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光飛翔》的兩條故事線與相交后的火花是可以預料的,差別在它的細膩與真實感,特別是對視障的描寫。我平常在路上看到盲胞自己走路甚至搭公車,都覺得很了不起了,真的無法想像看不見的生活,但同樣的,他們也無法想像看到是什么感覺,尤其是打從出生就失明,連顏色是什么可能都無法理解,跳舞又是什么樣子?因為這是一項他從來沒有體驗過的能力。
剛開始還比較悶一點,但對盲胞的生活細節刻畫很多,可以好好體會一下,如果看不見你要怎么吃飯,怎么換衣服,怎么認路?怎么可能獨立生活?和大家不一樣,大家能做的事情你都不能做,總是要依靠別人又是怎樣的感覺?
看到這些其實不難理解,為什么失明的主角會如此熱愛彈琴,因為他的聽覺本來就比一般人敏銳,且彈琴也是一項少數可以不用視覺就做到的活動。電影中拍出了許多盲胞靠聽覺來感受的部分,相當細膩,像是母親把他安置好之后,要離去又不放心不舍的樣子,他是不可能看見的,但是,他可以從母親的腳步聽出那份放不下,光是從這小小的地方,我就開始鼻酸。
看《逆光飛翔》需要一點關心與投入,如果你置身度外冷眼旁觀著一個視障者生活如何麻煩,那對《逆光飛翔》可能會冷感。多給小細節一點注意力,感受一下我們覺得如此理所當然的事情,在沒有視力的情況下會變成什么樣子,以及如果是你你會有什么心情。然后,當聽到他說出若有實力的時候他的愿望時,眼淚可能就會止不住了。或許會有點驚訝他的愿望竟然是如此的平凡,卻同時也能夠理解這樣的平凡在他的生命中是多么奢侈的美好,而我們這些每天都能夠做到的人,從來沒有珍惜過。
《逆光飛翔》安排了一位有著跳舞夢想卻總是因為現實而煩燥的女主角,讓她從盲人身上看到不一樣的態度,有了不一樣的想法,說實在這也是電影中的一種老套了,可是在《逆光飛翔》中就是那么動人,同樣也是因為細膩的呈現。我想,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沒有辦法做到,或是沒有去做的小小愿望吧?也多多少少有一些對現實阻礙的抱怨吧?然而,《逆光飛翔》帶著我們和女主角一起從這位失明的鋼琴手身上感受到了我們這些明眼人看不見的東西。并不是這位失明的鋼琴手有什么特別了不起的地方,他真的就是個很普通的殘障人士,說話有點怕怕的,擔心造成別人的麻煩,而不是那種像沒有手腳的力克還可以到處演講鼓勵全世界人們的斗士型,可是越是普通,越讓人能切身的感受。
或許看不見會讓一個人失去很多,但在失去的時候,他是否也得到了其他?他更敏銳的感覺都展現在他的音樂當中,音樂也是種很奇妙的東西,它是看不見的,卻能被聽見、被感受到,或許在失明的世界中,聲音就是種最真實的存在。而我們這些習慣依賴看見的人,并不是沒有這些其他的感官,只是常常被表面所遮蓋了。
我說不上《逆光飛翔》給我的感覺,但它是一部很有感覺的電影,即使我們是去看電影的,也可以看到這些看不到的元素,再加上一些不太正經卻有點淡淡人情味的小橋段調劑,《逆光飛翔》真的很棒,如果你也想試試看去聆聽呼吸而不是去看臉色,真的用心去體會生命,超越外表而看見內在的美好,相信你會喜歡《逆光飛翔》,且會在最后的音樂演出聽見那份熱愛與勇氣,像我這愛哭鬼眼淚就掉沒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