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眼睛》雖是提姆波頓導演的,但他大部分作品里的詭譎黑暗風格,并未在此出現。這算是波頓作品中少數比較像在真實世界里發生的片。50年代,瑪格麗特是一位畫家,帶著女兒逃離上一段婚姻之后,與另一位畫家沃爾特·基恩結婚,后來瑪格麗特的畫作卻被丈夫占為己有,以沃爾特的名義展出與出售,瑪格麗特也越來越像被禁錮的囚鳥。
瑪格麗特的作品算不算藝術、有沒有藝術價值,依舊有爭議,不過本片并不想加入戰局,瑪格麗特的夫妻關系以及沃爾特的騙局才是重點。
但觀察片中對于瑪格麗特角色的關愛與同情、電影開頭引用安迪沃荷的言論、以及提姆波頓有收藏瑪格麗特畫作的事實,或許提姆波頓想簡單表達的是,這些藝術家都是真誠表達他們心中的想法,無論如何他們的努力都值得認可。但老實說,我會想在片中看見更多這方面的探究,或至少呈現以下,瑪格麗特對自己作品被大眾喜歡卻被評論家批評甚至唾棄是什麼感覺?這點甚至導演提姆波頓恐怕也常親身體驗。
當我看到片中的沃爾特問出“僅僅因為人們喜歡我的工作,這會讓我的工作變得糟糕嗎?”時,我仿佛看見波頓在問同一個問題。不過,既然瑪格麗特的藝術本身不算本片主題,焦點就變成了她的生平。在她生長的年代,女人離性別平等還相當遙遠,連離個婚都算是丑聞。當時的單親媽媽處境極為艱難,瑪格麗特為了生存考量,倉促找人結婚,期待被拯救,對很多事情不敢違逆,也是情有可原。后來因為謊已經起了頭,她缺乏自信、需要錢、又已是共犯,只好配合丈夫說謊,佯裝那些畫作是老公畫的。
諷刺的是,當她的畫作越成功,她的日子卻沒變好,反而越悲慘,簡直跟地下工廠生產線的女工沒兩樣,她得無時無刻趕工,沒時間陪女兒,還得向女兒隱瞞,兩人的距離越來越大,知心好友也漸行漸遠。我最喜歡的一幕是瑪格麗特在超市時,她的畫作與康寶濃湯的相映,這幕沒有一句話,卻彷彿承載了千言萬語,鎮日趕作品的瑪格麗特看起來失魂落魄,她的心血結晶跟平價快餐一樣在超市擺得滿坑滿谷,而她一身樸素主婦樣走在那兒沒人知道這人就是當紅畫作作者,漸漸地她彷彿看見每個人都有著她作品中的大眼睛。
多少諷刺、無奈就藏在如此簡單的畫面中。這樣的背景與處境,讓人很同情瑪格麗特但可惜的是,我會希望看到夫妻之間相處細節與互動模式的更多面向,而非只從惡霸與受害者的角度來切入。或者可藉由更多瑪格麗特與好友迪恩或女兒的交談及相處,來表現更多瑪格麗特的想法、掙扎、擔憂與折磨,以及后來信仰如何影響她等等,而不是如本片這般幾乎只看沃爾特?;ㄕ?,其他就快速掃過。
當然,沃爾特是個很有趣的人物,他非常復雜,結合許多特質于一身,他知道如何討好別人、說服別人,同時又有可怕的一面,甚至觀眾會開始懷疑他到底是自信過頭,還是有妄想癥。可是,畢竟本片的故事主干是瑪格麗特從頭到尾貫穿的是她的成長改變與領悟,而她與沃爾特的婚姻與合伙關系,是促成這項改變最重要的因素,可惜整部片看下來,沃爾特這角色實在太搶戲,瑪格麗特的著墨反而相對不足,連讓她真正下定決心澄清真相的宗教影響都只是簡單帶過,因此最后一幕原本應是全片高潮,我感受到的情緒卻不是很強。
或者,若干脆把故事變成沃爾特的話,結尾也以沃爾特為主,搞不好也會很有趣。畢竟,沃爾特也不是完全一無是處,若不是他的營銷長才,或許瑪格麗特永遠沒機會讓人看見她作品、或是被稱為畫家,甚至難以養大她女兒,沃爾特這樣的怪胎搞不好也是很精彩的電影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