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片里有很多人物、很多段故事,有些故事還不錯,有些則否,所以整體說來普普,浪費了一堆演員。我有點懶得提劇情,但省略的話后面又無法討論,所以我勉強理出頭緒好了:吉吉完全不懂愛情游戲規則,老是被欺騙,也老是嚇走男性,直到亞歷克斯跟她分享男人的實話,才終于醒悟;亞歷克斯好友康納喜歡安娜卻總是得不到她;
吉吉的同事珍妮要重新裝潢家里,她老公卻正努力抗拒安娜的誘惑;至于吉吉的另一個同事貝絲則是無法讓交往多年的尼爾娶她;還有安娜的好友瑪麗,單身的她一直找不到適合的約會對象。以兩小時左右的電影而言,塞入那么多人物與愛情,必然就要犧牲深度與感人程度。主角的行為舉止與遭遇,都缺乏解釋,身為觀眾只是不斷被告知,但因知道的細節不夠多,難以與角色產生共鳴。
電影里面有沒男友但想有男友的、有男炮友但想找有婦之夫上床的、有老公但老公想跟別人上床的、有男友但想與對方成為夫妻的,感覺像是把幾集與愛情有關的影集剪在一起。
另外,電影名稱原本是要提醒大家停止幻想的,結果電影結尾根本是個大幻想,變得了無新意,也沒有太多感動,唯一讓我比較喜歡的故事,只有貝絲與尼爾的。我看完之后的感想竟然是:干嘛要給這些笨蛋完美結局?欲望城市里面人物的智商比他其實沒那么喜歡你高太多了。尤其他其實沒那么喜歡你的主要人物吉吉實在又笨又很可怕,好像心理變態,如果男人為了擺脫她寧愿爬窗而出,我也頗可以理解。
本片與它的原著,有些講實話的精神是立意良好的,因為世界上總是有女人喜歡幻想異性會為她改變、對她不好只是因為太愛她而不知所措、有一天一定會與她步入禮堂、會離開他老婆…諸如此類,能夠有人愿意敲醒這些人,總不是壞事,就像總有一天要讓小孩知道世界上沒有圣誕老人一樣。
但是當這些觀念化身為八、九個主角,彼此的關系得用流程圖才標得出來時,編劇就必須有過人的能力,讓觀眾想關心這些鏡頭不超過20分鐘的角色,成功的例子包括愛是您,愛是我,里面有一堆英國大牌,都可說是主角,但他們仍有不少感人的特質讓人產生共鳴、或感到好笑,也成熟多了,例如艾瑪湯普遜的角色,面對老公外遇的她,躲到房間里低調整理情緒,搭配著喬尼·米切爾的“現在雙方”這一段連臺詞都沒有卻讓人好心痛;另外那位苦戀琪拉奈特莉的苦情角色,也讓我深受感動。至于他其實沒那么喜歡你,我實在不能說自己特別關心哪個角色。更可惜的是,結局稍嫌太圓滿了,使得電影標題反而被推翻,勇氣稍嫌不足。
我覺得比較理想的是拆成兩部片,一部以嘲諷與尖酸刻薄的方式看待愛情中的種種“信號”以吉吉,亞歷克斯那一群為主線,另一部則以男友不相信婚姻的貝絲:以及老公在婚姻中不快樂并且外遇的珍妮為主軸,討論婚姻這檔事。或許這樣會比較有機會感動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