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傳奇的「山東大姐」引發熱議。
有媒體稱,「大姐」坐月子期間無聊,隨手破譯出了美國頂級安全密碼。
由于反差感太強,很快就得到幾萬點贊轉發。
但誰知,這條視頻隨后引發了眾怒。
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婦女報各官媒紛紛下場,為該女士正名:
「不要用這么簡短簡單的話去概括長久的個人努力。」
原來,這位被簡稱為「山東大姐」的人。
是中科院院士、中國頂級密碼學專家、清華大學教授——王小云。
「山東大姐」「寶媽」「孕婦」等稱謂,直接抹掉了王小云院士的真實身份。
「無聊」「隨手」「玩玩」等詞,更是直接消弭掉了王小云數年來為破譯密碼所做的努力。
而這種隨意抹去杰出女性姓名身份,矮化其成就的現象,屢見不鮮。
魚叔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個現象。
王小云研究密碼學,可不是「隨便玩玩」。
1966年,王小云出生于山東諸城的農村家庭。
17歲考入山東大學數學系,博士畢業后留校任教。
王小云一開始研究的是基礎數學。
但她發現,純粹的學術研究,不能直接推動國家實際發展。
幾經探索,她轉向與網絡信息安全息息相關的密碼學研究。
十年光陰致力于此。
并不是「坐月子期間無聊」隨便玩玩。
2004年,王小云帶領自己的研究小組,破譯了「固若金湯」的MD5密碼。
引發了全球密碼學界的軒然大波。
國際著名密碼學家Eli Biham對王小云說:
「破解MD5是我一生的夢想。你破解了,你贏了,這就是游戲規則。」
可破譯MD5帶來的余震還未結束,王小云就又給西方世界帶來了一個「糟糕的壞消息」。
2005年,王小云團隊攻破了另一世界級難度的SHA-1密碼。
在此之前,SHA-1被稱為「白宮密碼」,是美國國家安全局的信心之作。
自此,「王小云」的名字,總是與「震驚密碼學界」「密碼學的危機」連在一起。
繼而迫使美方,為應對「王小云危機」而加緊密碼領域的推進與研究。
王小云更是創造出中國算法密碼新方法,成為新的國際標準。
從指紋密碼,到銀行支付電子簽名。
再到衛星、大數據、甚至國家電網等領域,都得到廣泛應用。
王小云因此獲頒2019年未來科學大獎榮譽。
是該獎項的首位女性獲獎者。
更是被聘為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楊振寧講座教授。
破譯世界頂級密碼,從不是「信手拈來」。
背后是日日夜夜的艱辛。
每天哄女兒睡著后,王小云繼續推算工作到深夜一兩點鐘。
攻關研究過程長達三個月。
那個階段家屬恰好在美國做博士后,無人幫扶。
女性做科研,難度是翻倍的。
不僅僅是要面對科研難題本身,還要面對一個通常只有女性才會被問到的問題:如何平衡學術與家庭。
而女性成就想要被認可,過程也更艱辛。
MD5被破譯時,王小云也遭到質疑。
但在絕對的實力面前,質疑也會煙消云散。
我們看過太多相似的質疑。
《模仿游戲》當中,女主快速解開字謎后,得到的不是驚詫的肯定,而是一句:
「小姐,這個字謎真的是你自己解開的嗎?」
這些質疑背后,隱含了對女性的輕視與不信任。
這在無形中也增加了女性科研事業的難度。
王小云院士用自己來之不易的成就激勵女性。
為女性科研工作者正名。
但沒想到在媒體筆下連個名字都沒有,只是個「山東大姐」
只注重她的寶媽身份、母親的職責,而被抹去真實姓名。
多年心血被零星帶過,輕描淡寫,弱化難度。
采訪時也常被問一些與研究無關的問題。
讓人憤怒,更讓人心寒。
其實,最近被抹除名字的不僅是王小云。
還有現代護理學開創者:南丁格爾。
5月12日護士節臨近,為致敬抗疫工作中的醫護人員,深圳上演無人機表演。
「南丁格爾」變成了「男丁格爾」,雖然本意是玩諧音梗,但顯然引發了網友的強烈不滿。
因為,南丁格爾在歷史上意義非凡。
在很多人眼中,這不是一個可以隨意篡改抹除的名字。
南丁格爾出生在一個上流社會家庭中,家境優渥,自小就有私人教師教導。
本該嫁人生子,做「賢妻良母」,但南丁格爾并不想就此活一生。
偶然中,南丁格爾看到傷者病患因護理不到位而慘死。
她的內心深受極大震動,下定決心從事護理工作。
