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新劇,悶聲干大事。
開播時熱度平平。
沒想到,一路靠口碑逆襲,躋身豆瓣熱門榜。
播出四集,評分就從8.6飆到了9.1。
一眾網友化身自來水,賣力安利。
「這劇讓我狠狠共情了」
「我的靈魂瞞著我出演了這部戲」
今天就來聊聊這部戳中普通人心聲的——
《我的解放日志》
?? ????
如果用一句話形容這部劇,那就是「致郁又治愈」。
之所以說它致郁,是因為劇中主角們的人設過于真實。
她們是被工作擠壓的社畜,生活處處不順心。
開篇第一場戲,就給人強烈的代入感。
女主美貞(金智媛 飾),在一家大公司上班。
聚餐時她總是最沉默寡言的一個。
大家都興奮地聊著男人和八卦,只有她一言不發。
真應了那句「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同事們紛紛加入公司內部的興趣小組,或是為了艷遇,或是為了人脈。
而美貞志不在此。
不過為了合群,她還是勉強參加了一次聚會。
可無論是打保齡球還是社交,都非她所擅長。
只能尷尬地左顧右盼,假裝上心。
其實,美貞并非高冷孤僻。
只是在她看來,所謂的興趣小組不過就是無意義的團建活動。
就像某些公司美其名曰的「素質拓展」一樣。
浪費時間,消磨精力。
明明是下班時間卻還得變相加班。
同事之間你來我往的虛情假意,比工作本身更折磨身心。
美貞一語中的:
「所有的人際關系,都像在工作。清醒的每個瞬間,都在勞動。」
除了無意義社交帶來的心理疲憊之外,還有漫長通勤對身心的消耗。
美貞和大姐、二哥,都是「跨城上班族」。
為了節省租房的開銷,她們住在京畿道,工作在首爾。
相當于住在燕郊,工作在CBD。
每天的通勤時間超過3小時。
因而,她們更不敢參加聚會,稍微晚點就可能錯過回家的末班車。
如果實在要晚歸,三人必須約定好一起拼車回家。
大姐15年來一直這樣枯燥地生活。
二哥很少和女友約會,因為來回太花時間。
大好青春浪費在通勤上,這也是當代社畜們共同的煩惱。
前不久,有位經濟學家開麥,勸年輕人別在通勤上花太多時間,要節省時間投資自己。
可想而知,這個「建議」直接被罵上了熱搜。
大城市的高壓,讓省錢和省時幾乎成了所有社畜都會面臨的兩難抉擇。
不在公司附近租房,雖然能省下一筆支出。
但通勤時間過長,大大壓縮了工作之余的生活時間,矛盾也就此誕生。
其實,兩年前就有調查報告顯示。
中國已有超千萬人承受著單程60分鐘以上的極端通勤。
「通勤時間長到底有多痛苦」諸如此類的話題,每次出現都會引起熱議
甚至有需要高鐵通勤的「踩點王」們。
他們精準算好坐上高鐵、地鐵、公交的時間,因為一旦出錯就動輒要遲到幾個小時。
稱號的背后,也是無法道出的辛酸。
生活時間一旦被壓縮,投資自己也自然顯得有些遙遠。
二哥的愛情也因此開始動蕩。
雖然他在工作上投入了很多精力,打算賺錢買車。
但業務難做,客戶刁蠻,升職的「大餅」也遲遲無法兌現。
為了不得罪上司,他只能24小時待命。
就連吃飯的時候,也要被迫接聽上司的閑聊電話,白白浪費一個多小時。
沒有時間陪女友吃飯、看電影。
談戀愛、說情話也只能靠發短信。
就連吵架分手都差點這樣草率。
工作和愛情,似乎也是擺在社畜面前的難題。
戀綜《喜歡你我也是》當中,就觀察到了這樣一對情侶。
一起逛超市時,女生埋頭接工作電話。
只能由男生負責完成購物活動。
原本是輕松的甜蜜時刻,卻一下被無奈和忙碌介入。
回到家又換男生處理工作瑣事,兩人經常因為工作不同頻。
「工作會妨礙當代人戀愛嗎」的話題油然而生。
并且引起了不少社畜的共鳴。
愛情本就是社畜生活的稀有品。
就像劇中的大姐,愛情觀十分有代表性。
現實中遇不到好桃花,令她喪失了擇偶欲望,甚至希望自己回到包辦婚姻的時代。
但理想中,她渴求著男女之間感情的最高境界。
