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風起隴西》不叫座?
古裝諜戰劇《風起隴西》的豆瓣評分從 7.7 已經升到了 7.9,然而直到收官,它也沒能上演靠口碑逆襲出圈的好戲。
這部擁有超豪華主創陣容的 S 級大制作,一度因開播后砸穿 CCTV-8 收視率底盤,且愛奇藝熱度值還不及小成本古偶劇《祝卿好》,而被群嘲 ” 撲街 “。
繼《長安十二時辰》之后再無爆款,隨著《風起隴西》遇冷,馬伯庸 IP 又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爭議中的《風起隴西》
5 月 7 日晚,《風起隴西》于 CCTV-8 收官了。
這部由馬伯庸處女作改編,《繡春刀》系列電影導演路陽執導,陳坤、白宇等實力派演員主演的古裝諜戰劇,在開播前被賦予了多少期待,在播出后就遭受了多少嘲諷。
盡管導演和主演在接受采訪時都表示,自己在創作過程中盡全力不留遺憾地做到了最好,對批評和鼓勵照單全收,但他們必須面對這樣一個殘酷的事實——《風起隴西》播出反響低于預期,是一部不叫座的作品。
在收視率保底 1% 的 CCTV-8 晚間黃金檔,它的酷云實時收視率一直徘徊在 0.5% 左右,是近年來 CCTV-8 該檔期收視最差的電視劇之一。
當然,《風起隴西》收視不佳的鍋,不能簡單地甩給 CCTV-8 觀眾群年齡偏大—— ” 老年人不愛看諜戰 “。畢竟,這批 ” 老年人 ” 十幾年前可都是《暗算》《潛伏》《黎明之前》的擁躉。
另一方面,在年輕人聚集的視頻平臺上,《風起隴西》的播放表現同樣平平。該劇網絡獨播平臺愛奇藝數據顯示,直到大結局次日,《風起隴西》熱度值仍未突破 7400。
作為參考,愛奇藝開年大爆款《人世間》大結局熱度值突破 10000。就連在《風起隴西》之前播出的古偶劇《祝卿好》,大結局熱度值都破了 8200。
” 撲坤 + 撲馬,坑了央八和愛奇藝!”
部分網友將《風起隴西》的 ” 撲街 ” 歸因于主演陳坤和 IP 原著作者馬伯庸。
他們認為陳坤自帶 ” 防爆體質 “。近年來,由他主演的電視劇《天盛長歌》《脫身》《輸贏》《和平之舟》,皆因收視率不佳而反向出圈。被網友戲稱為 ” 陳坤是有點玄學在身上的 “。
玄學這種事兒,不便展開討論。客觀來看,陳坤在《風起隴西》中的演技在及格線以上,不至于影響整部劇的質量。
那么,《風起隴西》沒有被大多數觀眾所接受,是因為馬伯庸這個超級大 IP 不靈了嗎?
馬伯庸站上風口
1980 年出生的馬伯庸是個暢銷書作家,本名馬力,內蒙古赤峰人,被粉絲稱為 ” 馬親王 “,在網絡上以 ” 博學 ” 和 ” 有趣 ” 聞名。
創作方面,馬伯庸十分高產, 發表過大量評論、雜文、幽默小品文以及一些短、中篇小說,范圍涵蓋懸疑、靈異、恐怖、歷史、推理、武俠、科幻、奇幻等多個類型。
對于影視圈的那些大人物們而言,這無疑是一座 ” 富礦 “。在《風起隴西》之前,馬伯庸已有《三國機密》《古董局中局》《長安十二時辰》等八部作品被影視化,儼然形成了一個頗具規模的 ” 馬伯庸宇宙 “。
其中,2019 年優酷獨播的《長安十二時辰》是最受歡迎、口碑最好的一部。
這部劇由曹盾執導,雷佳音、易烊千璽、熱依扎等主演。憑借電影級別的視聽語言和緊張刺激的劇情,《長安十二時辰》一經播出便受到好評,最終成為當年的現象級作品。
2017 年《長安十二時辰》立項之初,時任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大優酷事業群總裁楊偉東曾表示,該劇單集的版權購買價格接近 1200 萬,可能會像美劇那樣分為多季播出。他還透露,除了電視劇,優酷還計劃把小說改編成電影、游戲,并發展線下衍生品。
不過,優酷的宏偉藍圖未能落成。隨著《長安十二時辰》大爆出圈,馬伯庸成為 ” 影視圈爭搶的香餑餑 “。
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都想再造一個《長安十二時辰》。其中,愛奇藝與馬伯庸捆綁最深。圍繞馬伯庸 IP,愛奇藝提出要構建一個 ” 華夏古城宇宙 “,涉及電影、劇集、綜藝、動畫、舞臺劇、游戲、衍生品等諸多產品形態。
