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即將過半,電影行業的“寒冬”卻仍未結束。
原定5月8日母親節上映的《媽媽!》再次宣布撤檔,讓外界對電影行業又多了幾分擔憂。
回顧來看,上半年重要性僅次于“春節檔”的“五一檔”同樣未能有太多驚艷表現。
據燈塔平臺數據顯示,“五一”期間影院總票房僅為去年的17.6%,即便是票房排名第一的《我是真的討厭異地戀》在假期間也僅獲得了8749.9萬票房。
雖然影院的票房整體成績并不亮眼,但從票房成績來看,愛情片依舊是節假日檔期的“寵兒”。不論是去年五一檔光線傳媒的《你的婚禮》拿下票房冠軍,還是今年情人節檔三部愛情片拿下單日2.5億,都在印證這一規律。不過,耀眼的票房卻并未與電影口碑實現雙向奔赴。
事實上,目前的國產愛情片普遍面臨同質化嚴重,整體口碑下降的現狀。觀眾對愛情片的期待也在逐漸走低,甚至一聽到七個字以上的愛情片電影就給它他扣上了“爛片”的帽子。
作為曾經廣受歡迎的電影品類,愛情片如何才能擺脫當前這種賣座不賣好的尷尬局面?
小成本愛情片的財富密碼
“五一檔”,一直以來都是影院的黃金檔期,但今年的情況卻略有不同。
據燈塔平臺數據顯示,受影院營業率不高的影響,五一檔共有8部電影臨時宣布撤檔,最終僅有5部新片上映。最終還在一片冷清中收場,燈塔數據顯示,2022“五一檔”總票房僅為2.95億元。
而檔期票房前三的影片分別為:《我是真的討厭異地戀》、《壞蛋聯盟》、《神奇動物:鄧布利多之謎》,其中愛情片《我是真的討厭異地戀》摘得“五一檔”票房冠軍。
事實上,不光是“五一”,在情人節、元旦節、甚至春節等諸多黃金檔期中,愛情片都占據了較大的比重和票房。2022年情人節期間,愛情片《十年一品溫如言》排片占比達到20.3%,票房占比27.3%,上映當天票房即已破億,領跑情人節檔。
而國產愛情片大規模出現的源頭,可以追溯到2013年的《致青春》,在僅僅幾百萬成本投入的情況下,愛情片《致青春》的票房高達7億,收益驚人。自此之后,由于愛情片成本低、周期短、回報高的特點,很快便成為了影院和制片方最愛的題材之一。
那么,為什么愛情片往往能夠以小博大,獲得大量票房呢?
總結起來無非是三個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愛情電影本身契合了觀眾的需求。據燈塔平臺的數據顯示,目前電影院的主要受眾還是由情侶和夫妻組成。在這種情況下,愛情片里面的故事與細膩情感能夠引發許多觀眾共情,愛情題材的電影也自然更加容易被觀眾所接受。
正如這次“五一檔”的票房冠軍《我是真的討厭異地戀》,就是針對疫情當前,許多情侶異地很難見面,在這種角度下的影視內容,很容易引起情侶與電影之間的共鳴。
其次是檔期所具有的天然儀式感。在消費觀念不斷變化的當下,儀式感逐漸被看重。就像情侶之間互送秋天里的第一杯奶茶、在節假日看一部電影也成為了一種儀式感,這也是為何電影行業如此看重紀念檔期的原因。
尤其是情人節,七夕節、520、521等一切與愛情相關的日子,都會成為愛情電影的黃金檔期。以2022年情人節為例,當天共有三部愛情片上映,其中《十年一品溫如言》以首日票房1.4億奪下票房冠軍。
最后是出品方、制片方等的精準營銷。由于電影上映的特殊形式,電影的前期鋪墊往往能夠在上映前讓觀眾做出是否觀影的決定。因此,上映前精準營銷的成效很大程度上會影響電影的最終票房。
《我是真的討厭異地戀》出品方便通過“你們堅守愛情,我們堅守電影”的營銷戰略來吸引諸多異地戀情侶,事實也證明了這一策略的正確性,上映后連續四天成為票房日冠。
以往的經典案例還有2018年的《地球最后的夜晚》,在這部電影上映之前,營銷戰略就定在了“一吻跨年”的點上,影片方大范圍的宣傳“應該帶著最愛的人在最值得紀念的時刻看這場電影”,這種精準營銷使其在預售當天就超過了1億的票房。
愛情電影契合了大多數觀眾的需求,借助檔期的儀式感,在精準營銷的前提下,確實可以以更低的成本獲得獲得較高的票房。但隨著這種模式的同質化,觀眾對愛情片的期待逐漸削弱,愛情片的這一財富桿杠還能撬動多少票房呢?
