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死也要畢業》是喜劇,但它是有故事要說的喜劇,我不建議抱著單純只想笑的心態去,最好還是喜歡電影中有一點感動的。
《死也要畢業》還不到非常經典的程度,我會說算是不錯的小品,笑也有笑到,坦白說眼淚我也有掉,但在設計上,有些部分仍然太容易,至少它的想法是好的,就算細節不見得很有說服力,若你能夠體會感受到電影想要傳達的那個東西,就可以感動到。
簡單來說,就類似:你不見得會很服氣說為什么老師這樣做學生就會改變,可是看這整部電影中的師生相處,從不和當中發展出一些感情,即使問題學生也不見得就是壞學生,到最后有改變發生時,心中還是暖暖的。不要太科技邏輯去想這個鬼故事,片中的鬼是可以碰到實體東西,也可以附身的,不要去想他們為什么不用什么東西做什么事、或是為什么不附身誰干什么,或是升天的規則去想這些電影就不好看了。可以做到的話,就順著《死也要畢業》的設定走吧。
如果單單把死人學生和活人老師湊在一起來搞笑也太空虛,《死也要畢業》有蠻多細節的相處,讓觀眾大致可以從小地方認識這些人,雖然說巧合的設計、刻意的轉折都還是有點過于明顯但《死也要畢業》的感動也是很平凡的,就在這些人的生活當中而已。比如說片中的一段人鬼戀,我就蠻喜歡的,雖然轉折也是很電影,但那個感覺,他們在一起那種舒服,很能夠體會。所以我會建議,多看一看那些心情,少去想一些邏輯。我必須要承認,片中的角色,都是我喜歡的, 可是這也是角色比較真實的一面吧,就是一些不太討喜的凡人,沒什么夢幻的,也許這反而是《死也要畢業》比較能讓我有感受的原因之一。
說不上《死也要畢業》有去強調什么主旨,但每個人也都有一些自己要面對的事情,當這些人被湊在一起,不知不覺影響了彼此也改變了彼此。人生就是這樣,所謂的貴人不見得一定是什么高官或達人,也許只是一個有點脫線又很軟弱的老師,也許是個壞學生。每個人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有些時候,自己的存在,也能夠協助別人找到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