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的這個春天,大家的生活壓力似乎都比較大。
冷漠的社會事件和繁重的生活負擔,讓生活中的我們對娛樂的追求變得更加快餐化。我們越來越需要開封即食的快樂,最好是不需太多時間鋪墊,拿起來就能哈哈哈哈的娛樂形態。
經過了七年成長(甚至一次“續命復活”)的坎坷歷程,浙江衛視出品的《王牌對王牌》如今已是國內獨占鰲頭的綜藝。
然而,綜藝是一檔需要大量創意持續不斷加持的節目形式,在快節奏的娛樂時代下,大部分綜藝節目的鼎盛之勢都難以為繼。自從沈騰和賈玲空降第四季,把《王牌對王牌》徹底“盤活”了四年之后,我們覺得這個節目也許能成為一個例外。
只可惜,今年春季播出的第七季存在的大量擺爛行為,讓觀眾的這一期待徹底破滅——《王牌》,只不過是另一個正常壽命的綜藝罷了。
自從第七季開播,《王牌》受到的罵聲就不絕于耳,豆瓣評分更是喜提4.3的系列最低成績。雖然頭兩期廣受詬病的廣告和提詞器問題在后幾期有所改善,但節目很快又暴露出了其他的短板,使得整個《王牌》第七季捉襟見肘。
看來,《王牌》終究是沒有躲過它的“七年之癢”。面對第七季這堪稱背刺觀眾的節目效果,我們可以在此歷數一下這一季《王牌》的“七宗罪”。
一宗罪 廣告過多
《王牌》第七季崩壞的開始,就是臃腫且強行的廣告。
綜藝節目“恰飯”本身無可厚非,但《王牌》的做法已經到了嚴重影響觀看體驗的程度——尤其是前兩期,幾乎就如網友戲稱,是在廣告里插播綜藝。
有人計算過,《王牌》第七季每期時長91分鐘,前兩期的念白和植入廣告就占了15多分鐘。這意味著,每看不到6分鐘的節目,你就要被迫看一次廣告,而且這還不算貼片廣告。
因此,第七季的觀感經常是割裂的:在游戲玩得正上頭,嘉賓和觀眾都很嗨的時候,此時突然來一段透心涼的插播廣告,等廣告念完,場子也冷了。
還有看提詞器直接棒讀廣告,以及不顧場合強行插廣告的狀況,都是第七季的經典窒息操作。比如第一期的華晨宇從宋朝人生活習慣轉到“某貓”小說平臺的“硬拐彎”,就令人大跌眼鏡。
廣告的亂象在節目總導演吳彤回應后緩解了一些,但最近幾期似乎又有故態復萌之勢。只想奉勸節目組一句,恰飯可以,注意吃相,再這么恰下去觀眾會用腳投票。
二宗罪 中心失衡
眾所周知,《王牌對王牌》能夠“四季”常青的根本原因,就是沈騰和賈玲的活躍。他們憑借國民喜劇人之力,帶著小年輕華晨宇和關曉彤(如今多一個宋亞軒)組成王牌家族,瘋狂制造笑聲。觀眾愛看他們,也想看他們。
但是《王牌》終究是一檔要請嘉賓的節目。而現狀是,飛行嘉賓在節目上活躍的時長遠遠不如王牌家族,給到的鏡頭和表現的機會都少之又少。
尤其在游戲環節,每當王牌家族幾個人炒熱氣氛的時候,經常會出現長達幾分鐘不給飛行嘉賓鏡頭的狀況。這樣每期節目看下來,觀眾難免會產生王牌家族“搶戲”的感覺。
第七季第二期,飛行嘉賓譚松韻的鏡頭時長不到華晨宇的一半,甚至連她在節目上表演的一段舞蹈也被刪除,讓步給了為廣告設計的游戲。
對于飛行嘉賓來說,這種處理也不太尊重人,他們更像輔助,工具人,念廣告的機器人,沒發揮,不好笑,沒效果,久而久之,愿意來上節目的嘉賓會越來越少,節目自然也就不好看。
三宗罪 流量捧踩
流量當道,各大綜藝都在爭搶觀看量密碼,《王牌》也不例外:宋亞軒的加入,就是一大例證。為王牌家族吸引了新一波流量的他,盡管臺上表現平平,但其風頭已經顯著地蓋過其他常駐。
此前,《王牌》的流量擔當是華晨宇——只要他一出現,就全是夸贊花花的彈幕。為此,節目也給了他過量的才藝展示環節,也不管有多少觀眾愛聽,也不管合不合適,就硬讓他出來唱。
第一期,華晨宇和越劇演員合唱《煙花易冷》。從節目效果來看,這兩個人唱得不能說是毫無關系,只能說是各唱各的。
