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時代,人們熱衷于造神和毀神。
最近,又有一位頂流「跌落神壇」——
谷愛凌。
三個月前,她還被夸作「天降紫微星」。
吃個韭菜盒子都能上熱搜。
而如今卻爭議滿滿,持續遭到網暴。
就連一張紅毯照片都能招來群嘲。
為何輿論態度前后相差如此之大?
魚叔今天就來聊一聊。
其實,針對谷愛凌的網暴由來已久。
冬奧結束后,爭議聲便越來越大。
幾乎每條熱搜的評論區,都少不了質疑。
比如,谷愛凌與賭王之女何超欣一起出游、聚餐,社交媒體還關注了陳飛宇。
便被詬病與富二代、星二代走得太近。
離開中國之際,發微博致謝,也被質疑撈金。
盡管谷愛凌依然是熱搜常客,但得到的反響已經不同往日。
彩虹屁越來越少,「炒作」的字眼越來越多。
前幾天,一條名為「谷愛凌乘私人飛機離境」的熱搜,則直接將她推上了風口浪尖。
圍繞她的所有爭議,都被「私人飛機」「離境」等關鍵詞一下引爆。
負面輿論一度到達頂峰。
即便是比賽關頭還會換音樂的「大心臟」谷愛凌,也選擇默默刪除了原視頻。
雖然有許多網友替谷愛凌澄清。
谷愛凌本人也出面回應。
但不可否認,她顯然已不再是從前那個人見人愛的「天選之女」。
「私人飛機」事件后,谷愛凌的一舉一動都被前所未有地放大、評判。
她第二次受邀出席有「時尚界奧斯卡」之稱的Met Gala慈善活動。
身著品牌贊助的服裝,與好萊塢巨星、國際超模一同亮相紅毯。
結果,從著裝到發言,又掀起一波群嘲:
「濃濃金錢味道的精致雙面人。」
至此,谷愛凌徹底被拉下了「神壇」。
網絡暴力,就像互聯網買一送一的贈品。
其實在公共視野中并不算陌生。
每當網暴發生,首先被「追責」的便是鍵盤俠。
鍵盤俠固然可恨,但很多時候,鍵盤俠其實只是網暴事件中的附庸。
當代互聯網的造神毀神運動背后,離不開社交媒體的操控。
就拿此次谷愛凌被網暴事件來講。
引起網暴最直接的導火索,無疑是那條名為「谷愛凌乘私人飛機離境」的熱搜。
「私人飛機」「離境」兩個關鍵字眼,誘導性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它不斷刺激著看客眼球,閱讀量飆升。
很快,各大平臺、各路媒體便跟風轉發。
一石激起千層浪,質疑聲逐漸演變為討伐。
很多人直接以此為依據來詬病谷愛凌撈金、炫富。
然而,事實是如此嗎?
實際上,這個被打上炫富叛逃標簽的「罪證」,是谷愛凌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分享的生活視頻。
視頻里,谷愛凌的外婆在機艙里做運動。
所謂的「私人飛機」,是品牌方提供的活動包機。
而所謂的「離境」,其實是從洛杉磯起飛,去紐約參加活動。
但經過熱搜的二次包裝,的確很容易令人誤解為「谷愛凌乘私人飛機離開中國」。
眼看著事態愈演愈烈,一些支持谷愛凌的網友,開始為其澄清事實。
而谷愛凌本人也透過采訪,回應了爭議:
「有些人就是不愿意相信,他們就是要說她這樣做是為了這啊那的,我對此無能為力。如果他們執意要強加自己的觀點,對此我的回答是,我是在以自己的方式讓世界變得更好。目前來說我的方式就是運動。」
然而事情進展至此,起初的真相是什么,還重要嗎?
