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播35周年,87版《紅樓夢》仍舊是一座難以超越的大山,每一版新紅樓故事的翻拍,最大壓力幾乎都來自老版珠玉在前,巔峰無法復制。
從劇本打磨、選角、服化、音樂到古代世家內宅民俗生活復原,老版《紅樓夢》皆做到了極致,每一個元素單獨拿出來,都能成為古裝劇標桿范本。
以《紅樓夢》為軸來看當下的古裝劇,老觀眾們也能清晰感受到影視行業審美的變遷,僅妝發這一項,便有許多屬于我們的古典之美,都在悄悄被“替代”。
千姿百態的發髻
近幾年網友針對古裝劇妝發的反饋,經常會出現“以冠代髻”、“不中不洋”等吐槽,七話也曾針對當下古裝劇發型風格做過總結,提出簡約仙俠風概念。
最初是新興的仙俠題材愛上了以黑長直為基礎的披發、束發或冠發,后來非仙俠類的言情甚至武俠、權謀等古裝題材,也為簡約仙俠風瘋狂“上頭”。
每一種流行都有其可取之處,但每一種流行在藝術作品中泛濫,都弊大于利,如果一種現代雜糅風格開始在概念上“替代”傳統古典之美,更添遺憾。
我們的古人發髻是千姿百態的,每個朝代有不同的風格喜好,古人在發髻上鉆研幾千年的花樣,是追求高效簡潔的現代梳化永遠無法類比的。
在發髻方面,《紅樓夢》堪稱一本古裝梳化教科書,金陵十二釵,每個人的發髻都有自己的風格,在傳統中尋找藝術之力,在創造中突顯古典之美。
裝造大師楊樹云因此劇贏得“天下第一梳”稱號,可見該劇藝術復原與創造力之佳,劇中每一款發髻都是由他針對人物特點與古代發髻風格巧思而成。
僅黛玉進賈府的發髻,便結合了多個古代發髻元素,“百合分髾髻”的式樣,“反綰髻”的梳法,“齊眉穗”、“步搖鬢”等元素做細節修飾調整。
整體搭配下來,優雅又不失靈動,把黛玉“靜如嬌花照水,動若弱柳扶風”的韻味完美襯托了出來,仙氣十足的葬花少女,說服力滿滿。
林妹妹靈動,寶姐姐端莊,同樣是引領大觀園的美人,寶釵的發髻風格便與黛玉大不相同,她的發髻追求整體穩重對稱,細節夠雅致。
寶釵不愛“花粉”的性格也體現在了她的發型上,設計師在她的發髻上下了很大功夫來營造人物之美,飾品卻根據人物性格進行了簡化。
同樣是追求少用飾品的“簡約”風,用古典發髻搭配出來的大家閨秀效果,與追求簡約仙俠風的效果,完全不是一個味道,一個有匠人心,一個有商業氣。
如果把傳統發髻鉆研到位,即使配合劇情完全去掉飾品,視覺效果其實也很棒,《紅樓夢》中便在大量角色素髻上線的鏡頭,仍舊不減人物風情。
那些為了保持演員的“美”,不惜讓角色帶著濃妝和滿頭珠翠拍臥床戲的古裝劇,委實可以學習一下,怕無妝無飾品太丑,可以在發髻下稍微下點功夫啊。
曾經有網友在七話關于簡約仙俠風發型泛濫的文章中留言,認為現在的古裝劇少用發髻,是因為傷頭發、現在的演員發量撐不起來。
這其實是對發髻存在誤解。
古人愛盤發髻,卻還真沒有執著于只能用真發來盤,春秋時期古人便會用假發搭配,唐朝更是風靡,“義髻”(假發髻)幾乎是貴女必備。
那句“義髻拋河里,黃裙逐水流”,描繪的便是楊貴妃死后假發髻和衣服被扔江中,《紅樓夢》里王熙鳳非常有名的“金絲八寶攢珠髻”,便是假發髻。
一個角色的整體發型設計,是由多個元素搭配而成,發髻是其中之一,也是部分古代梳妝的靈魂,可以如林黛玉般用真發打理,也可以如王熙鳳般真假搭配。
真發和假發從來不是簡約風泛濫的理由,用心才是關鍵,傳統發型之美還沒有搞明白,便想用商業化的模板去頂替多樣的古典發髻,本身便是審美的降級。
優雅“華麗”的飾品
因為梳化風格漸漸放棄發髻尋求簡約,為了給簡約的發型增加亮點,很多古裝劇便愛上了看起來很華麗,其實整體效果非常寡淡的發冠。
一開始還會用古典元素來設計發冠,后來逐漸現代化,幾何圖形、希臘女神風經常出現,配上一套晚禮服,完全可以去某婭傳說走T臺秀。
還有一種發冠風格是流蘇元素的夸張化處理,要比單純的發冠靈動許多,也曾經驚艷過觀眾,比如正面代表《靈魂擺渡之黃泉》女主的造型,便一度出圈。
后來類似的風格被過度使用以后,便很少有讓觀眾覺得驚艷的設計了。
