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初,時值《外來媳婦本地郎》的導演楊放正在北京出差。他在一則廣告片的拍攝活動中,偶然見到其中一個演員周小鑌,便驚訝他長得很像郭昶。他無論相貌、年齡都和郭昶相仿,而且還是演員。于是導演楊放便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有意邀請他參與《外》劇的拍攝。
當時的《外來媳婦本地郎》正是創造了廣東電視臺的一個收視奇跡。可惜的是當時的靈魂人物康祈宗(郭昶飾)命運不濟,被病魔帶走。《外來媳婦本地郎》缺少了主心骨的演出,自然受到很大的收視打擊,觀眾都對曾經的康祈宗念念不忘。也在新聞中知道了他的離去,紛紛表示遺憾,永遠紀念這個曾經帶給我們歡笑的演員。
《外來媳婦本地郎》劇組在深感悲痛的同時,也在積極為粉絲觀眾奔走負責。于是出現了開頭邀約周小鑌的一幕,周小鑌內心雖有激動,但也不敢隨意接拍,他需要回去多多了解《外來媳婦本地郎》這個電視劇再作決定。
此后,他便開始留意這部在廣東老家聞名遐邇的電視劇。發現確實是一部出色的電視劇,如果能夠參演成功,將是自己出名的好機會,不過同時,正是因為本劇最重要的人物也是自己的“阿宗”角色,也是充滿了很大的壓力的。
2007年初,周小鑌多次受到早已等不及的《外》劇組的邀請,希望到廣東臺去”串門”看看。到了廣東電視臺的周小鑌,在自己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就跟虎艷芬試戲,沒想到現場臨場發揮的戲,竟得到了現場劇組人員的一致稱贊。于是他開始了自己的南方演員之旅。
周小鑌在扮演“二哥”的那段時間里,一開始大家對他的演出感覺有點新鮮,但是慢慢地發現,他還是演不出經典的“康祈宗”。郭昶版的康祈宗最標志的就是發至內心的奸笑,周小鑌形不似神也不像。
觀眾對他都感覺難以接受甚至抵觸,一來覺得周小鑌的粵語發音不標準,他和郭昶雖然同是北方人,但不同的是他本來也沒有廣東的生活經歷,多年在廣東發展的郭昶,早就融入了純正廣州小市民的社交圈。郭昶當年創造的形象也確實難以超越。
此外,劇組和他在演戲上的意見也有很大分歧,水土不服的他還是沒能真正地融入到劇組中來。周小鑌還是以失敗告終,后來往京圈發展去了。話說他在北漂的路上還是默默無聞的一個路人甲演員,只能說比群眾演員好,能夠參演多部電視劇。
自己也沒有走現在的短視頻之路,幾乎沒有了什么名氣。
本來他有過的高光時刻,只是他剛好挑戰了巨大的形象角色 ,南方演藝之路沒有為他趟開。不過畢竟試過而無悔,雖敗猶榮。周小鑌的人生也是留下了濃墨的一筆色彩。
如今的《外來媳婦本地郎》名氣早已不如以前,這部20年前開播的電視劇,能夠堅持到現在也有它存在的道理,畢竟市場存在即合理。
如果當初周小鑌能有機會參演其它角色,而不是康祈宗的話,也許名氣也早就響徹嶺南了,不過,如果不是他的模樣和郭昶相似,他也難有機會走進《外來媳婦本地郎》,人生本來就充滿戲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