「勇敢地愛對方,勇敢地面對死亡?!?/p>
每次她和相親對象說起自己的愛情觀,就會把對方嚇跑。
她總是在眾多女性中被忽視的那一個。
家庭普通,長相也不出眾。
情場失意,工作上也不順心。
男上司會給每一個入職的女員工發彩票,全公司只有她沒有。
還有整天來找茬的同事,壓自己一頭。
沒有錢,也沒有愛情,也是她生活煩悶的原因。
而美貞,對戀愛更是提不起興趣。
被工作榨干熱情和欲望的她,對所有人關上了心門。
先入為主地抗拒一切,似乎失去了欣賞別人的能力。
「就算是有點喜歡的人,只要仔細想一想,就會發現他們有讓我不自在的地方。」
這些社畜煩惱的大議題下,還有不少細致入微的小煩惱。
三兄妹的人生就像被困住。
生在鄉下沒得選,交的朋友沒得選。
大姐會因為自己燙壞的發型而煩躁,二哥會因為沒有冷氣開而煩惱。
小妹美貞則過于溫和,于是無論在愛情還是工作上,總是被貶低。
活在幻想幸福的安全地帶,反省著自己的不幸和現狀。
「身為社畜,我很抱歉」的情緒,在這三兄妹身上被放大。
這種生活幾乎都或多或少滲透在每個打工人身上。
飽和的工作和累贅的社交,擠占著我們的時間。
更可怕的是,它會漸漸吞噬掉我們的熱情,對生活的興致。將我們推向一種空心狀態。
致郁,就來自于這些數不清的共鳴中。
反映現實議題的都市劇,很容易被詬病「販賣焦慮」,或落入「命題式作文」的俗套。
但是,這部劇并沒有一味地渲染苦悶。
反倒給了這份情緒一個出口。
在極度致郁的同時又很治愈。
雖然二哥的生活被工作填滿,但他有一個關系很好的同事,給了他排解的空間。
他會和同事吐槽話癆上司。
面對難搞的客戶,同事也給了他支持。
偌大的城市中,和二哥一樣高壓的打工人不在少數。
但他們都在勇敢地生活。
「明明一躍而下就能結束一切,他們卻沒有這么做?!?/p>
仍然在努力在和命運較勁。
與此同時,二哥也開始接受自己的自卑。
他知道,感情的問題其實出在自己身上。
沒有時間陪伴女友,放了女友好幾次鴿子。
表面上用離家太遠、工作太忙做借口。
但實際上,他清楚女友除了他之外,有更好的選擇。
是他先主動放棄了這段關系。
大姐雖然嘴上破罐破摔,說自己只想隨便談個戀愛。
但她沒有因為男方總是被嚇跑,而決定改變自己。
愛別人的前提,當然是先愛自己。
她也終于決定開始面對自己總是被忽視的原因,開始認識自己。
了解自己到底適合什么戀愛風格,想要什么樣的感情。
而內向型社畜美貞。
雖然沉默寡言、惜字如金,但她真誠,也懂得堅守自己。
讓看似不合群的孤僻,也成為了獨特的閃光點。
她也決定改變當下乏味的生活。
解放自己現在苦悶的境地。
于是她和另外幾名內向型社畜一起,成立了「解放同好會」。
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而非虛情假意,曲意逢迎。
解放的第一步,就是先去感受曾經她不曾感受過的自在的生活。
她開始大膽地表露自己的情緒。
并且和經常來家里幫工的具先生,擦出了火花。
她主動約定和具先生見面就打個招呼。
讓具先生喜歡自己、崇拜自己。
也會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沖到具先生的小酒攤前,擔心他的安危。
甚至試圖了解具先生一直想隱藏的過去。
索然無味的生活,被豐富的情緒調動起來。
生活有了些人情味,也開始逐漸明朗
正如劇名「我的解放日志」。
對困于庸碌生活中的人來說,什么是真正的「解放」?
不是將自己雕刻成一個標準的模板。
而是過上真正忠于自我的人生。
從行尸走肉的狀態中抽離出來,找回自己本來的模樣。
就像《心靈奇旅》中的22。
她本以為自己一無是處,永遠找不到「火花」。
殊不知,「火花」就存在于那些平凡卻珍貴的人間煙火中。
誰說人生一定要功成名就?
誰說做人一定要八面玲瓏?
熱愛生活,保存自我,比什么都重要。
畢竟,平庸,不是人生的原罪。
不快樂才是。