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月的一天,黑龍江齊齊哈哈爾市前往碾子山的公路上行駛著一輛客車。
那些日子臨近春節,回家過年和采購年貨的人非常多。這天上午,公路上搖搖晃晃地行駛著一輛“大雙節”長途客車。這輛客車核載54人,但實際上擠了86名乘客,還都是大包小包的行李。
外面是零下三十多度的氣溫,車門車窗緊閉,乘客都搖搖晃晃、昏昏欲睡。客車大概行駛到龍江縣龍興鎮文化村附近時,駕駛室里忽然冒出了煙,緊接著就竄出一股小火苗。最先發現的乘客大喊起來,所有人都被驚醒了。
司機驚慌失措,緊急停車后竟然直接翻窗跳了出去。車門沒有打開,里面的乘客慌了,擠作一團。等司機回過神來,再想進入駕駛室打開氣動門,已經不可能了,駕駛室里的火猛烈燃燒,根本進不去。
最前面的乘客開始往后面擠,車門附近的人想把門撬開,但車門紋絲不動。最后面的人也亂成一團,有人試圖用拳頭砸開車窗,但被冰霜凍住的車窗紋絲不動。濃煙開始往車廂里飄散,大人小孩哭成一團。
就在這時候,坐在后排靠窗的一個年輕人,從自己的工具包里拿出一把斧子,用盡全身力氣砸向車窗,嘩啦一聲玻璃碎了,一股寒風瞬間灌進了車廂。其他乘客看到這一幕,立刻朝這邊擠過來,爭先恐后地想出去。
失去理智的人擠成一團,誰也出不去。
宋鳳河
就在此時,被擠在里面的年輕人舉起斧頭,大喊著讓所有人讓開。大家明白了什么意思,閃出了一條路,年輕人拎著斧子把一扇扇車窗砸碎,乘客這才紛紛跳窗逃生。當乘客都逃出來后,車廂里已經濃煙滾滾,小伙子也跳了出來。此時,他聽到車里竟然還有呼喊聲,一個農村婦女跑過來說,自己的孩子還在里面。
小伙子來不及多想,冒著濃煙和烈火爬進了車廂,又救出了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和一個嬰兒。小伙子滿手滿臉都是黑灰和血泡,頭發眉毛都被大火燎光,外面的大衣也被燒成了碎布片子,但是他憑著一把斧頭救出了85條人命。
小伙子名叫宋鳳河,21歲,是吉林市烏拉街鎮公拉瑪村的農民。因為會做木工,這次是趁著春節前,準備到林區找點活干,賺些錢過年。誰也沒想到,他工具包里的斧子,竟然派上了大用場。
被宋鳳河救出來的人,紛紛跑過來感謝他的救命之恩。下午,客運公司派來了另一輛車,把乘客都送到了碾子山客運站。齊齊哈爾市交通安全局也成立了一個調查組,來調查這起事件。一位老干部聽完了乘客的敘述,對宋鳳河千恩萬謝,然后帶他去衛生所簡單治療,之后到小飯店點了四個肉菜,老白干隨便喝。
看宋鳳河衣服都燒壞了,調查組又送來了客運公司職員的工裝褲,以及一件羊皮大衣。客運公司的領導同時表示,宋鳳河有什么要求盡管提,一定想辦法滿足。
宋鳳河也是個老實人,想了半天,只希望客運公司能給家鄉寫一封感謝信,讓領導知道自己救人的事情,這樣他就有資格入團了。客運公司的領導一聽,爽快地答應了。于是,宋鳳河在一張紙上寫下了自己的地址,交給了客運公司的人。
回到家之后的宋鳳河,天天盼著感謝信。
七八十年代的東北農村
一把斧頭救了85條人命,宋鳳河回到家鄉就告訴了親友鄰居,還說很快感謝信就會送過來。村里的男女青年聽說了,紛紛跑過來看望宋鳳河,都羨慕壞了。這下不僅入團沒問題了,以后還成了“救人英雄”,多美啊!
騎著28自行車的郵遞員,是宋鳳河最盼望的人。但是,三天過去了,沒有感謝信。一個月過去了,感謝信還是沒來。三個月過去了,依然沒有消息……宋鳳河急壞了,他擔心信在路上被弄丟了,又擔心客運公司根本沒寫這封信。
村里人開始議論紛紛,說宋鳳河其實沒救人,都是瞎編的。入團沒希望了,很多親戚朋友也不上門了,宋鳳河開始沉默寡言,連出門都少了。
父親告訴他,要不去一趟客運公司吧,問問啥情況。這要是剛開始那幾天,他毫不猶豫就會去問問,但是現在,被村里人質疑和嘲笑,宋鳳河變得膽怯了。那個年代,流行“做好事不留名”,哪有自己上門要感謝信的道理?再說了,專門跑去黑龍江一趟,萬一要不來感謝信,那不更丟人了?
宋鳳河想來想去,決定不去了。村里人指指點點,甚至家人都開始有些懷疑,宋鳳河憋了一肚子委屈,經常淚流滿面。之后,他就常常出門做木工,回來之后也盡量躲著村里人。只要有人看到他,就會嘲笑說,是不是又去救人了,這次有感謝信了吧!
1992年6月,宋鳳河的父親彌留之際,還在想著這件事,他害怕兒子真的撒了謊。父親去世后,宋鳳河更痛苦了,明明做了一件大好事,為什么“不得好報”呢?
