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一號是馬得福。他開場的時候,就給人一種地主家“傻”兒子的感覺,因為他作為張主任手下唯一的兵,也是張主任手里的,哪里需要就往哪兒扛。得福工作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開展張主任沒能執行下去的本村吊莊移民的工作。得福依仗村長兒子的身份,有村長撐腰,做什么事說什么話都不怕得罪人,而村里人大多看在村長的面子上,配合開會、配合移民。
作為公職人員,作為涌泉村的兒子,他兢兢業業地履行自己的本職工作,為村民謀幸福謀發展,真正做到了合格的村長接班人,贏得村民們的信任。作為新一代知識分子,共產黨人,得福明事理、知輕重、敢作為、有擔當,解決工作困難,而這些困難正是村民生活的難處。
我們看到了基層工作的各種困難,形式主義、好大喜功等官場作風甚至深入一些關鍵領域,隨時給人們本就困難的生活加難加碼,比如水電站為保現場會供水不怕旱死村民的麥苗、麻縣長不開滯銷蘑菇的銷路卻要開慶功會,他一出場便說多年來都找不到農村發展的工作突破口,我都想笑,陳金山掛職兩年就找到了,他幾年都找不到,還有臉呆在那個位置?
再看他后來表現,根本就不下基層,完全脫離群眾,不知百姓辛苦,只在乎政績,他了不起的是說起話來還一套一套,真是政府中的蛀蟲,百姓的克星,這是我最討厭的角色,供水站壞在我們眼里,而他壞在本心,不配做一縣之長,教育部不修操場卻開合唱等。這些百姓供養的父母官身在其位不謀其政,是人民最痛恨的。這部劇,作為正能量、主旋律,為了烘托人物的正面形象和優良品質,而輕點了幾筆中國官場的敗類和作風,這都已經挺讓人咬牙切齒。當然,反腐倡廉不是重點,僅此而已。
馬得福從最初在張主任手下干活,到后來獨當一面,他的官路不止于村長、鎮長,以后肯定會有更長遠的發展。希望農民出身、基層起步的有志青年,不要失去自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如一。最后一章講遷村的事,似乎也是在點醒馬得福,走得再遠,都不要忘了根在哪,忘了自己是誰,從哪里來,功績再大,也要學會感恩。得福的爸爸像是得福一路的領航員一樣,始終把握著正確的方向,在關鍵的時候點醒,非常好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