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多部電影宣布退出五一檔,擇日再戰(zhàn)。
不過也有一部新片,在這時選擇了逆風而上,堅守院線,多少有點放手一搏的味道。
哪兒來的勇氣?
看看題材,再看看故事,鋪子好像懂了——
《出拳吧,媽媽》
影片講述的是一位失去一切的女拳擊手重返賽場,奮力出拳的勵志故事。
由多次入圍各大國際電影節(jié)的導演唐曉白執(zhí)導,
文藝片女神譚卓,在片中飾演既是拳擊手,也是單親媽媽的女主白楊。
近年熱播劇中的老熟臉田雨,則飾演她的草根教練。
田海蓉、陳明昊、趙詩朦等資深演員也加盟其中。
女拳擊手白楊因一時沖動,職業(yè)生涯中斷,與兒子小輝被迫分離,落得一無所有。
人生從此跌至谷底。
五年后,一切從零開始。
她憑借身上的一點蠻力,靠著在碼頭做苦力賺錢,為的是能早日有經(jīng)濟能力,將寄養(yǎng)在姐姐家里的兒子小輝接回身邊。
起早貪黑賣力搬魚,卻遇上了個拖欠工資的無良老板。
兩群人斗毆打翻了她的魚,無辜的她反被攤主要求賠償。
走投無路之時,只好隨手揣起桌上一盒零錢就跑??蛇@盒錢也就只夠給兒子買一個不大的生日蛋糕。
從小一心練拳,別無所長,就業(yè)途中困難重重。
想把兒子接回來生活,似乎是不可能的事。
在一個絕望的雨天,白楊抬頭看到公交車體上的廣告——“拳王爭霸賽,獎金200萬”。
眼前只剩下一條路——重拾老本行,報名拳擊賽,贏下高額獎金。
然而“30歲,有污點,一身脂肪,身無分文”這些刻在身上的標簽讓她與專業(yè)訓練班徹底無緣。
大路走不通,只好另辟蹊徑——
自行車座上,“浩勝拳館”的小廣告吸引了她的注意。
公交車上的巨幅廣告,與自行車座上的小貼紙,似乎宣告著資本與草根的天壤懸隔。
但白楊只能賭上一把。
她尋著地址,找到那家廢棄工廠改造成的拳館,在吊兒郎當?shù)囊奥纷咏叹毶蚝频闹笇c陪伴下,開啟了一段暴走式魔鬼訓練……
減體重,就裹著羽絨服在40度的高溫下?lián)]汗奔跑;
羽絨服不夠,再套上黑色塑料袋。
練體能,輪胎、長繩、鐵錘悉數(shù)上陣,沒有訓練器材,抱著一只大南瓜照樣發(fā)力。
靠著一股不服輸?shù)捻g勁兒,白楊一步步走回拳臺。
草根拳手如何對抗職業(yè)運動員?跌入谷底的人生如何逆風翻盤?白楊又能否奪回失去的一切?
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去片中尋找答案。
作為一部以拳擊競技為主要元素的電影,酣暢帶感的打斗場面是《出拳吧,媽媽》的一大看點。
白楊登上擂臺的瞬間,整部電影的畫風從喪到燃,陡然一轉(zhuǎn)——
一個漂亮的搖閃,化解了對手的進攻。
右手直拳,后腿踩地,轉(zhuǎn)腰,再把拳頭像鉛球一樣拋出去。
攻勢凌厲,拳拳到肉。
配合著動感的BGM,每一拳都砸在鼓點上。
導演充分調(diào)動了場景優(yōu)勢來展現(xiàn)搏擊的激烈與熱血。
裁判、解說、觀眾,射燈與專業(yè)場地。
汗水、肌肉、招式,閃回、特寫、慢鏡頭。
粗重的喘息聲,以及拳頭擊打在身體上發(fā)出的鈍重響聲,讓銀幕前的觀眾也按捺不住地攥緊拳頭。
為塑造角色,撐起這一場場燃爆的打斗,飾演女主的譚卓沒少折磨自己。
在拍攝前進行了為期六個月的封閉訓練。更有世錦賽季軍中國拳王李洋全程指導、陪練。
拍攝期間,甚至拼到兩條肋骨斷裂。
超乎常人的訓練強度讓世界拳擊協(xié)會秘書長驚呼其可以參加職業(yè)比賽。
在接受采訪時談及這段魔鬼訓練,譚卓笑稱:“那段時間非常希望走在路上能有人來搶我的包。”
這樣一來她就能試試自己的身手了。
為了效果更逼真,影片還邀請了亞洲女子金腰帶黃文斯、三屆全國冠軍劉暢登臺分別與白楊PK。
實力對決點燃全場,讓人腎上腺素飆升。
