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戛納月。
五月下旬,戛納國際電影節將如期舉行。之前我們仔細介紹過本屆入圍戛納主競賽單元的影片,其中除了樸贊郁和是枝裕和的新作之外,我個人最期待大衛·柯南伯格的新片《未來罪行》。
不只是因為影片設定新奇,只看預告就知道尺度不小,也是因為卡司陣容極為亮眼。“阿拉貢”維果·莫滕森擔當男主,女主角則有兩位,法蘭西玫瑰蕾雅·賽杜以及“小K”克里斯汀·斯圖爾特。我的關注點在克里斯汀·斯圖爾特身上。
肉眼可見,小K的演員之路走的是越來越順了。去年剛去過威尼斯,今年她又來到了戛納。奧斯卡影后的提名,她也剛剛拿過了。新作不斷,合作的也都是名導和大腕。從頂流偶像到一線電影咖這道坎,她算是邁過去了。可千萬別小看了這道坎。不信你看看國內的諸多流量明星,有的人倒是很努力地堅持演戲,但怎么都不開竅,有的人則干脆已經放棄,奔向了來錢更快的綜藝。國外也一樣。有太多剛出道時大紅大紫卻很快進入瓶頸期并最終泯然于眾人的例子,像小K這樣能在一堆負面評價中殺出重圍的人,還真沒有幾個。
前段時間我們寫艾瑪·沃特森時→赫敏這么快就老了?,很多朋友在留言中提到了小K。不得不說,這兩個人還真有可以比較之處。她們都是憑借大熱的系列電影而大紅大紫,也都在系列電影完結后選擇轉型,又都一度因為演技不佳而飽受詬病。無比相似,但這只是她們人生上半場所發生的事情。目前來看,僅就演員這一身份而言,艾瑪·沃特森落入了進退失據的境地,轉型并不成功,而小K卻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一片天地。
我無意對二人進行更細致的比較,只聊幾句。艾瑪和小K在性格上最大的區別或許在于,前者更在意外界對自己的看法,而后者更看重自己心底想要的東西。艾瑪在《哈利·波特》完結后的紅與黑都與性格有關,她是天生的公眾人物,總是喜歡代表各種各樣的聲音,久而久之,就容易失去自己。小K則是一個反面,從氣質到所作所為,她的標簽從來都是“叛逆”,她也樂得接受這樣的標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拍自己想拍的電影。
作為演員,顯然是后者具備更多的可能性。當然,“叛逆”并不是小K的第一個標簽,大多數觀眾初識小K時,她還被大家叫做暮光女。《暮光之城》之于北美,很像是《小時代》之于內地,有太多人聞著就覺得臭,但不影響有更多的人吃著還覺得香。
五部《暮光之城》,堪稱一代少男少女的青春回憶,百歲吸血鬼愛上面癱少女的故事,雖然俗套且充滿了槽點,卻還是贏得了無數大媽的心。《暮光之城》系列電影的風靡全球,讓在片中飾演女主角貝拉的小K一夜爆紅,但這個角色給小K帶來的利,未必大于弊。那些年,大家提起“暮光女”,除了對顏值大為稱贊之外,頂多再關注關注花邊新聞,至于她的演技,是公認的不存在的東西。小K在《暮光之城》里的表演,也的確是災難級的。
捋頭發、擠眼睛、咬嘴唇,這是小K飾演貝拉時的常規動作,前陣子我為了寫稿又重溫了《暮光之城》,看多了小K復制粘貼般的表情,配合毫無邏輯的劇情,我的腦海中頻繁出現著兩個大字:便秘。看《暮光之城》這一系列電影,觀眾們會記住貝拉擠不出番茄醬的名場面,記住她和嫩牛五方的無數次毫無意義的對視,記住那些初中生都不好意思編出來的臺詞,同時也會記住,克里斯汀·斯圖爾特是個演技很差的流量演員,顏值很高,卻只適合充當花瓶。
演完《暮光之城》之后,過高的曝光度讓小K飽受困擾,戀情所帶來的負面新聞也一度讓她聲名狼藉,演了幾部戲,也并沒有收獲太多好評。一出“流量小花爆火后迅速過氣”的戲碼似乎就在眼前了。但小K沒讓它發生。她在《暮光之城》里的演技有多迷,她對于自己演藝生涯的規劃就有多清醒。靠《暮光之城》成名之后,她并沒有急于賺大錢賺快錢,接戲更側重于小成本的文藝片,而不是一味投身商業大制作,消費自己流量偶像的身份。她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也明白自己適合什么。要知道,她早在演《暮光之城》之前就在電影圈小有名氣了,12歲時她就出演過大衛·芬奇的《戰栗空間》,搭檔的是影后朱迪·福斯特,17歲時演西恩·潘的《荒野生存》,戲份不多,卻飽受好評,羅伯特·帕丁森當初之所以選擇出演《暮光之城》,正是因為他看過《荒野生存》,非常欣賞小K,想要和她搭戲。
