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希希
主持人的事業發展需要機會,每一位主持人的事業發展都需要機會,這就在無形間讓雙方甚至多方瞬時處在競爭的對立面,畢竟機會有限。
而從觀眾的角度出發,針對不同的主持人,針對不同的主持機會,每一位觀眾所產生的看法有所不同,基于主持表現的呈現以及市場口碑體現,觀眾群體中會產生對于某位主持人不滿的看法,產生認為其不配獲得某一次主持機會的想法。
而在這種來自于觀眾的討論中,張蕾、李思思是兩個最容易被提及的名字。
張蕾和李思思的聯系要從一場比賽開始說起,這場名為“挑戰主持人”的比賽中,張蕾榮獲第一名,而李思思則是季軍,亞軍是另外一位知名央視主持人楊帆。
可以說曾經在這場比賽中獲得優異名次的三位選手,如今已經成為央視主持陣容中小有名氣的存在。
基于此,觀眾不妨重新來看待在主持人大賽榮獲佳績的優秀選手:王嘉寧、鄒韻、李七月等等,假以時日,這些年輕面孔恐怕也能夠成為獨當一面的優秀主持人。
將話題重新聚焦在“挑戰主持人”的比賽上,榮獲第一名的張蕾得到入職央視的機會,自此成為《歡樂中國行》的節目主持人,進入到市場觀眾的視線。
在張蕾事業發展的初期,一方面頂著“第一名”的榮譽,一方面多次獲得最受大學生喜愛女主持獎,這些成績讓張蕾未來的事業發展被看好,只是從當下的發展態勢來說,似乎沒有達到當初的預期。
有關于文藝節目主持人的事業發展,春晚舞臺是不可回避的話題。
能夠登上春晚舞臺參與晚會主持,就是央視對該文藝主持人能力的一種肯定,而在這個眾所矚目的舞臺上,李思思從被質疑到逐漸被接受,央視給予了足夠多的機會。
反觀張蕾,即便比賽成績比李思思更優秀,但始終沒有獲得登上春晚主舞臺的機會。
該情況的出現讓張蕾成為觀眾心目中的“意難平”,也進一步降低了李思思的市場口碑,拋開觀眾個人的主觀感受不談,重新來回顧張蕾的事業發展,或許就能夠理解為何她距離春晚舞臺始終一步之遙。
各種成績下的光環,讓張蕾獲得主持《國慶七天樂》的機會,而后合作董卿主持央視跨年晚會,似乎一切發展都在朝著既定方向前行,直到她選擇將重心暫時放在個人生活上。
主持過跨年晚會之后,張蕾選擇步入婚姻,而再次出現在主持舞臺,已經是一年之后的事情。
在這段時間里,張蕾的淡出無疑給其他主持人提供了工作機會。
這是張蕾自己的選擇,觀眾自然沒有質疑的權利,時間的前行往往就是存在各種不確定因素,沒人能夠預料,如果當初張蕾沒有選擇暫別舞臺,現在的事業能夠到達怎樣的高度。
事業發展已成定局,除了尊重別無他法。
張蕾是優秀不假,但央視從來不缺少優秀的節目主持人,更何況對比年齡的話,張蕾自身似乎也不存在什么優勢。
反過來講,如今的張蕾依然能夠得到市場觀眾的認可,依然會有觀眾認為她值得登上春晚舞臺,而她的個人生活同樣經營到位,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在大量新面孔入職的情況下,不僅僅張蕾,李思思的位置似乎也顯得有些不太穩定,這也讓張蕾反倒減輕了一些負擔。
工作,生活,兩者往往很難兼顧,張蕾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尊重就是對她最大的認可。
校對丨王希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