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宣稱,” 未來愛奇藝將依托《風起隴西》《風起洛陽》《敦煌》《兩京十五日》《廣州十三行》五部劇集作為五個 IP 原點,進行跨越時空的穿梭開發,呈現出一個龐大的元宇宙。”
作為這個宇宙的 ” 排頭兵 “,《風起洛陽》于 2021 年 12 月上線愛奇藝。然而,這部有頂流王一博加持的劇集,整體表現平平——口碑方面,豆瓣評分僅 6.3;在熱度及有效播放量上,與愛奇藝去年開年的爆款《贅婿》也無法相提并論。
至于其他 ” 馬伯庸宇宙 ” 的作品,也都陷入 ” 雷聲大、雨點小 ” 的怪圈——主創陣容豪華,制作水準不俗,播出后的反饋卻往往不及預期,距離《長安十二時辰》差了一大截。
大制作 + 強情節,不新鮮了
這種 ” 不叫座 “,在《風起隴西》身上達到了頂峰。
其實觀眾對這部劇的整體評價并不差,豆瓣開分 7.7,如今又慢慢爬升到了 7.9。口碑在今年已播的國產劇中名列前茅。
但截至目前,給這部劇打分的只有五萬人。絕大多數觀眾,在看頭兩集的過程中,已被 ” 漆黑 ” 的畫面與龐雜的人物鋪陳勸退。
或許放在 2019 年,《風起隴西》成為爆款的可能性會比現在大得多。
當時,電影導演 ” 下凡 ” 拍電視劇、電視劇有 ” 電影感 “、馬伯庸筆下的 ” 小人物 + 多線索 + 大陰謀 “,對于觀眾而言,是一些能帶來新鮮感的元素。在這種新鮮感的驅使下,觀眾得以沉浸到整個故事當中。《長安十二時辰》出圈,就是占了這般 ” 天時地利人和 “。
然而,時代語境變幻莫測。今天,電視劇有電影級別的視聽語言,已是司空見慣。另一方面,在短視頻的 ” 調教 ” 下,電視劇的節奏再快,也有觀眾按捺不住打開 2.0 倍速,抑或直接把進度條拉至高潮處。精致的視聽語言與高密度的情節,已經無法為觀眾提供更多驚喜。
同時,觀眾也基本摸清了馬伯庸的路數。他熱衷于講述大時代下的小人物——小人物被時局推著走,全然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
而在當下,透過電視劇這種大眾娛樂媒介,觀眾或許更傾向于獲得一種爽感或者撫慰,已經沒有余裕來厘清馬伯庸筆下的那些 ” 陰謀詭計 “。
某種程度上,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過去一年里出圈的作品是《贅婿》和《魷魚游戲》這種爽劇,以及觀眾會因《開端》結局是合家歡而 ” 謝謝正午陽光 “。
路陽在接受《人物》雜志采訪時說:”《風起隴西》可能不符合一些觀眾對劇的需求,但是我就一定得按這個方式,因為我忍受不了那個東西,那個不對啊。如果你中間要去干別的,走開五分鐘,回來這個戲還能接得上,那這個戲我肯定會把它剪掉了,它們就沒啥用了。敘事中不必要的東西,我肯定要把它干掉的。
我覺得大家如果想要伴隨感的劇,選擇其實很豐富,也足夠多,也不差我這一個。”
可當大多數觀眾希望從電視劇中獲得伴隨感時,《風起隴西》必然無法在市場上成為爆款。
路陽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迎合大眾。馬伯庸對自己的定位也很清晰,” 我就是個寫小說的,完成作品是我的本分,至于其他,都屬于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二人對爆款似乎都沒什么執念。需要及時轉換心態、調整預期的是前幾年一窩蜂搶購馬伯庸 IP 的平臺和制作方。
在《風起隴西》遇冷之后,平臺和制作方需要放下對 IP 的迷信,思考 ” 馬伯庸宇宙 ” 還能為觀眾提供哪些新鮮體驗與情緒價值,吸引觀眾進入其中。
繼續沿用《長安十二時辰》的方法論 ” 復制 ” 爆款,可能會讓更多觀眾 ” 累覺不愛 “。
作者|李彤欣 潘珍倩(實習)
編輯|曾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