而在19世紀,護士的社會地位非常低下,只有流氓和底層貧民才會去從事這些「污穢的」工作。
不僅要面對血肉與病菌,惡劣的工作環境,還有各式各樣的騷擾。
母親更是對南丁格爾說:你丟盡了我們的臉。
但南丁格爾仍堅持成為了一名護士。
之所以沒有選擇去做醫生,是因為當時不允許女性入讀醫學院。
隨后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南丁格爾更是前往前線戰場照顧病患。
作為野戰醫院的護士長,她極力向官方爭取開設戰地醫院,甚至自費改善醫療系統。
夜晚她提燈巡視病房,一抹光亮照在傷員身上,也照進士兵們心里。
由此,南丁格爾被傷員們稱為提燈女神。
不僅如此,南丁格爾還是應用統計學的先驅。
她收集數據,繪制圖形,創造出南丁格爾玫瑰圖。
有力證明了前線士兵的死亡率居高不下,戰場炮火還是其次,更大原因是由于護理能力跟不上。
繼而著力爭取提升傷員病患的護理治療條件。
南丁格爾玫瑰圖,在新冠疫情數據統計中也被廣泛使用。
因為貢獻巨大,南丁格爾得到了政府獎勵的資金。
并用來開創了世界上第一所護士學校。
隨后又創辦助產士,培訓經濟貧困的醫院護士。
重新定位了護士形象,提升了護士的社會地位,因而被稱為現代護理學的奠基人。
南丁格爾行至暮年,積勞成疾,最終患病死去。
百年后,南丁格爾在統計學與數學上的成就幾乎已不被提及。
她的成就被矮化,她的名字變成護士精神形象的單一代指。
而現在,連南丁格爾這個名字也被剝奪涂抹。
未嘗不是一種諷刺。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許多杰出女性的名字,被掩蓋在「xx之母」「xx夫人」的標簽之下。
林巧稚,首屆中科院唯一的女性院士,中國婦產科學主要開拓者和奠基人。
林巧稚院士參加工作時,社會對女性抱有深重偏見。
為了挑戰這種「女性不能拿手術刀」的偏見,她決心投身醫療事業。
簽下協和醫院「工作期間如果結婚生子,就不能繼續工作」的協議。
林巧稚一生未婚,潛心研究,耐心實踐。
開辟了產科、婦科、婦科腫瘤、生殖內分泌等相關專業,組織大規模宮頸癌普查。
還編寫科普讀物,提高彼時廣大農村婦女對女性健康的認識。
甚至為制定婚姻法、婦女勞動保護法等建言獻策。
林巧稚對于中國女性的意義,更像一顆為女性保駕護航的啟明星。
但媒體在敘述其成就時,卻總是局限在「萬嬰之母」的稱謂上。
并且往往與男性科學家的名字捆綁出現,「鐘南山的姑婆」「袁隆平的接生大夫」。
吳健雄,核物理學家。
1956年,李政道、楊振寧兩位科學家提出了在β衰變中宇稱可能不守恒的假說。
而成功驗證這個假說的,就是吳健雄。
沒有她的研究,李、楊的理論只能是構想。
但諾貝爾獎花落李、楊兩位科學家,吳健雄幾乎被遺忘。
如今,她被稱作「東方居里夫人」「物理學第一夫人」。
大部分情況下,也只能跟隨前面二位男性科學家才能出現在公眾視野。
在接受采訪時,吳健雄對錯失諾獎表現出良好的風度,但內心也會有失落。
在跟友人的信件中,她說:
「當我的研究因為某些原因被人刻意忽視,依然深深傷害了我。」
黃令儀,中國龍芯之母。
開辟半導體專業和相關的實驗室。
從二極管、三極管、大規模集成電路,到中國自主研發設計的第一枚CPU芯片。
黃令儀見證并參與了中國微電子行業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中國節省上億元科研經費。
但當媒體渲染其成就時,卻只是將其稱為「長相普通的中國老太太」。
而屠呦呦獲頒諾獎之后。
也一度被質疑是「三無科學家」,被媒體描述為「一個快85歲的老太太」。
周迅在《功勛》中飾演屠呦呦
我們承認時代的局限性,也理解觀眾喜歡反差感的心理。
但為了流量,抹去她們的姓名,削弱她們的貢獻,未免太過不公平。
這也勢必會帶來惡性循環,加固可笑的偏見:
女性科學素質弱;
女生不適合學理科;
女性科學家貢獻少;
真功實績樸素的是「山東大姐」,有顏值的才女則成了「學媛」……
母親節剛剛過去,我們歌頌母親的崇高。
但也希望,每一位女性能夠掙脫標簽。
「xx之母」也好,「xx夫人」也罷。
這些稱呼背后,是一個個被模糊面目的杰出女性。
請歸還她們姓名。
如實敘述她們的成就,也沒有這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