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肥良。
在我看來,美食紀錄片這一塊,應該是雷區比較少的地方。
就是一個美食紀錄片你拍的再爛,只要你老老實實拍美食,也會有一部分人支持你的作品。
但我沒想到有一部央視出品的紀錄片,底下的評論清一色都是吐槽的。
這是豆瓣:
這是B站。
B站網友顯然要直接許多:
那么這部美食紀錄片的問題真的很大嗎?
我們該如何看待這部紀錄片?
今天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一面之詞》
平臺:B站
如果你有認真看上面網友的短評,那么你大概會明白這部紀錄片的硬傷在哪里:
明明是一部美食紀錄片,卻東拉西扯,講了一大堆人文的東西。
這無疑讓觀眾們非常失望。
講道理,美食紀錄片可不是不能講人文的。
你像經典的美食紀錄片《人生一串》、《風味二人間》,他們都是講人文的一把好手。
可為什么偏偏《一面之詞》的人文內容會被批判的那么厲害呢?
我們直接去正片找答案吧。
第一集,蘭州牛肉面。
開頭的美食鏡頭非常正常,也非常吸引人:
彈幕也很正常,沒什么人在吐槽:
隨著旁白的引導,第一集的兩位主人公也浮出了水面。
一位是低苦艾樂隊主唱劉堃:
一位是蘭州德藝坊的相聲演員馬小跳:
OK,然后鏡頭先給到樂隊主唱劉堃。
他和他的樂隊最著名的歌曲,是《蘭州 蘭州》。
面對鏡頭,劉堃傾訴起了樂隊轉型的困難:
“別人會覺得你是西北的,標簽和烙印就非常地深刻。”
因此劉堃不止一次想離開蘭州,去別的地方。
話音剛落,就是低苦艾樂隊的一段Live Show:
這段Live Show足足持續了40秒之久。
看著臺下起伏的人浪,你甚至都分不清這到底是美食紀錄片還是樂隊紀錄片:
那為什么劉堃他不愿離開蘭州呢?
當然就是因為他喜歡吃蘭州牛肉面啦。
接下來,就講到他如何愛吃面了。
不僅樂隊成員愛吃面,連自己的兒子也愛吃面:
正當大伙以為導演終于要深入講蘭州牛肉面的時候。
鏡頭一轉,劉堃和他的兒子唱起了成名曲《蘭州 蘭州》…
你以為他接下來要回歸正題了吧?
沒有,導演依舊播放了低苦艾樂隊的現場!
這時候觀眾明顯已經不耐煩了:
“我那么大一碗蘭州牛肉面呢?”
甚至有彈幕直言:
“這是詐騙。”
樂隊現場結束后,導演似乎要開始介紹蘭州牛肉面了。
然而也只是粗淺的一筆帶過:
“蘭州人會將一只牦牛的九個部位,扔進一口大銅鍋,尋來各地的香料,青紅皂白地熬它一個下午。”
那么問題來了:
牦牛的九個部位是哪九個?
各地的香料是哪些香料?
抱歉,紀錄片都沒有提及,它只是告訴你“這樣這樣,那樣那樣”,然后湯就熬好了。
畫面一轉,樂隊一行人在吃牛肉:
然后又雙叒叕播放樂隊的現場…
我真的是,你沒事吧?
好了,這一集已經進行到一半了。
可別忘了,還有一位相聲演員沒有出場吶。
后半段簡單來說,大部分都是說相聲:
說相聲:
還有說相聲:
下一集,西安Biangbiang面,出場的的主角是一名說唱歌手。
這里我就不截圖了,你們看熱評第一就好了:
顯然,過多的關注美食以外的人和事,是這部紀錄片差評不斷的最主要原因。
那有的小伙伴就要問了:
為什么《人生一串》、《風味人間》也寫人,卻沒有被罵?
因為這些經典紀錄片,他們寫的人,是這道美食背后的制作者。
比如人生一串里的阿龍,原本是小混混,后來改行做燒烤:
但他烤出來的烤腸,那真是完全想不到出自一個小混混之手:
比如風味人間的盧旻易,他捕獲旗魚的畫面讓人印象深刻:
而后用他捕獲的旗魚做成的三杯旗魚皮,那真是饞的口水直流:
大家明白了嗎?美食紀錄片不是不能拍人,關鍵是要拍對人。
你拍締造美食的廚師,食材的捕撈者,這都OK。
因為他們身上的故事,注定與這道美食有關系,也會因美食而迸發出不一樣的光芒。
但是,如果你僅僅只是拍喜歡這道美食的食客。
那請問,Ta有什么故事可講?
Ta身上的故事,不就是Ta自己的人生經歷嗎?
那Ta的人生經歷,和要介紹的美食有關系嗎?
如果沒有關系,或者關系很牽強,那拍Ta故事的理由是什么?
另一方面,《一面之詞》有關美食的部分,也難言有深度。
比如第二集,介紹西安Biangbiang面,是一群說唱歌手,來到一家裝飾新潮前衛的面館吃的。
他們吃的Biangbiang面,直接被彈幕質疑不正宗:
同樣在這一集,紀錄片居然大言不慚的說出:“老式油潑面不太適合年輕人”這樣的話。
我不知道西安小伙伴怎么想的,反正這話屬實是把我氣笑了。
人文部分說不明白,美食部分欠缺深度。
兩手都沒抓好,《一面之詞》獲得一邊倒的差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說白了,觀眾的需求其實很簡單:你全程把一碗面拍得好吃,就有人愿意買單了。
但如果連這么基本的要求都做不到,就還是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