說起來,小K的氣質和她童年時合作過的朱迪·福斯特還真有些相似,英氣十足的眉眼,剛柔并濟的五官,有叛逆感,更有破碎感。
這種氣質,當然是演文藝片會更出彩一些。她演《白雪公主與獵人》這樣的平庸大片,表演生硬呆板,連顏值都被塞隆艷壓,但她到了很多小成本的文藝片里,就能拿出亮眼表現。
比如,在《逃亡樂隊》里,她演美國傳奇搖滾巨星瓊·杰特,演出了那種狂野的性感,就得到了瓊本人的高度評價。
在《歡迎來到利雷家》中,小K和《黑道家族》男主詹姆斯·甘多菲尼對戲,演一個脫衣舞娘,她把角色外表叛逆內心脆弱的狀態詮釋得極好,有一場生病后害怕緊張又怕被責怪的戲,她的表情處理得非常到位,并不是像很多人說的那樣,演什么都一個表情。
這樣的電影接得多了,多半不會讓她更“紅”,也不會為她賺到更多的片酬,但會讓更多的大導演知道,克里斯汀·斯圖爾特是個用心演戲的演員,而且很有可塑性。于是,我們看到這些年里陸續有大導演選擇和小K合作。從阿薩亞斯到伍迪·艾倫到李安再到柯南伯格,他們選擇讓小K出演自己的電影,當然不是因為她演過《暮光之城》,因為她自帶流量,而是因為她身上有著獨特的氣質,因為她那張臉太適合演戲。小K與生俱來的厭世感和叛逆感,讓她得以在一部部電影里成為導演傳遞情緒的出口,李安拍《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小K演主角的姐姐,導演的反戰情緒,便是靠這個角色直抒胸臆。在阿薩亞斯的《私人采購員》和《錫爾斯瑪利亞》中,她則擔負了更重要的角色,詮釋出復雜的心境。
我特別喜歡小K在《錫爾斯瑪利亞》中的表演。影片中,朱麗葉·比諾什飾演女主角,一個輝煌不再的中年女演員,為了重演自己當年主演的一出話劇,她讓女助理陪自己排練。有趣的是,原本在那出話劇里,年輕時的女主角飾演的是充滿野心和魅力的少女,戲中,少女吸引了成熟的女上司并最終導致了自己的死亡。如今,人到中年的女主角只能飾演女上司,而女助理則充當少女一角給她對戲。飾演女助理的正是小K。
戲劇和現實中身份的重疊讓女助理這一角色充滿了戲劇張力,小K的表演則細膩而準確,將女助理身上的焦慮和不安演繹得極好,和朱麗葉·比諾什所飾角色的神經質相得益彰,有場她開車停在路邊嘔吐喘息的戲,很能讓觀眾共情。值得一提的是,小K接戲更看重角色而非番位,只要能和好導演好演員合作,她并不介意作配。其實,和頂級演員一起演戲,對于年輕演員來說往往是不小的挑戰,演得再好,也會被襯托得平庸,演得不好,則極容易遭遇差評。小K這些年里,和朱麗葉·比諾什一起演過《錫爾斯瑪利亞》,和朱利安·摩爾一起演過《依然愛麗絲》,這可都是當今影壇女演員里天花板級別的存在,但她敢于去和這樣的演員對戲,并且表現不賴,此中所展現出的勇氣和努力,就已經很值得稱贊了。
能和這些大導演和頂級演員合作,演技得到長進也是必然的事情。如今的小K,依然算不上是演技特別厲害的演員,但和十年前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去年,一部《斯賓塞》讓她拿到了奧斯卡影后提名,很多觀眾大呼離譜,說小K演得戴安娜王妃“不像”,不夠端莊,太過歇斯底里了一些。
像不像,我不好說,不過和戴妃關系很好的英國王室主廚稱贊過小K的表演形神兼備,倒是可供參考。
個人覺得,小K的表演雖然仍有過于賣力之嫌,但她將戴妃在不幸福的婚姻中那種想要逃脫卻囿于現實的無奈感演了出來,她演出了戴安娜在扮演戴妃這一人生角色的間離感,這一切,在她和查爾斯那場隔著臺球桌的對戲體現得最為明顯。
我始終認為,《斯賓塞》是部在國內被低估的電影,雖然劇本存在瑕疵,但導演的立意和演員的表演都屬上乘,小K能憑借該片提名奧斯卡影后,并不是沒有道理。就這么一直演下去,氣質獨特又顏值出眾的小K只會顯得越來越珍貴,成為更多大導演爭搶的對象。
說到底,流量轉型想要成功,無非兩個字,一個是“準”,一個是“敢”。判斷要“準”,要走適合自己的路,選擇要“敢”,要敢于嘗試,敢于揮別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