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意莎梅奧爾柯特的作品《小婦人》已經多次被改編成電影,例如30年代凱瑟琳赫本主演的、40年代伊麗莎白泰勒主演的、以及1994年薇諾娜瑞德主演的版本等等。而葛莉塔潔薇編劇兼執導的《她們》,是最不同的。
《她們》同樣描述南北戰爭之后的馬奇一家包括父母與四位女兒的故事,但電影開頭,二女兒喬已經離開在麻州的家,去紐約工作,女孩們的成長歷程,則透過回顧片段補足。
從葛莉塔潔薇打破時序、銜接事件的方式,以及將原著作者在它處所寫的文字編進對白的手法,可以看出潔薇對這些文本的熟悉度相當高。不同時間的同類事件互相對照、呼應彼此,并讓過去畫面以金黃暖色調為主、現在則多以藍灰冷色調呈現,更添傷感與美感,也強調年幼時的期待與長大后的現實差距。
《她們》片長超過兩小時,但節奏快速,就像喬一樣急躁又充滿活力。比起其他版本,本片更強調喬的獨立性,而且不再那么著重成年本身,而是現實問題對窮女孩成年的影響。
對于弗洛倫斯·普格婚姻弗洛倫斯·普格與弗洛倫斯·普格錢弗洛倫斯·普格的關系,還有女性在社會里的位置,也用更幽默、尖銳的角度切入,更清楚明白地表述,感覺像把原著作者當年受限時代無法寫得太明白的東西,更精準地描繪出來。
葛莉塔潔薇非常尊重原著,但不被原著綁架,而且可說在結尾將作者與她的故事主人翁喬巧妙揉合為同一人,甚至將露意莎梅奧爾柯特在日記寫過的文字,借由喬之口說出來。原著里面喬的幸福結局,看似是戀愛結婚,但在《她們》里頭,葛莉塔潔薇雖仍拍出喬與某位男性在弗洛倫斯·普格傘下弗洛倫斯·普格的經典場景,但她尊重作者本人當年根本不想讓喬結婚的態度,讓本片的愛情結局帶有模糊空間,而喬真正的圓滿幸福,來自于看見自己的作品印制成冊,成為一位真正的作家。若要挑這種安排的缺點,那就是原著里后來與喬共結連理的德國教授,戲份與重要性大幅減少,因為這版的喬并不需要那位教授幫她思考她是誰。
到了電影最后在出版社的一幕,喬、奧爾科特、甚至包括編劇兼導演葛莉塔潔薇自己,都面對類似的情境。雖然背景年代是一百多年前,但《她們》里面的女性心境與處境,與現代女人也是非常有關聯的,不會有時代隔閡。
但導演并不只關心喬,不是只有想成就事業的女孩值得頌贊。 《她們》歌詠所有人,希望她們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但在那個男女極度不平等的時代,對任何女性,一切都不容易。例如大姐梅格選擇結婚生子,看似是個乖巧的安全牌選擇,但葛莉塔潔薇除了用對白強調梅格的夢雖與喬不同但一樣重要以外,還特別強調這條路也不簡單,梅格鎮日勞碌、擔心家用開銷、也無法幫忙賺錢,她要的簡單幸福,代價并不小。
《她們》在技術方面表現也相當出色,攝影、服裝設計、場景設計、配樂都很突出,有幾幕戲極富巧思,例如喬與勞里共舞時,他們甚至不在室內,而是其他人乖乖在室內跳著正式舞蹈,他倆在室外自由自在繞著跳,突顯他們的年輕自由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