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娜是個芭蕾舞者,與極有控制欲的母親同住。尼娜想要爭取天鵝湖的主角位置,然而在新的詮釋要求下,這部劇的主角必須一人分飾兩角──黑天鵝與白天鵝,天真純潔的尼娜非常適合扮演白天鵝,卻不知該如何詮釋邪惡魅惑的黑天鵝,而新來的另一位舞者百合花似乎很適合黑天鵝的角色,這為尼娜帶來無比的壓力,她該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呢?另外,看見被舞團逼走的前主角貝絲的悲慘下場,尼娜不禁擔心自己也會走上她的路。
一個一心追求完美的芭蕾舞者,該如何同時分飾這天差地遠的黑白天鵝兩個角色呢?若發現一定要殺掉那個白天鵝般的自己,才能完美詮釋黑天鵝,那又該怎么辦呢?尼娜可以犧牲所有的時間與精力,以接近自虐的方式全心精進自己的舞技,然而黑天鵝的態度與氣質,卻是單純的她沒辦法靠訓練而來的,當她望著天生帶有黑天鵝氣質的舞者百合花心中的壓力可想而知。
多莉艾莫絲的歌曲“冷卻”里面有段歌詞:“但我討厭她是什么,還是我想成為她”,尼娜說同時討厭百合花害怕百合花把她的角色搶走,一方面又很渴望變成她,百合花代表著尼娜缺乏的一切,尼娜會恨她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尼娜太想變成她,而尼娜需要進入多么走火入魔的地步,才能激發她心中的黑天鵝特質呢?甚至,百合花的存在是真的嗎?尼娜瘋了嗎?
有時候,天才與瘋子只是一線之隔,為了追求完美藝術高峰,背后所需要做的犧牲難為外人道,而本片更是將這種精神發揮到極致,其中的瘋癲恐怖,以及許多突如其來的可怕畫面,讓我一時還以為本片要變成那種B級驚悚片了,但看到后面越發被女主角的心理狀況深深吸引,而驚人結局更是讓一切變得合理。導演沒有特別在電影里點明事實或想象,我看完電影之后仔細回想,仍然難以判斷真實與幻想,這或許就是導演的用意,讓觀眾與女主角的立場接近,失去對真實的掌握。更難能可貴的是,觀眾很難預測到劇情的走向,尤其在最后一幕。
另外電影色調方面,大部分都給人單色調的感覺,因此更凸顯傷口、血液、口紅、抓傷等等的艷紅等等。拍攝手法方面,在拍舞蹈畫面時,常常是用手持特寫鏡頭跟著舞者,因此觀眾看到的不是遠觀芭蕾優雅舞姿的美,而是舞者的汗水與緊張,這種近距離特寫也讓觀眾感覺很緊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