在王牌家族的重心如此明確的情況下,最可憐的是沈騰和賈玲。他們在節目里一個扮傻一個充楞,給足小年輕們高光。其結果就是他們兩位前輩負責在臺上丑態百出,華晨宇們在一邊貌美如花,時不時露一手才藝。
這種區別對待的做法,何嘗不是一種難看。
四宗罪 創意缺位
《王牌》目前已有近百期,然而在游戲的安排上卻常常大同小異,到了第七季,更是盡顯疲態——不僅臺下的人累了,臺上的人也累了。
比如傳聲筒、歡歌笑語、你畫我猜等幾個游戲,已經連續玩了六七年,不管是什么樣的飛行嘉賓,幾乎都逃不過這幾個游戲。在沈騰的努力經營下,這幾個經典游戲硬是撐到了第七季。
但有時,最辛苦的沈騰也會不自覺吐槽一句“我們這個游戲都玩了幾季了”。
雖然有時節目會根據當期主題開展一些新的游戲,但往往都沒有那幾個經典游戲有娛樂性,節目效果較差,還容易出紕漏。
比如為貼合宋朝古風主題的飛花令橋段,在《王牌》舞臺占學霸人設的關曉彤與楊迪比得難分難解。按照節目水平,兩人都可以直通《中國詩詞大會》現場。然而下一秒,鏡頭上就赫然出現關曉彤看提詞器的角度。
老游戲陳調重彈,新游戲乏善可陳,即是《王牌》游戲環節的雙面窘境。
五宗罪 主題敷衍
《王牌》第七季的主題也經常很迷,幾乎每次都是大寫的“不用心”。
第五期主題是“國漫”,幾位王牌家族成員有扮成《大圣歸來》孫悟空、《白蛇緣起》寶青坊主等,但沈騰和賈玲扮的卻是懶羊羊和美羊羊這種低幼形象,與“國漫”并不沾邊,體現了節目組對主題理解的誤差。
同時,第五期請的嘉賓也是岳云鵬、虞書欣、黃明昊這樣和國漫沒有什么關系的人,他們現場為動畫電影配的音,明顯提前練習過,但不專業也是令人摳出三室一廳的尷尬。
同樣,第二期的“反詐”主題也是“貨不對板”。節目中民警正科普反詐反套路貸的小知識,結果節目轉眼就播送貸款廣告,而且還在畫面下方放置下載APP的二維碼。
對《王牌》第七季來說,主題什么的只是一張皮,逢場作戲而已,哪里顧得上觀眾較真。
六宗罪 強行煽情
從《王牌》到《青春環游記》,凡是吳彤總導演的節目,似乎都擺脫不了煽情這個毛病。
就如同開篇所說的,如今人們對綜藝的期待就是無聊時圖一樂,而《王牌》的受眾恐怕更是如此。但在第七季,煽情的橋段又忍不住跳出來干擾觀眾的快樂了。
本季第六期的主題是音樂,請的是張韶涵、楊坤、吉克雋逸等一眾音樂人。圍繞音樂本來有很多的話題可以聊,但《王牌》偏偏選擇了讓歌手們互揭傷疤。
看著張韶涵再提原生家庭的心痛往事,以及關曉彤和華晨宇在一邊配合落淚一邊說自己的故事,屏幕前的觀眾看得那叫一個不順心。此時的《王牌》就好像近年的小品,觀眾樂樂呵呵打開電視想笑一笑,你卻偏偏要給人家帶來點膈應和煩惱。
煽過了,就濫了。
七宗罪 脫離觀眾
如果說在一檔尋開心的綜藝里,讓觀眾聽名人的故事聽到落淚還不夠,《王牌》還要讓觀眾被迫接受一群不食人間煙火的娛樂圈老油條們,為大家提出的社會生存建議。
本季第七期的“職場教育”主題,嘉賓們紛紛搖身一變,成了身穿學生校服的人生導師,要為廣大社會青年提供自己關于“擇業”的建議指導。看到這里,我真的很想誠摯邀請本期的策劃出來喝杯茶,找他聊聊詩詞歌賦和人生哲學。
第八期也犯了類似的毛病。本期節目請了檀健次和秦海璐等一組陣容奇妙的演員,包括關曉彤在內,他們每個人都分享了大篇幅在演藝學院的經歷,以及早年出道的故事,現場的氣氛一度像一場演員職業交流會。
可問題在于,這些故事對于普通觀眾來說實在太過遙遠,并無法形成有效共鳴,導致他們在臺上講他們的,觀眾卻看得如坐針氈、如鯁在喉、味同嚼蠟。
對于一檔綜藝節目來說,缺少觀眾不可怕,脫離觀眾才是最可怕的。
希望《王牌對王牌》接下來的節目,能夠對以上這“七宗罪”改過自新,回頭是岸,不要完全丟了這檔老牌國綜來之不易的晚節,否則,第七季結束后,就請停止吧,別招惹觀眾更多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