當然,觀眾各有各的喜好,這種對發髻要求不高的極簡或極雜型發冠有他們的魅力,但與發髻相輔相成的傳統頭面飾品,卻是古裝劇應該去挖掘的藝術。
以《紅樓夢》的鳳凰元素發飾為例,楊樹云團隊玩出了很多花樣。
元春省親的鎏金鳳凰頭面。
王熙鳳的五鳳朝陽掛珠釵。
龍氏和秦可卿完全不同味道的流蘇臥鳳釵。
探春大婚點翠鳳凰頭面。
尤二姐的點翠銀鳳。
釵平兒的小鳳釵……
同一個鳳凰,不同的設計,不同的味道。
古人鐘愛的鳳凰元素在發飾上擁有多姿多彩的呈現,老古裝劇也深諳此道,經常會以鳳凰元素創造各種各樣的頭面、發釵,巧思非常多。
把鳳凰元素放在唐代背景,造型工藝又是另一種風格,林芳兵版楊貴妃的鳳凰戲珠釵貴氣又不失優雅,劉曉慶版武則天的純金臥鳳釵大氣漂亮。
但如今古裝劇,已經很少能看到傳統鳳凰圖樣的發飾了,這只是熒屏上悄悄消失的一種元素,很多制作方似乎都失去了對傳統元素持續深挖的興趣。
他們更偏愛的現代風的古裝發飾,卻又不是那么能呈現古典文化的神韻,甚至因為現代感“發冠”過多,一眼望去還有了點喪葬風之感,挺尷尬的。
畢竟,古代公主陪葬的發冠,都是有370顆寶石的那種。
《紅樓夢》也好,其他經典古裝劇也罷,在飾品的設計上,都有一種內在的“華麗”感,這個華麗并非是指《宮心計》那種暴發戶式夸張感。
而是能從小小飾品看出文化的豐滿多彩,角色的儀態萬千,或如唐宮美人般華麗在外,光彩照人,或如紅樓美人般華麗在內,美得精致飽滿。
多“變”靈動的妝容
妝容,要好看,也要貼合,當下很多古裝劇妝容普遍存在一個問題,以不變應萬變,導致妝容讓觀眾出戲,曾經被罵上熱搜的某古偶孝妝便是典型。
披麻戴孝配艷妝,死者如果有靈,會被氣到詐尸吧?
《紅樓夢》的妝能成為經典教科書,不僅因為它美,還因“多變”,這個“變”并非指化妝師炫技,而是他們會根據人物特點變,根據劇情需要變。
看看《紅樓夢》的孝妝,王熙鳳在劇中的孝妝造型非常多,正經出席葬儀場合,該有的氣場與美麗一點也沒缺,該收斂的艷一點也沒外放。
這部劇中有很多角色都有病妝,無論是張揚的王熙鳳還是柔弱的林黛玉,病中妝容都是盡量呈現人物的精神狀態,而不是追求美人艷色。
美,并不代表一定要用濃妝來呈現,不合時宜的美,反而會成為藝術的缺陷。
如何用妝容去正確營造角色的美?《紅樓夢》同樣是個代表,楊樹云他手下的紅樓美人能成無可替代的經典,是因為大部分美人都有特色,妝容與角色相輔相成。
每一個角色的妝容,都是楊樹云努力鉆研原著為演員獨立設計的。
黛玉的罥煙眉是他根據多個文獻考據琢磨,大膽嘗試小心求證而來,王熙鳳的柳葉吊梢眉,便結合了經典電影反派形象與古代名畫的韻味進行創作。
經典能成經典,并不是成功于一個模式套用,而是制作團隊抱著做藝術的心態去呈現每一個細節,小妝容,大造詣,小細節,也能造就經典。
古裝劇妝容審美變遷:由工筆書畫悄悄向現代速寫演化
對比完《紅樓夢》與當下古裝劇偏愛的發型、發飾、妝容風格,你會發現古裝劇審美的演變,很像是悄悄用現代速寫代替古風工筆畫。
(注:沒有貶低速寫的意思,僅是比喻)
工筆畫很考究,能把每一個細節的雅致都刻畫出來,呈現出古典文化的華麗多彩,各具風騷,速寫式“古風”妝發,則追求高效,乍看有驚喜,細看略無味。
在這方面,新老古裝劇對“仙”這個古典元素刻畫對比最為直觀,新古裝劇流行的“仙”,偏愛用簡約呈現人物的飄逸感,長衣飄飄,妝造偏素。
傳統的中式神仙形象,在追求飄逸的同時,會帶著仙境的曼妙瑰麗,古人將自己腦補中最極致的美好,都假托給了縹緲無形的仙境、仙人。
仙境,如《西游記》的五光十色,很符合古人描述的蓬萊;仙子,仙在儀態,艷在形象,89電影版《紅樓夢》的警幻仙子,便是典型代表。
由華麗的妝發、衣服向清湯寡水演變,用極致的簡約去刻畫中式仙風道骨,這過度相當微妙,不否則簡約仙風道骨的魅力,卻也遺憾傳統仙人仙境被拋棄。
七話以《紅樓夢》為題談古裝劇妝發演變,并非完全否定當下妝發的造詣,而是希望藝術的創造有創新,也有繼承,有海納百川,也有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