當藝術淪為批發產品
在《我是真的討厭異地戀》上映之后,盡管取得了“五一檔”的票房冠軍,但電影仍然沒有讓觀眾擺脫對國產愛情片的刻板印象。
在豆瓣上,網友的評論普遍認為影片缺乏故事性,拍的像紀錄片。其中一位看過影片的網友評論“這種電影才像阿斯巴甜,沒有情感,全是人工合成,真不知道一直批量復制這種國產愛情片有什么意義”。
不能否認“網友的看法并不能代表全部觀眾的想法”這一觀點,但從中也可以看出“觀眾苦同質化國產愛情片久矣。”倘若仔細分析那些評分在3分以下并被諸多網友瘋狂吐槽的國產愛情片,能夠發現許多共同點。
比如內容的同質化,這些愛情片中大部分都會從學生時代的愛情開始,然后通過事故、得病、出國、誤會等各種理由分離男女主,最后在一系列較為老套的劇情中迎來結尾。
除去同質化的內容,這些電影里較為顛覆扭曲的愛情觀往往會讓觀眾瞠目結舌,電影內容也充斥著具有爭議的話題,仿佛不摔碎幾個酒瓶、不在深夜撕心裂肺的哭鬧就不足以證明感情的存在。
這種愛情片的產生與制片方將愛情片當成純粹盈利工具的原因是分不開的,因其低成本、周期短的特點,制片方將愛情片的制作當成了一個炮制流程,秉著廣撒網的原則,往往像流水線作業一樣生產多部單一化的作品。但對制片方來說,這種買賣穩賺不虧。
以2015年上映的《新娘大作戰》《戀愛中的城市》等影片為例,據燈塔平臺數據顯示,其當天票房往往會占到總票房的50%以上,但“檔期”后的票房曲線大多都會持續下滑。
當藝術淪為批發產品,檔期中的國產愛情片通常就是“一錘子買賣”,難以避免“隔天失去商業價值”的尷尬。在這種情況下,國產愛情片想要提高整體質量,還是應該多借鑒一些優質影片的打磨經驗。
拒絕“一錘子”買賣
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2022年情人節上映的三部影片,次日排片明顯下跌。《十年一品溫如言》 從20%下跌至13.2%,《好想去你的世界愛你》從17.2%下跌至4.5%,《不要忘記我愛你》從18.6%下跌至1.9%。
如何讓國產愛情片擁有更多質變的可能,應該成為行業持續關注的課題。
從影片的生產模式與內容層次兩個方面或許能窺得一二。
毫無疑問,低成本往往就意味著低風險,對于一心想要盈利的資本來說,以低成本愛情片來獲得高票房是最穩妥的模式。但這種模式很難長存,長遠來看損失的是團隊和影視公司的口碑。這并不是沒有例子,盡管光線傳媒憑借著2021年《你的婚禮》和2022年“五一檔”的票房冠軍獲得了經濟收益,但部分觀眾也對其形成了影片質量不佳的刻板印象。
事實上,國產愛情片的制片方應該改變這種短淺的生產模式,適當的提升成本投入,保障優質影片的產出,通過影片的后續收入和IP商業化來獲得長遠的收益。而這種收益是要遠遠優于現階段這種“一錘子”買賣的。
較為經典的是卡梅隆導演的《泰坦尼克號》,當年制片方投入了整整2億美金以上,在影片問世前,許多人都認為《泰坦尼克號》必敗無疑。上映第一周票房只拿到了2800萬美元的回饋。但在第二周時,《泰坦尼克號》票房逐漸回春,最終獲得了北美6億美金,全球票房18億美金的好成績,而《泰坦尼克號》的后續IP開發也為制片方帶來大量經濟與口碑上的收益。
理想主義的花,終究會盛開在浪漫主義的土壤里,愛情片終究屬于藝術形式,制片方在制作愛情片的過程中,應該始終保持熱情,重視影片質量,而不是僅僅將其當作一個盈利的工具。畢竟,放長線,才能釣大魚。
在內容層次上,國產愛情片可以適當加強劇情故事性,在影片中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參照那些優質影視作品,其主題情感能夠很自然的融入到故事線中,而諸多國產愛情片普遍缺乏足夠精彩的主線,更別說副線點綴。
其次,國產愛情片需要樹立正確的愛情觀,一部只知道強行矯情造作的愛情片是不可能成為佳作的。影片主題的塑造需要將情感表達更加純粹化,甚至脫離愛情上升到更高的層次。
《羅馬假日》中的主題便是如此,其女主角安妮公主作為國家的繼承人,最后并沒有成為老套愛情片中那種為愛拋棄一切的女主,而是決定放棄自己的所愛,選擇回去履行自己的責任。在安妮公主24小時的出逃中,影片闡述了人性自由的崇高,也表達了愛與責任的重要。
綜合來看,愛情片這幾年的口碑滑坡,缺乏優質內容是最根本的原因。片方可以憑借宣發來完成愛情片的“一錘子”買賣,但這種方式并是持續發展的方法論。想讓這類影片能夠保持長虹,更需要制片方改變短淺的生產模式,發掘更有價值的內容質量。
來源:松果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