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綜藝節目的泛濫不僅讓觀眾們審美疲勞,綜藝節目的質量更是良莠不齊。很多節目為了收視率開始變得毫無底線,僅僅為了吸引觀眾們的眼球,這樣的做法當然讓人無法接受。
綜藝造假已經不是內幕,而是明目張膽地造假,這讓一眾網友無法忍受。他們通過各種方式予以聲討,并希望像這種沒有“營養”的節目可以盡早停播。
符合此種特質的綜藝節目有《非誠勿擾》、《變形記》、《最強大腦》和《中國好聲音》等。
一、《非誠勿擾》假相親真演戲
大多數觀眾對于《非誠勿擾》這檔節目并不陌生,作為至今為止最成功的一檔相親綜藝節目,《非誠勿擾》不僅創造了很難打破的收視記錄,更是接連引發了相親綜藝的熱潮。
在《非誠勿擾》這樣一檔現象級綜藝出現后,很多節目紛紛開始模仿這樣的模式,于是觀眾們開始在電視上看到越來越多相親綜藝的出現。
曾幾何時,《非誠勿擾》火到一塌糊涂,節目不僅帶動了主持人和嘉賓的人氣,就連前來相親的男女嘉賓也成為當年的熱門人物。除此之外,節目傳遞出來的價值觀和金句更是引發很大的討論。
從馬諾的“我寧愿坐在寶馬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車后座上笑”等言論火爆網絡開始,《非誠勿擾》更像是個“造星機”,讓一眾言論大膽,長相有辨識度的女人爆紅。
然而這樣拜金言論對于很多觀眾而言,難免會形成錯誤的誤導,也讓很多年輕男女的擇偶標準被影響。
在這樣一檔火爆的節目背后,難免會有人為的操作。有人爆料節目的男女嘉賓之間會有“劇本”,很多追求出名的人更是開始在節目中大放厥詞,讓節目的爭議越來越大,不過這也達到了節目組追求話題度和收視的目的。
有知情人士爆料稱,其實這些來相親的女人多是海選出來的,相當于演員。而來相親的男人里也有一些目的不純,所以幕前牽手,幕后分手一點也不稀奇。這樣一來,原本為解決感情問題的相親變成了一檔作秀,確實讓人非常失望,這樣的節目也不適合再播出,以免會帶來不好的影響。
而且,這檔節目為了吸引眼球經常會邀請一些特殊身份的人來參加節目,以普通人身份相親,最后揭密身份的時候令人大吃一驚。比如某知名富二代,再比如某公司大老板等等。而女嘉賓則多數都是演員來的,有人為了吸引關注,經常是語出驚人,不但物質而且世故,讓人們看到了如今拜金的女孩們的嘴臉。
這種節目確實是早就應該結束了,這種造假對社會的影響非常不好。因為《非誠勿擾》的火爆,各地方臺也相繼出現了各種相親類的欄目,也無一不是假的人物和假的故事,簡直侮辱觀眾。
二、《變形記》造假上癮,價值觀扭曲
如果要論哪個綜藝節目演得最真,結果最假,《變形記》當之無愧。
這檔節目作為湖南衛視當年的王牌節目,持續錄制了很多年,并且引發社會上的廣泛討論。
節目組每期會把一名在城市中迷失的“壞小孩”與農村中的“好孩子”交換,讓他們分別去到對方生活的地方體驗對方的人生,用這樣的方式改造城市的不良少年,也讓農村孩子看到不同的世界。
節目的立意很高,這樣前所未有的節目形式也很吸引人們的眼球,于是當年這檔節目的收視非常高。然而隨著節目的播出,人們發現事情的發展并不像設想的那么美好。很多城市的富二代在節目結束后,往往很快會回到自己原來的生活,短暫的交換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性格。
更加讓人失望的是,由于節目帶來的高關注度,這些城市的叛逆少年反而收獲了一大堆擁護者,很多人最后成為了網紅。長相出眾的楊桐在幾年后參加了男團選秀節目,并且憑借當年參加《變形記》積攢的人氣高位出道,如今已經是一名男團偶像。
當年深受人們喜歡的農村姑娘梁小友如今卻因為家庭的原因不得不輟學,為了生計而成為網紅。這樣的發展似乎與人們對于她的期待完全相反,很多觀眾對于她的選擇非常失望。然而從根本上來說,這樣的結局是因為這檔節目并非真心想要改變農村孩子的生活,更多像是在作秀,通過渲染煽情來賺取人們的眼淚。
在《變形記》里,窮人家的孩子對城市的向往是真的,對城市爸媽的喜歡是真的,富人家孩子對父母的恨是真的,對貧苦人家的不屑也是真的。但是節目結束后,富人家的孩子紛紛出道,窮人家的孩子被人所遺忘,這才是該綜藝最令人質疑的地方。
《變形記》之所以引人關注,是因為這里邊出現的都是一些少年,通過暫時變換人生來改變性格或是做事方法。雖然初衷是好的,但是因為許多是有故事情節設定的,而且為了吸引眼球,一些人物設定往往夸張至極。
