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電影《赤道》非常神奇。
是香港兩位新晉導演陸劍青、梁樂民“五年三部”系列其一。
即2012年到2016年這五年時間里,他們拍了兩部《寒戰》和一部《赤道》。
這部《赤道》就是在兩部《寒戰》的間歇期拍攝。
電影投資高達兩億,總票房卻僅兩億出頭。
在第三十五屆金像獎上,也僅獲得最佳女配角和最佳動作指導兩項提名。
故事虎頭蛇尾、人物各行其是,割裂而僵硬。
豆瓣評分6.2,吐槽者眾。
可稱一場大敗虧輸。
但基于其題材在華語電影中的獨一無二。
還是有不少影迷在翹首以待。
然若欲圖將《赤道2》提上日程。
在編劇這個關鍵點之外,尚需變陣以求。
就原陣容而論。
由天王張學友飾演的危機專家,香港大學物理系教授肇志仁,是終極反派。
張家輝飾演反恐特勤組主管李彥明,是警方代表。
其他角色不論,他們二人即電影的正反一號人物。
張家輝仍沿襲他一貫的斗狠戲路,張學友則將人物塑造得單薄且尤其欠缺內在邏輯的勾連,在這么宏大的題材背景映襯下,這實在很難講不是一種失敗。
甚至不及韓方兩位演員的“韓式”表演來得讓人印象深刻。
而在片末,李彥明“被安排”死于女殺手的報復下,張家輝“三振出局”。
韓國兩位演員也“死于”一場伏擊。
內地的王學圻過于拿捏腔調,對電影本身毫無助益。
另外有個很奇怪的事情。
整部電影時長1小時58分鐘,第一主角張學友出場時間卻僅28分鐘左右,且大多碎片化群戲。
而雖然張學友并未能以他的表演支撐起整部電影。
但鑒于“赤道”這一片名以及片末埋下的續集線索,實在沒有理由讓肇志仁在《赤道2》中,只活在回憶或者資料里。
當然這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香港早有多套系列電影,演示了什么叫做“面目全非”和“死而復生”。
比如《掃毒2》留下一個主角,劇情和人物都和前作全無干系,《拆彈專家》第一部里劉德華飾演的主角就被炸死,然后第二部換個身份重來,《竊聽風云》續集雖然三主角一直不變,但每一部的故事和角色都是全新,相對而言,《無間道》和《寒戰》,或算是故事和角色延續性最好的兩套系列電影。
所以變陣的靈活度非常高。
非但張學友可以保留或者舍棄,甚至連張家輝都能“死而復生”,比如設計一個“李彥明”孿生兄弟的角色。
而原陣容效應實在已經崩塌。
若不變陣,估計沒有哪家電影公司敢投資上馬。
故而關于變陣的演員組合,就頗有趣。
大致可以有,“保留核心角色做加法”和“另起爐灶”兩種方式。
若保留核心角色“赤盜”。
進入的角色當然就是前作“李彥明”的正方路線。
人選只會有劉德華、梁朝偉、郭富城和周潤發四位其一,其他演員皆無力擔綱。
從聲勢上來講,上述四人任意一人入主《赤道2》,都將能在商業層面站住腳,而咖位情況則會逆轉,“赤盜”將淪為副主。
如果從歷史案例來看,張學友與劉德華、梁朝偉都有過雙主合作,前者是2004年的《江湖》,后者則有1990年的《喋血街頭》和1992年的《咖喱辣椒2》。
但品質都并不能算非常強悍,大致可歸屬為,香港商業電影框架下的中等品質作品。
而郭富城和周潤發,都未與張學友有過雙主合作。
如果以二人各自歷史作品推演,則有《英雄本色》、《喋血雙雄》和《寒戰》、《無雙》這幾部電影可做參考。
以四人風格而論,劉德華重形、梁朝偉內斂、周潤發守正而郭富城多變。
換句話說,表演可以預判。
劉德華和周潤發大概率會硬橋硬馬追索幕后,一如《風暴》、《盲探》和《辣手神探》、《老虎出更》的表現。
而梁朝偉和郭富城則有更大的變數,二人皆有亦正亦邪一面,一如《無間道》、《暗花》和《傷城》,以及《寒戰》、《無雙》的雜糅。
從最近十年的趨勢而論,首選郭富城。
另一種情況是另起爐灶。
陣容就變成香港影壇四大頂級男星的一場排列組合。
任意一組,皆可號令影壇。
從歷史情況看,有《無間道》和《無雙》在前,從待映大制作而論,有《風再起時》和《金手指》在后,而這其中無論哪一部電影,都是香港電影中絕對的頭部作品。
任何組合,必然都有各自的擁躉支持。
但最優組合很可能會是“非富即發”,因為既有上世紀九十年代“雙周一成”的余威,又有近十來年一路走高扛起港影大旗的郭富城。
道理很簡單,有電影《無雙》為證。從表演、商業到品質、口碑,堪稱全線均衡。
無論是何種方式。
皆可令該部《赤道2》重獲生機。
而行文至此。
更感嘆于香港電影與演員堅韌度的可怕。
雖然常見人講。
演員加起來都幾百歲。
但論及影響力和個人能力、魅力值。
他們卻仍在頂級。
無人可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