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教授的離開卻是讓人熱淚盈眶,從蘑菇滯銷被謾罵被指責被毆打不被理解,最后離開的時候就全村人都來送行,吃水不忘挖井人。國士無雙凌教授。得福得寶甚至是金灘村所有人似乎都在成長,真好。
尕娃回來了,曾經的鐵四角如今也都有了自己的奔頭和念想,不知道怎么說白麥苗,她像水花又不像,說話似乎總是傷人,但是又知錯能改而且仗義機靈漂亮,麥苗的父親白校長是一位有責任感的老師,不被理解但還是不忘初心,是光是火是微風細雨,不愧為人師表,以后希望做老師能做到白老師一半的水平。向人民教師致敬!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年度良心好劇!謹以此片獻給所有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所有偉大的人們,獻給時代楷模“閩寧對口協作援寧群體”。“說好的有水灌溉,憑什么要錢,憑什么吊莊就爹不疼娘不愛”,后面知道青銅峽領導為了上級視察。人物刻畫都很真實,群像做的很好。得福會做了群眾的事奔走,為了村里沒日沒夜奔波,卻也在政治道路上迷茫過,也曾抱怨過村民想放棄過。凌教授有科研人的堅持,有為民的奉獻之心,也會因為承諾過村民但無法做到而自掏腰包,倔強的好人。
水花,踏實肯干,不屈服于命運,包辦婚姻丈夫殘疾,都沒有阻撓她向往更美好的生活,這個人物真的刻畫的很好很好,演員演的也很讓人動容。得寶和麥苗都有著年輕人的性格特點,會對家里人不理解,會和家里人吵,但是還是愛著家里,也有志氣肯干,遇到了苦也會自己憋著不跟家里說,這對年輕戀人的身上有著當代很多人的影子。連李大有也是,雖然短視沒有看到長遠的好處,但是心疼兒子,托麥苗給兒子帶家鄉的雞蛋,也飽含了農村人樸實的深情。
希望以后的孩子,看到這部劇,能了解我們祖祖輩輩是苦過來的,在風沙里在大浪里,一步步用雙手締造了今日的美好生活,能更懂得珍惜吧。沒有假大空的政治作秀。看著很簡單的事,實施起來卻很困難,這是基層工作的現狀。有這部劇沒有可以掩蓋這些政府工作中的問題,然而這些人性的對比更突顯了那些用心為人民辦實事的干部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