比如說飯也要人喂的富二代女孩,再比如為了不參與勞作而拒絕吃飯的“真香哥”,再比如農村那些窮得飯都吃不上孩子等等,確實是塑造的有些夸張。而這檔節目本身良好的社會意義最后卻都淹沒在了為了收視率而不顧真假的程度上。讓人看著看著就產生了不舒服感,所以這類的綜藝確實需要停止。
三、《最強大腦》有多燒腦,內幕就有多黑暗
喜歡《最強大腦》的人不一定都是頂級聰明的人,但是一定是喜歡看熱鬧的。否則面對各種驚人的強者設定,不僅沒有感到厭惡,反而被各種撕逼戰吸引,可謂是喜好特殊。
日前有知情人士爆料稱,看似公平的《最強大腦》是有不少黑幕的。參加過該綜藝節目的選手也曾表示,自己原以為節目沒有黑幕,但是事實并不是如此。
這檔節目本身作為一檔科學類競技節目,因為形式足夠新穎,國內與之相似的節目少之又少,因此這檔節目格外受到好評。然而隨著節目的播出,越來越多的抄襲環節和爭議讓觀眾們對于這檔節目非常失望,節目的制片人桑潔更是因為自己狂妄的言論受到很多網友的抨擊。
《最強大腦》節目本身帶有競技的意味,因此對于這樣的節目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真實和公平,一旦節目無法保證本身的公平性,那么也就從根本上背離了節目的初衷。
四、《中國好聲音》不如改名《中國好編劇》
如果要問什么綜藝節目最容易逆襲,那么一定是《中國好聲音》;如果要問什么綜藝節目最喜歡哭哭啼啼,那么《中國好聲音》實至名歸;如果要問什么綜藝節目愛講故事和傾訴辛酸,那么《中國好聲音》絕對跑不了。
《中國好聲音》毫無疑問是最近幾年國內綜藝的巔峰,這檔節目最初從國外引進,新穎的形式迅速吸引觀眾的興趣。從第一季播出以來,節目開始一炮而紅,一連帶動了四位導師、熱門選手、甚至主持人的走紅,就連浙江衛視也在當年創造了超高的收視記錄。
很多觀眾最喜歡的就是四位導師的選人環節,幾位導師原本背對著選手,僅僅憑借選手們的聲音判斷是否轉身。相應的,選手也可以擁有選擇導師的權利,這時候導師們就會開始激烈的選人大戰,也因此出現了很多金句,比如那句“你的夢想是什么”。
很多選手都是草根出身,在自我介紹的環節很多人都會因為自己的經歷引發觀眾們的共情,讓人非常感動。然而在這樣的溫馨背后,卻存在著很多虛假。
不止導師們的選人環節存在節目組的指示,就連選手們的身世也存在造假行為。很多觀眾在知道這樣的事實后,都產生了一種被欺騙的感覺,自己的感動和眼淚也因此變得不值得了。
無論是贏了比賽就銷聲匿跡的梁博,還是被淘汰后火遍全國的周深,再到一爆火就被挖出黑料的男女選手,《中國好聲音》集故事性、話題性、逆襲等特質為一體,在國內綜藝中獨樹一幟。從節目的火爆程度來看,《中國好聲音》無疑是非常成功的,然而卻無法被稱作是一檔良心節目,畢竟為了收視率已經開始無底線炒作,這樣的節目下架才是對觀眾最好的交代。
五、綜藝造假及內幕如今已成通病和套路
劇情造假與內幕似乎已經成為了國內許多綜藝的通病,也讓無數觀眾看了倒胃口。如果說在綜藝類節目熱播之初,許多觀眾不知道這些綜藝有劇情有劇本的情況下看著還挺新穎和吸引眼球,那么在如今綜藝已經成熟而且有些泛濫的情況下,觀眾早已經審美疲勞,對于劇本設定已經免疫,甚至嗤之以鼻了。
而如果還沿用老的套路,老的操作方法,難免讓觀眾產生厭煩之感,這樣的綜藝也早就該停止播出了,如果再一季接一季的沒完沒了,那只能是浪費資源,更加有損一些藝人的形象,隨之而來的就是會消耗盡觀眾們的熱情。一旦觀眾沒有了觀看的欲望,那么這檔綜藝也就走到了盡頭,沒有再制作的必要了。那么往往之前的輝煌及好口碑也會隨之流失盡,不如盡早收手或是做下改變。
對于造假,人們往往是痛恨的,而綜藝內幕同樣是令人討厭。相比較而言,有一些真實而良心的綜藝就非常的具有優勢和看頭,也有著良好的口碑。比如《明星大偵探》,再比如《國家寶藏》等等,這些都是優秀的綜藝。
雖然《明星大偵探》也是有劇情和劇本的,但是那是節目需要,而且看的就是故事里的懸疑和偵破的情節。而《國家寶藏》這個綜藝一直口碑都非常高,可以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感受,也可以學到非常多的歷史文化和知識,非常具有意義。所以這類的綜藝,通常都是深受觀眾歡迎的,因為制作精良,節目組良心,能看到優秀所在。
總結
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霧里看花,紙里包不住火。
觀眾審美素質越來越高了,曾經大火的綜藝節目已經滿足不了觀眾的“胃口”,如果只是通過造假、編故事、營造話題等方式來宣傳節目,勢必面臨停播的風險。希望此類綜藝節目能夠反思,以免為人所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