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水門橋》大獲成功,而《四海》即使有沈騰、劉昊然、尹正、喬杉,依舊被很多網友吐槽。《水門橋》一路高歌,《四海》持續了兩天后,懸崖式下降,甚至落后于狙擊手。很多人說是因為電影有劉浩存參演,才會導致這么多人不去看,但其實原因不僅如此。
當然,劉浩存是占了部分的原因的,很多人實在不喜歡她,腦袋空空,父母也有黑歷史但她不是全部原因,最大的原因還在于電影本身,畢竟并不是每個看電影的人都認識劉浩存。《四海》是由韓寒執導,講述了周歡頌意外闖入擅長摩托車特技的少年吳仁耀的生活,他們終將名揚四海還是四海為家的故事。
作家出身,年輕成名的韓寒是當時的非主流。八年前,他轉型成為導演,先后推出了四部電影,有些成績還不錯。韓寒從一開始就有自己清晰的定位,他堅持自我的表達,無論是文藝青年還是賽車手,這些個人喜好在他的電影中一次又一次地出現。以前粉絲們非常喜歡,但在當今的環境下,什么小鎮青年和文藝青年,早已不是他想象的那樣了。
《四海》完全是韓寒個人意志的體現,演員大多是喜劇演員,但韓寒不想用喜劇來包裹主題,這就有一種割裂感。拋開什么車隊、賽車,《四海》呈現出來的就是一個俗套的愛情故事,并沒有什么新意。如果韓寒不改變自己講故事的方式,買賬的人只會越來越少。他不應該在局限于自己的世界里了,多看看其他人的作品。
有自己的風格當然是好的,但不能順應時代發展的風格只會被拋棄,只有善于創新,愿意嘗試改革,才能在時代前進的腳步中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