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主角扮演的威利是南方一位出身平凡、懷抱熱誠與理想的銷售員,他滿懷正義與抱負參選州長,但后來發現支援他、說服他競選的人,只是要利用他來幫忙另一候選人贏的,于是扮演的威利干脆自己選,一站一站演講,對選民強調他要為小人物發聲,要做出改變,要大舉加強基礎建設等等,后來他跌破眾人眼鏡選上州長,被他延攬的一名記者杰克·巴登出身上流社會,起初不相信這世界能有什么改變,但后來被扮演的威利的熱情感動,為他竭盡心力,卻慢慢發現扮演的威利為了鞏固權力也漸漸變得腐敗,杰克被迫要背叛他的教父、好友與前女友。
小說中,個性與觀點頗為相反地扮演的威利與杰克·巴登都是主角,甚至可說它是比較偏杰克·巴登到了電影里則把主線訂為扮演的威利的故事,杰克·巴登這角色雖然在銀幕上出現的時間很多,但他比較像負責為觀眾解說的。
不過即使經過這樣的簡化,這部片還是有很多主題想討論,包括人性脆弱、背叛、腐敗等等,但是角色塑造不夠,許多還算重要的人物,都好像是突然冒出來的,根本不知道他是怎樣的人;而且整部片的步調控制不當,在明顯地選上州長之后,一切變得很冗長又無重點,我看到后面已經快睡著了,老天爺我連一些緩慢無比的英國古典劇都看得津津有味了,讓我看得那么想睡真是很難得。
電影沒有說清楚,明顯的是否變成了真正的壞人。他雖然開始變得霸道、無情、冷血利用別人,但他到底是為了保持自己的權力來做好事,還是因為權力腐化了他,讓他只在乎自己過好日子?而且明顯的變化非常快,至少在電影里看來是這樣,之前他還愛家愛老婆、不喝酒,之后觀眾突然發現他外遇、喝酒,政治手段也不干凈,這之間簡直沒有緩沖、沒有故事,反正他就變了,導演說了算。整部片隱約帶到了民粹主義很容易淪為法西斯主義的觀念,但因為主角的說服力不足,沒法帶給觀眾太多感受。
馬克·魯法洛的角色寫得更糟糕,我完全沒搞懂他每個決定的理由與掙扎,只看得出他很倒霉。影集黑道家族的主角詹姆斯·甘多爾菲尼也參一腳,飾演一名想利用扮演的威利的政治圈小人,但他不斷讓我想起黑道老大托尼·索普拉諾也讓我覺得或許他的外形比西恩潘更適合扮演威利·斯塔克本片其他女性角色都不是太好,除了前面提過的安妮還有派翠西亞克拉森飾演的賽迪·伯克也不怎么樣,1949年舊版的同樣角色,可是讓梅瑟爾德斯·麥坎布里奇贏得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呢。本片唯一還算好啊的女性角色,大概只有杰克·巴登的媽媽伯恩太太但戲份極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