宋鳳河一直生活在痛苦中,他的命運也更加坎坷。
八九十年代買大白菜
好人不一定有好運,宋鳳河沒有想到,厄運會接二連三地找上他。1997年1月,農歷小年的第二天,他駕駛農用三輪車拉白菜到輝南縣城去賣。賣菜要趕早市,宋鳳河半夜就出發了,車上滿滿的白菜,他只能小心翼翼地行駛。
沒想到,走到半路,前方忽然出現一輛大卡車,閃著刺眼的燈光飛馳而來。宋鳳河被閃得看不清路,趕緊把車開到路邊躲避。結果,他的農用車翻下了十多米的大溝,那輛大卡車則直接離開了。
農用車摔壞了,宋鳳河右臂肱骨粉碎性骨折。深更半夜又是荒郊野外,宋鳳河忍著劇痛,爬上公路,一瘸一拐地走到天亮,才終于來到縣城,到縣醫院緊急處理了傷口。因為傷勢重,他又住進了吉林的一家醫院。
過年后,宋鳳河正躺在醫院的病床上輸液,大兒子宋斌來了。宋斌在吉林一所專科學校讀書,剛剛開學沒幾天,學校讓交學費,要2400元。但是,家里條件本來就不好,看病又花了不少錢,妻子手中現在只有2300元錢了。
宋鳳河二話不說,立刻辦理了出院手續,不治了。主治醫生對他說,如果現在停止治療,很有可能會得骨髓炎,那就麻煩了。但是,宋鳳河還是毫不猶豫地出院了。后來,宋鳳河外出賣菜,又一次遭遇車禍,再次摔斷了右臂,喪失了勞動能力。
2002年,宋鳳河病情惡化。
病痛讓宋鳳河只能躺在炕上
他的雙腿開始疼痛難忍,這是股骨頭壞死的先兆。多年前救人時摔壞了腰部,現在也開始疼起來。很快,宋鳳河就難以行走,甚至連下床都很困難。
家里種了幾畝地的大白菜,但是宋鳳河不能干活,妻子一人又忙不過來,眼睜睜地看著爛在了地里。家里現在窮困潦倒,還欠著幾萬元的外債,宋鳳河的日子越來越苦。妻子為了多干些活,經常早上做了飯留在電飯煲里,讓宋鳳河簡單吃一些,自己下午干完活再回來做飯。
有一天傍晚,妻子干完活回來,問丈夫吃午飯了沒,宋鳳河笑著說:“還沒吃。”妻子趕緊問:“飯不是在旁邊的電飯鍋里嗎?”宋鳳河嘿嘿笑了笑,說:“我,我夠不著……”此時的宋鳳河,連挪動一下都很困難了。妻子的眼淚一下子就涌了出來,人這輩子咋就這么苦呢?
2005年初,宋鳳河終于做了一個決定,他要寫信求證,想辦法證明自己曾經的救人舉動,還自己一個清白。宋鳳河強撐著身子坐了起來,用左手托著右手腕,一個字一個字地寫,用了整整一天時間,寫了一封6頁紙的長信。在信中,他描述了當年救人的經過,希望能得到證明。之后,他讓妻子把信分別寄給了齊齊哈爾公路客運公司和碾子山客運公司。
宋鳳河把信復印了12份,又寄給了省內的多家媒體。很快,就有兩家媒體報道了這件事,有一家媒體還在文章結尾呼吁:“您是否就是當年事故中的乘客?您是否記得有人冒死救過您?您忍心看著救命恩人委屈一生嗎?如果您是知情者,希望勇敢地站出來為他作證!”
2005年春節后的一天,家住內蒙古扎蘭屯哈拉蘇鎮的于柏青,無意中翻看報紙,發現了一篇題為《我救了八十五條命,我沒撒謊》的文章,這篇文章的內容,讓他大吃一驚。原來,自己的妻子戴桂芬和岳母楊秀婷,就是當年那輛車上的乘客,27年過去了,兩人還經常念叨這件事呢。
于是,于柏青把報紙讀給了岳母聽,老人家聽完之后,當即決定要寫信,給宋鳳河當證明人。信寫好了,于柏青還寄去了200元錢表示感謝。
收到信之后,宋鳳河淚流滿面,這證明他沒有說謊。
宋鳳河
宋鳳河把這封信復印了幾百份,在村子里到處張貼,讓人們知道他沒有說謊。之后,他又拄著拐杖來到父親的墳前,告訴父親有人能給他證明了……
2005年5月,碾子山客運公司的信也來了。但是,客運公司雖然承認了1978年的起火事故,卻因為年代久遠,查不到關于宋鳳河救人的記錄,所以暫時無法證明。宋鳳河很難過,畢竟客運公司的證明,才是真正的“官方證明”,他的救人事跡還是得不到承認。
2005年5月下旬,央視《共同關注》欄目組來了,對此事進行跟蹤采訪。宋鳳河奔波兩天,到內蒙古扎蘭屯見到了于柏青,也見到了自己當年救下的楊秀婷和戴桂芬。戴桂芬看到這個拄著雙拐、步履蹣跚,而且蒼老憔悴的中年人,連聲說:“不像,一點兒也不像。”
在戴桂芬的記憶中,宋鳳河還是那個手持斧頭,英勇救人的年輕小伙子。但是,楊秀婷老人一眼就認出了宋鳳河,她緊緊抱住救命恩人,老淚縱橫。之后,宋鳳河又到了碾子山客運公司隸屬的齊齊哈爾市中通公交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時間久遠,真的無法查到當年沒寄感謝信的原因。但根據目擊者證實,以及宋鳳河帶來的羊皮大衣和工裝褲,公司可以確認宋鳳河當年救人的事實。
很快,宋鳳河的事跡又得到了中華見義勇為基金會等部門的確認,整整27年,宋鳳河終于不用再委屈了。同年8月,宋鳳河又得到了相關醫院的免費治療,身體狀況逐漸轉好……
憋在心里27年的痛苦,是一般人無法想象的。好人應該有好報,但愿以后不會再有這種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