比起客觀陳述「谷愛凌參加活動」「谷愛凌回美國準備開學」。
誘導性的文字顯然更「好用」,更容易「爆」。
只是這種「爆」,也同時引導了「網暴」。
回過頭再看,其實不止這次網暴,谷愛凌的爆紅,本身就是各路媒體精心策劃的結果。
早在冬奧之前,谷愛凌15歲時。
就有媒體開始預熱:
有一位天才滑雪少女,毅然決然放棄美國國籍,將代表中國征戰冬奧。
渲染得大義凌然,宛若天降神兵。
直至冬奧會前,陣仗一直在鋪排。
吊足了觀眾胃口,把期待值推到最高。
雖然帶來振奮與期待,但過度渲染也帶來無形的壓力。
類似的情況屢見不鮮。
短道速滑運動員武大靖比賽還沒開始呢,衛冕熱搜已經提前安排上了。
但好在谷愛凌完美奪金。
由此,各路媒體對谷愛凌的「造神」行動正式開啟。
冬奧期間,谷愛凌搜索指數飆升。
熱搜仿佛不要錢似的一個接一個。
奪冠當天更是高達57個之多。
僅半個月內就上了268個熱搜,僅次于吉祥物「冰墩墩」。
各路媒體大V,十幾條甚至幾十條的轟炸式推送。
將谷愛凌的一舉一動無限放大。
吃韭菜盒子、睡十個小時覺、沒去過海南、失誤后的表情……任何看上去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解讀一番。
推波助瀾,讓谷愛凌單日漲粉數超百萬。
各路媒體合力造神。
不造出一個新時代的「紫微星」,絕不罷休。
但冬奧賽事本身的熱度畢竟短暫,于是,媒體瞄上了谷愛凌的背景。
優渥的家境、強勢的母親、優異的學業成績……
甚至不放過任何一個「捆綁炒作」的機會。
全方位極盡渲染,大夸特夸。
經此一戰,終于將谷愛凌塑造成了一個完美人設。
但危險之處也正是在于,沒有人是完美的。
關于谷愛凌的每一條消息,都被媒體青睞,而獲得超高提及率和討論度。
與此同時,許多未經查實的信息也渾水摸魚,直接被行文發表。
不停地辟謠,也阻擋不了更多帶有指向性的假消息競相出現。
爭議越來越多。
直至這次網暴,谷愛凌被拉下神壇。
很多人會下意識地將這一切歸咎于鍵盤俠,卻忽略谷愛凌是怎么被送上名為完美的危險高地的。
在網暴事件發酵過程中,有一個名字時隔數月再被提及。
她就是楊倩,去年奧運會為中國奪得首金的射擊隊隊員。
在她身上,也曾發生造神再毀神的亂象。
奪金后的楊倩就像谷愛凌一樣,淹沒在各路媒體無限的夸耀中。
從喝水、美甲、頭繩、發卡,到「清華學霸」。
無話不夸,無料不挖。
搜索指數攀升,采訪紛至沓來。
誰知「浙江驕傲」「00后驕傲」的名號剛被冠上不久。
楊倩就因全運會丟金,變成了媒體口中的「千古罪人」。
與此同時,媒體大力吹噓的學歷熱搜,也帶來了反噬。
媒體過度宣揚學霸人設的后果,都由楊倩來承擔。
因各種行為不符合媒體為其造出的完美人設,楊倩被頻頻指摘。
逐漸地,她的社交賬號幾乎不再更新。
又一個「人造神」掉落回人間。
類似的例子還可以舉出太多。
2008年,被捧到黃種人之光、亞洲飛人的劉翔。
因傷退賽后一直被網暴「假摔天王」。
多年后大家終于回過神來,送上一個虧欠已久的道歉。
但對他而言早已是不必要的了,反而更多像額外的打擾。
這些被神化又被毀掉的人。
此后每次出現,都會被再度關注。
扒出并展示他們曾經的傷痕。
只有在被淡忘時,才能擁有相對安靜的生活。
最近幾年,人們常說,內娛越來越無聊了。
其實何嘗不是在說,如今的社交媒體越來越無聊。
對發聲權利的濫用,讓無聊熱搜的數量居高不下,內容上卻極度匱乏。
明星動輒靠一件衣服上熱搜。
這和谷愛凌的韭菜盒子、楊倩的珍珠美甲沒有本質區別。
比起專業實力,媒體更傾向于無關痛癢的邊角料。
當我們吐槽互聯網輿論場被飯圈污染時,往往容易忽略,不少社交媒體實際上早就在做著「飯圈勾當」。
捧誰的時候,一哄而上夸上天。
貶誰的時候,便把人重重摔下。
仗著煽動眾人的話語權,炮制出一個又一個「私人飛機」式熱搜。
在這個任何人都能成名5分鐘的時代,追逐流量無可厚非。
但為了流量不擇手段,則違背了媒體發聲的初衷。
造神與毀神,固然充滿了「看點」。
但其中又有多少是煽動之下的戾氣所致?
事件本身如何,變得相對無足輕重。
情緒能不能得到抒發,反而成了重中之重。
這也是網暴越來越頻繁的原因之一。
我們抨擊一場又一場網暴。
但社交媒體的造神活動從未停止。
情緒煽動的誘惑也從未消失。
許多因錯誤甚至荒謬的引導而遭受網絡暴力的人,并沒有像谷愛凌這樣的關注度與發聲平臺。
對于普通人而言,網絡暴力只要發生,幾乎就是單向接收攻擊和謾罵。
只要這還是一個流量至上的時代,社交媒體就不會停止炮制爆點。
造神毀神的亂象也就不會停止。
比起谷愛凌是否「跌落神壇」,或許我們真正應該在乎的,是不被輕易煽動引導。
畢竟字句有重量。
下一個被砸到的,可能就是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