當然,除了媲美專業(yè)比賽的生猛打斗,精神力量的崛起,才是人物的真正內(nèi)核。
作為一個除了拳擊,沒有什么技能傍身的人,加之歷經(jīng)大起大落,白楊的人設(shè)是沉默隱忍、不善言辭的。
因此導演在她的臺詞上做了減法。
被打翻了魚,她只能拼命拽著肇事者不放,無助地嘶吼著:“賠我錢。”
想學拳卻遭到奚落,她也只是甕聲甕氣地重復著一句:“我要練拳。”
但無聲的背后,始終積蓄著一股力量。
從積攢到爆發(fā),為白楊完成了一場勵志的蛻變。
這場蛻變,每一寸血肉都靠演員自己生長出來——
素顏、黑眼圈、紅血絲與細微擦傷,向觀眾交代著白楊的社會身份。
一開始,她的身軀是佝僂的,眼神是渙散的,卻透著一股屈辱與不甘。
當她戴上拳套站上拳臺時,邋遢的頭發(fā)利落地束在腦后,臃腫的肥肉變成緊實的肌肉。
眼中的黯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信念的光。
那份被生活摧殘后的滄桑還在,卻多了狠厲與堅定,足以令每個對手發(fā)憷。
除了神情的變化,拳擊手的標志性動作也像長在了她的身上。
無論是耀武揚威地向觀眾振臂“邀功”,
還是給自己打氣時,自慣性地雙手碰拳,
亦或是故意激怒對方時,揚起下巴,挑釁地拍拍臉,表情兇狠囂張。
從內(nèi)到外的各個方面,譚卓的表演幾乎都達到了以假亂真、混淆觀眾視聽的程度。
說回角色本身。
白楊這個人物,似乎并不符合傳統(tǒng)定義中溫柔、賢淑的慈母形象。
這位母親是一名靠力量謀生的職業(yè)拳擊手。
沉默,沖動,不完美。
但平凡母親(女性)的柔軟與堅韌卻也在她身上同時得到極致的體現(xiàn)——
為爭取兒子的撫養(yǎng)權(quán),30歲的她作為大齡女拳手重返賽場。
白天拼命訓練,晚上在攤鋪賣力打雜。
片中有一場戲,
打雜間隙練習發(fā)力的白楊,在抬頭看向?qū)γ娓邩堑囊凰查g,凝重的表情忽然化開了,攥緊的拳頭也一并柔軟下來。
她沖著樓上輕輕地比劃起半握的拳頭。
鏡頭一轉(zhuǎn),兒子小輝正在樓上同樣沖她笑著揮拳示意。
那一刻我們才發(fā)現(xiàn),原來白楊打雜的攤鋪就在姐姐家樓下的,為的是偶爾能看看小輝。
并不知道她身份的小輝輕喚著“阿姨”,白楊略微一怔,鼻頭一酸,但很快又調(diào)整好表情。
和兒子隔樓相望互動的溫情場面與艱苦的訓練場景交替出現(xiàn),十足打動人心。
而在爭取兒子撫養(yǎng)權(quán)的同時,白楊也一拳一拳地打出了自己的路。
最初的她,是攤在地表的爛泥。
在魚攤老板眼里,她的命比魚賤。
在家人眼里,她是掃把星一樣的存在。
在曾經(jīng)旗鼓相當?shù)膶κ盅劾?,她是再也爬不起來的失敗者…?/p>
但當被生活的組合拳逼到角落,白楊選擇伸出拳頭,回以重擊。
或許是將對生活的憤怒與命運的不甘全部轉(zhuǎn)移到了那一副鮮紅的手套上,
從一開始的綿軟無力,到后來的拳下有風,她沖勁十足,進步神速。
正式占據(jù)了鏡頭的中心,將那些指手畫腳的人擠出畫框之外。
在某場比賽中,
深知敵不過對手的白楊,干脆徹底放下了防御。
結(jié)果當然是頭破血流。
但她撐著邊繩,不讓自己倒下。
在粗重的喘息中尋到制敵的機會。
這或許就是搏擊運動的燃點與魅力所在,
最振奮人心的,從來不是一擊制勝,
而是在持續(xù)的膠著下挺到最后;
在一聲聲的倒計時中艱難爬起,再揮起雙拳。
人生正如賽場——
咬牙承受住傷害,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站起來。
蓄力出擊,在每次出拳中獲得意義。
《出拳吧,媽媽》已于4.30日上映。
今年五一檔,在這個電影行業(yè)寒冬的特殊時期,希望這部電影會給大家?guī)頊嘏⒂職夂土α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