處不再展開論述。
對于港影巨星的“極”與“度”,您有什么不同看法呢,歡迎評論區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